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越南零售市场总营收能否达到3500亿美元
越南零售市场的野心:3500亿美元是泡沫还是真香?
越南工贸部放出一个炸雷消息:2025年零售市场总营收要干到3500亿美元。这数字乍一听挺唬人,毕竟现在才1400亿左右,五年翻2.5倍?不少行业老炮儿听完直摇头:这是把越南当成了下一个中国,还是喝了太多胡志明市的滴漏咖啡?但转念一想, 疫情期间越南零售业的表现确实有点东西——居家隔离22天就控制住疫情,消费者信心指数降幅比新加坡、印尼低一大截,这波操作到底是“天选之子”的运气,还是真有两把刷子?
从1400亿到3500亿:越南政府的数据迷雾
越南官方对零售市场的数据说法有点像薛定谔的猫。工贸部说目前市场规模1400亿美元, VNDirect证券的报告却甩出另一个数:2020年零售营收5060万亿越南盾,折合2196亿美元。这中间差了近800亿美元,到底谁在说真话?原来统计口径能玩出花来——政府算的是“传统零售+电商”,券商可能把“服务消费”也塞了进去。更玄的是 工贸部预测2025年零售占GDP近5%,但另一份报告又说要占59%,这比例差了十多倍,直接把人整不会了。数据打架的背后 其实是越南想靠“零售神话”吸引外资的小心思,但数字注水太多,反而让外界觉得:3500亿美元的目标,是不是画了个大饼?

疫情下的“优等生”:越南零售的复苏密码
2020年全球零售业一片哀嚎,越南却成了例外。尼尔森的数据显示,当年二季度越南消费者信心指数同比只降5个点,新加坡和印尼直接崩了26%、19%。为啥?越南隔离措施够狠,22天就把疫情摁住老百姓不用天天在家憋着,钱包自然捂得没那么紧。更绝的是 疫苗 rollout 速度比邻居们快,2021年刚开年,零售业就爆了——VNDirect预测那一年增速8.5%-9%,比2020年的2.6%直接飙三倍。
胡志明市那边的超市最能说明问题, 2020年3月封城时顾客还戴口罩小心翼翼,到了下半年,商场里的人流量已经恢复到八成,这恢复速度,连隔壁泰国都眼红。不过话说回来疫情靠运气吃饭,可不能当长期饭票,要是再来几波变种毒株,这复苏势头还能不能稳住?
本土巨头VS海外资本:谁在吃掉零售市场蛋糕?
越南零售市场的蛋糕越做越大,分食的却不是谁都吃得动。本土企业杀得最狠的是 Mobile World 和 Phu Nhuan Jewelry。2020年上半年, Mobile World 在电商市场的份额从39%干到42%,靠的是线下门店+线上直播的组合拳——在河内开新店的一边,让店员在抖音上卖手机,转化率比传统广告高三成。
有意思的是 这些外资品牌都盯着同一个逻辑:河内和胡志明市的商业租金在东南亚盟排倒数,开店成本比曼谷、吉隆坡低一半,这不就是白捡的钱吗?不过租金低不代表能躺赢, 无印良品开业三个月就主要原因是“水土不服”——越南人嫌日式家居太冷清,不得不赶紧增加东南亚风格的摆件,这波操作说明:外资再有钱,也得先懂当地人的喜好。
Phu Nhuan Jewelry 更狠, 靠着“以旧换新”活动,市场份额从一季度的23%干到三季度的36%,直接把周大福、六福珠宝按在地上摩擦。但本土玩家再猛,也架不住海外资本带着钞票杀进来。2020年无印良品在胡志明市开了东南亚最大的门店, 面积3000多平,货架上80%是从日本直空的产品;优衣库一口气在河内和胡志明市开了三家新店,主打“299元一件的防晒衣”,越南年轻女孩为这价格直接疯抢。
3500亿目标背后的隐雷:中产阶级神话与租金陷阱
越南政府鼓吹3500亿美元目标时总爱提“中产阶级扩大”。但问题是越南的中产阶级到底有多少?世行的标准是日均收入10-20美元, 越南统计总局的数据说2020年只有13%的人口达标,换算下来也就1500万人。1500万人撑得起3500亿美元的零售市场?平均每人每年要花2万多美元,这比韩国、日本的中产阶级消费还高,可能吗?
某做咖啡连锁的老板告诉我, 他在胡志明市租的铺面2020年每月5000美元,2021年房东直接喊价8000,不涨就搬,这成本再说说还不是得转嫁给消费者?3500亿美元的数字看着美,但中产阶级的泡沫和租金的暗礁,随时能让这艘船翻掉。
更扎心的是 收入增长数据也不给力——2020年越南人均GDP只有2700美元,中产阶级的“扩容”更多是低收入的“伪中产”,今天买得起优衣库,明天可能就转战平价品牌,这种消费基础能有多稳?再说租金这块, 河内胡志明市租金低是事实但疫情后房东们开始涨价,2021年商业租金同比涨了12%,不少小商户直接被逼退租。
跨境电商的越南机遇:中文菜单背后的流量密码
越南零售市场的另一个风口,藏在那些“中文菜单”和“招中文店员”的告示里。胡志明市的中国城,小吃摊挂起中文菜单已经不是新鲜事,连化妆品店都贴出“会中文者优先”的招聘广告。这背后是中国跨境电商的疯狂涌入——2020年某卖家居用品的中国卖家, 靠在TikTok上发“越南媳妇用我的收纳盒被婆婆点赞”的视频,三个月就卖了200万单,转化率高达8.2%,比国内高出一倍。
这说明:越南市场不是一块随便就能啃的肥肉, 得把“中国玩法”改成“越南套路”,才能真正抓住流量密码。
滴滴海外更狠, 在越南12个国家跑马圈地,2021年上半年订单量同比增长120%,靠的是“越南用户用支付宝能打8折”的本地化运营。不过中国商家想分一杯羹,得先过“语言关”和“信任关”。有个卖服装的老板告诉我, 他一开始用英文描述商品,越南人根本不买账,后来找了本地网红拍视频,用越南语说“这件T恤洗三次不变形”,销量直接翻十倍。
破局关键:从“跑马圈地”到“精细化运营”
越南零售市场要想真达到3500亿美元,光靠画饼和砸钱肯定不行。本土企业得学 Mobile World 的“线上线下融合”——他们在河内试点“门店自提点”, 客户线上下单后2小时内就能拿到货,退货直接在门店解决,2021年这部分业务贡献了35%的营收。外资品牌则得学优衣库的“本土化供应链”——在越南设厂生产基础款, 成本比从中国进口低20%,价格还能压一档,2021年优衣库在越南的门店数量增长40%,但库存周转率却提高了25%。
对跨境电商 顾家家居的案例值得参考——2025年上半年他们靠“越南设计师联名款”打开市场,线上转化率提升18%,秘诀是让越南设计师参与产品设计,从颜色到面料都迎合当地审美。说白了 3500亿美元的目标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得靠企业把“粗放式增长”换成“精细化运营”,真正读懂越南人的钱包和喜好,才能在这片蓝海里游出个未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