1. 首页 > 电商出海

Flipkart在印度推出的电商批发业务

Flipkart的批发棋局:一场针对印度夫妻店的“豪赌”

Flipkart突然杀入批发领域,这件事在印度电商圈掀起的动静可不小。2020年9月, 这家电商巨头悄悄上线了Flipkart Wholesale同名应用,先是在班加罗尔、古尔冈、德里这几个城市试水服装批发,后来把杂货品类也塞了进来——350多种品牌的零食、洗衣液、洗发水,甚至连包装饼干都给你列得明明白白。听起来像是想给印度那些遍布街角的小夫妻店送“及时雨”?但细想一下Flipkart真的只是想做活菩萨吗?

从古尔冈试点看:批发业务到底是“赋能”还是“抢食”?

Flipkart把第一站定在古尔冈,这地方离德里近,物流方便,小商户也扎堆。2020年9月试点启动时平台喊出的口号是“让小店拿货更快、价格更低”。有家开了15年的夫妻店店主拉吉夫告诉我, 以前他进货要跑批发市场,凌晨4点就得爬起来一趟下来光油费和时间成本就得花掉500卢比。现在用Flipkart Wholesale, 手机上点两下第二天货就到了价格还比批发市场便宜8%左右。

Flipkart在印度推出电商批发业务
Flipkart在印度推出电商批发业务

但问题来了——Flipkart的“低价”从哪来?2021年Q3的内部数据显示,平台为了吸引中小商户,前三个月的佣金直接打了五折,物流费补贴了30%。这补贴能撑多久?一旦Flipkart觉得“差不多该回本了”,那些依赖平台的小店会不会反被收割?有行业分析师给我算过一笔账:Flipkart在古尔冈的试点仓, 单月运营成本就高达2000万卢比,靠卖洗衣液和洗发水,得卖多少瓶才能填这个坑?

竞争对手的“围剿”:Udaan和JioMart的“反围剿战”

Flipkart想啃下印度批发这块肥肉,早有人盯着了。Udaan, 这家背后站着亚马逊和腾讯的B2B平台,2020年就覆盖了印度300多个城市,中小商户用户数突破100万。更狠的是JioMart, 穆克什·安巴尼2020年直接从Facebook、谷歌那儿圈了200亿美元,补贴起来眼睛都不眨——2021年斋月期间,JioMart给杂货商户的补贴力度高达15%,比Flipkart高了整整一倍。

Udaan的“社交批发”:凭什么让商户“死心塌地”?

Udaan的做法和Flipkart完全不一样。它不搞什么高大上的全渠道,而是用“社交+批发”的组合拳。比如在斋普尔, 有个叫阿米特的杂货商,通过Udaan的“推荐拿货”功能,老客户推荐新客户能拿5%的返利。三个月下来他的客户群从30人涨到了120人,订单量直接翻了两番。2021年中旬, Udaana的服装品类复购率做到了42%,比Flipkart Wholesale同期高了13个百分点。你说Flipkart急不急?

有意思的是Flipkart不是没想过“社交化”。2021年它推过“商户社群”,让小老板们在群里交流进货经验,后来啊呢?群里变成了“比价大会”——今天你说A品牌便宜, 明天有人说B品牌更便宜,再说说商户都等着平台补贴,反而没人提复购的事。看来社交这碗饭,不是谁都能吃香的。

沃尔玛的“影子”:160亿收购后的批发野心

说到Flipkart的批发业务,绕不开沃尔玛。2018年, 沃尔玛花了160亿美元把Flipkart收了进去,当时所有人都说“沃尔玛想借Flipkart敲开印度电商的门”。但很少有人注意到, 沃尔玛手里还攥着另一张牌——Best Price Wholesale,印度本土最大的B2B批发商之一,28家线下店遍布各大城市。

28家线下店+线上平台:沃尔玛的“左右互搏”

2020年Flipkart收购沃尔玛印度100%股权时外界才恍然大悟:原来沃尔玛是把Best Price的“家底”都给了Flipkart。古尔冈试点仓旁边, 就有一家Best Price线下店,店主告诉我:“以前我们只做大客户,现在Flipkart把小商户导流过来我们的库存周转率提升了25%。”2021年Q4, Flipkart Wholesale通过“线上下单+线下自提”模式,在班加罗尔区域的订单转化率做到了18%,比纯线上高了7个百分点。

但矛盾也随之而来。Best Price的老员工私下抱怨:“Flipkart的线上团队总想着‘烧钱换市场’, 我们线下讲究的是‘细水长流’,文化根本合不到一块。”2022年初, Flip Wholesale曾试图把Best Price的供应链和线上平台打通,后来啊主要原因是系统对接问题,导致古尔仓有3分之1的订单延迟发货,商户投诉量暴增。你说这“左右互搏”到底是在互相成就,还是在互相拖后腿?

中小企业的“真实困境”:批发业务真的是“救命稻草”?

Flipkart在发布会上说推出批发业务是为了“赋能中小微企业”。但现实是印度的小商户活得有多难?2022年印度工商联合会的报告显示,60%的夫妻店主要原因是拿货成本高、物流慢,利润率常年低于10%。Flipkart的批发业务真能改变这个局面?

两个小商户的“冰火两重天”

在孟买贫民区附近, 有个叫拉克什的杂货店,用Flipkart Wholesale半年后店里多了10多个以前不敢进的“网红品牌”,比如某款印度本土的有机洗发水,毛利率从15%涨到了22%。但同样在孟买, 另一个区的店主普贾却把平台卸载了——“平台上大品牌太贵,小品牌又怕卖不动,再说说钱没挣着,库存倒积压了一堆。”2022年Q1, Flipkart Wholesale的商户留存率是68%,比Udaan低了9个百分点。这说明什么?不是所有小商户都“玩得转”线上批发。

更关键的是Flipkart的“低价”是有条件的——你得月采购额超过5万卢比才能享受。那些月进货不到2万卢比的“微型商户”,连门槛都够不着。你说这到底是“普惠”,还是在筛选“优质客户”?

全渠道的“再说说一公里”:物流是“王牌”还是“软肋”?

做批发,物流是命根子。Flipkart的优势在于背靠沃尔玛的物流体系, 但在印度这种“再说说一公里”比登天还难的地方,优势真能变成胜势?

从“隔日达”到“当日达”:Flipkart的物流豪赌

2021年 Flipkart 在德里-古尔冈走廊推出了“批发当日达”服务,承诺上午下单下午到货。听起来很美,但实际体验呢?有个叫维诺德的商户给我算账:“以前用传统物流, 一箱洗衣液运费80卢比,现在Flipkart当日达要120卢比,虽然快了但成本涨了50%。”更麻烦的是遇到暴雨或者节假日当日达基本等于“放鸽子”。2022年雨季,Flipkart在金奈的批发订单延迟率达到了23%,比Udaan高了15个百分点。

Flipkart也不是没想过解决办法。2022年中, 它在班加罗尔试点了“商户自提点”,让几个小店联合起来建个微型仓库,平台直接批量配送到自提点,运费能省30%。但问题是自提点需要专人管理,额外的人工成本谁出?再说说还是商户自己扛。你说这“再说说一公里”,到底是谁的公里?

未来挑战:杂品类的“低价陷阱”与盈利难题

Flipkart计划2023年底前把杂货批发 到全国20个城市,还说要上架20万种产品。但杂货这玩意儿,利润薄、周转慢,真的能撑起Flipkart的批发野心吗?

20万SKU的“库存噩梦”

2022年, Flipkart Wholesale在古尔仓的杂货品类库存周转天数达到了45天比服装品类多了15天。有个内部人士告诉我:“平台为了凑够20万SKU, 把很多冷门品牌都塞进来了后来啊卖得最好的还是那50个大品牌,剩下的180多个小品牌,库存积压得能发愁死。”更麻烦的是 杂货的保质期短,一旦临期,只能打折清仓,2022年Q3,Flipkart Wholesale的杂货品类损耗率达到了8%,直接吃掉了15%的利润。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540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