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亚马逊上越南卖家数量超过10万,这个数字是否真的如此庞大

10万越南卖家扎堆亚马逊,这个数字藏着多少秘密?

最近跨境电商圈子里总传一个消息:亚马逊平台上越南卖家数量已经突破10万了这个。乍一听这数字确实挺吓人,毕竟越南在很多人印象里还是个制造业基地,怎么突然冒出这么多跨境卖家?有人欢呼这是东南亚电商的新浪潮,也有人嘀咕这数字是不是注水的。咱们今天就来掰扯掰扯,这10万越南卖家到底是真实繁荣还是数字泡沫。

从工厂到货架:越南卖家凭什么突然爆发?

说到越南卖家的崛起,得先提一嘴他们的老本行——制造业。这几年全球供应链东移,越南靠着便宜的人工和稳定的政策,成了不少品牌的代工厂基地。但代工厂利润薄啊,一双鞋挣几块钱,谁甘心?于是不少越南工厂琢磨着:为啥我们不自己卖呢?反正东西就在手里省掉中间商,利润不就上来了?这种“工厂直连消费者”的模式,成了越南卖家入局亚马逊的原始动力。

亚马逊上越南卖家数量超过10万
亚马逊上越南卖家数量超过10万

亚马逊也瞅准了这个机会。2023年12月,亚马逊在河内专门成立了特别工作组,还给越南卖家搞了个本土化的“卖家信息中心”。据亚马逊越南全球销售负责人Gijae Seong透露, 疫情期间他们组织了上百场培训,教越南卖家怎么写Listing、怎么跑广告。有个叫Nguyen Thi Minh Anh的卖家在采访里说:“2022年我参加亚马逊的培训时 教室里挤了200多人,全是想从工厂转型做跨境的老板。”这种平台扶持,直接把越南卖家的入局门槛给拉低了。

黑五网一的真实战绩:300%增长背后是运气还是实力?

越南卖家到底行不行?得看数据说话。2023年黑五网一期间, 越南海葡萄公司的CEO Tran Van Tuoi晒了成绩单:首次参加大促,销售额比平时涨了300%,感恩节那天更是直接冲到500%。这个数字够亮眼吧?但细想一下海葡萄算是个小众产品,平时销量基数低,翻几倍看起来容易。要是换成卖家居用品的大卖,能维持这个增速吗?

再看品类分布。亚马逊官方说越南卖家最爱卖时尚和家居用品,疫情前还流行过妇女儿童时装、3D贺卡这些。有意思的是疫情期间这些“非刚需”品类居然没垮,反而厨具、运动装备火了。2023年Q3, 亚马逊美国站数据显示,越南卖家上架的厨房收纳类产品搜索量涨了27%,瑜伽垫销量同比增42%。这说明越南卖家挺会“跟风”,但问题是大家都往同一个赛道挤,再说说不还是打价格战?

10万卖家背后:繁荣下的隐忧

10万这个数字听着热闹,但咱们得算笔账。亚马逊越南站活跃店铺有多少?官方没说 但据跨境服务商Ecomobi的数据,2024年1月越南亚马逊店铺日均新增量是380家,按这个速度算,10万卖家确实可能。可问题是新增的店铺里有多少是真正在卖货的?有多少是“僵尸店铺”——注册了不上新,或者上了货没订单?有业内人士透露,越南卖家店铺的存活率可能不到40%,也就是说10万里头有6万可能早就“躺平”了。

更麻烦的是同质化竞争。你搜越南站“厨房收纳”,前50页的产品图片、文案、卖点都差不多,连包装都像是一个厂出来的。有个叫Le Van Cuong的卖家吐槽:“我上架一款收纳盒, 三天内就有30个越南卖家跟卖,价格直接从$19.99打到$12.99,运费都比货贵。”这种内卷,让不少新卖家还没回本就退出了。

语言和文化:越南卖家的“软肋”

做跨境,语言和文化是绕不开的坎。越南卖家普遍英语水平一般,Listing翻译全靠软件,后来啊闹出不少笑话。比如把“棉质T恤”翻成“cotton death shirt”, 把“环保材质”写成“environmental killer”,这种产品能转化率才怪。越南工业贸易部电子商务局副局长Lai Viet Anh就直言:“很多越南卖家连美国消费者的购物习惯都不懂, 只知道便宜卖货,再说说只能被平台淘汰。”

文化差异更致命。2023年黑五期间, 有越南卖家卖了一款“越南传统腰果”,包装上印着越南国旗,后来啊在美国消费者群里炸了锅,被投诉“政治不正确”,直接链接下架。还有卖家把农历新年当春节促销,后来啊发现美国消费者根本不买账,库存积压了几十万人民币。

破局之路:从“卖货”到“做品牌”

那越南卖家就没出路了?当然不是。看看那些活下来的玩家,早就不是“低价甩卖”的路子了。做户外装备的Dong Nguyen, 2023年花$5万请了美国网红测评,把一款折叠椅的评论数从50条干到2000条,价格卖到$59.99还供不应求。还有卖家居装饰的Tran Thi Kim Thoa, 坚持原创设计,虽然单价$29.9比同行高$10,但复购率达到了18%,远超行业平均的7%。

亚马逊也在帮他们转型。2024年3月,亚马逊越南卖家大学上线了“品牌化运营”课程,教卖家怎么做品牌故事、怎么搞会员体系。有个叫Pham Van Hao的卖家学了之后 把自家卖$15的毛巾包装成“越南手工棉麻系列”,还搞了“买三条送收纳袋”的活动,三个月销售额翻了两倍。

10万数字的背后:是机遇还是陷阱?

回到一开始的问题:10万越南卖家这个数字到底庞大吗?从体量上看,确实不少,占了亚马逊东南亚卖家的15%。但从质量上看,真正能赚钱的可能只有两三成。越南电商协会的报告显示, 2023年越南亚马逊卖家的平均净利润率是8%,比中国卖家低了5个百分点,比美国卖家低了12个百分点。这说明,越南卖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不过话说回来10万卖家扎堆,本身就是个信号。说明东南亚的供应链潜力正在被释放,说明越来越多的传统企业开始意识到“品牌比代工更值钱”。对越南卖家现在的阵痛是必经之路,熬过同质化内卷,学会品牌化运营,才能真正抓住这波出海红利。至于那些还在靠低价拼杀的,可能很快就会被这10万的浪潮拍在沙滩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539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