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六国用户在网购时,更倾向于使用哪种支付方式呢
东南亚支付生态:碎片化里的生存法则
东南亚的电商市场像一碗热腾腾的沙爹酱, 看着统一,里头却藏着各国不同的辣度。支付方式这事儿更是如此——你以为东南亚用户都爱扫码?错了有人捧着银行卡当宝贝,有人对现金情有独钟,还有人非得让快递员收现金才安心。支付公司PPRO的报告撕开了这片市场的真相:六国六样,各有各的脾气。
印尼:银行卡与本地钱包的“双城记”
印尼用户网购时 银行卡交易额占了34%,但这34%里藏着玄机——他们爱的是本地银行卡,不是Visa或万事达。OVO、DANA、DOKU这些本土支付平台,跟GrabPay一样,在雅加达的街头巷尾比星巴克还密集。2020年疫情后 消毒剂线上销售额涨了1000%,维生素翻了十番,这些交易可都是靠本地银行卡和电子钱包完成的。别小看这17%的电子钱包支付份额, MoMo在越南能占70%,印尼的本土玩家们也在憋着劲儿想复制这条路。

但问题来了:银行卡和电子钱包谁会笑到再说说?2021年印尼电商规模达580亿美元, 年增速超60%,本地支付平台靠着“懂印尼人”的优势,把“货到付款”的坑填得平平整整。跨境卖家要是只推信用卡支付, 可能直接丢掉一半的潜在客户——毕竟雅加达的上班族更相信“先收货,后扫码”的安心感。
马来西亚:移动转账的“国民级”执念
马来西亚用户有点“轴”——46%的网购交易偏爱应用内转账,比银行卡和现金加起来还多。Boost、GrabPay、Touch n Go这些钱包,在吉隆坡的奶茶店里都能看到付款码。2020年封城期间, 烹饪用具线上销量涨了800%,劳保手套翻了十倍,这些订单里八成是用GrabPay或FPX银行转账搞定的。
奇怪的是 马来西亚人均GDP在东南亚数一数二,互联网用户却只有2600万,比泰国少一半。但43亿美元的电商市场规模说明:这帮人买东西不手软,就是不爱用传统银行卡。跨境卖家要是搞个“银行卡95折”, 可能根本没人理——不如直接接入Boost,用户下单时连输密码都省了。
新加坡:银行卡的“顽固”统治
新加坡用户有点“老派”——75%的网购交易靠信用卡或借记卡,电子钱包和银行转账各占10%。尼尔森2020年的调查显示, 76%的新加坡人疫情后不打算回归线下购物,但这帮人掏钱包时还是习惯性地拿出那张磨得发亮的信用卡。GrabPay和PayNow在本地很火,但在新加坡人眼里它们不过是“付钱时的备胎”。
但别被数据骗了。2021年新加坡电商GMV突破80亿美元,电子钱包的增速其实比银行卡快一倍。Hoolah这类分期付款平台在年轻人里悄悄流行——谁说新加坡人不爱“先买后付”?只是他们更相信银行背书的信用卡,而不是第三方钱包。跨境卖家要是敢说“信用卡手续费太高”,可能直接被新加坡用户拉黑。
菲律宾:现金为何仍是“钉子户”
菲律宾支付市场像个“活化石”——37%的网购交易用现金,银行卡和银行转账加起来都没它多。Dragonpay这家平台有点意思, 它让用户在7-Eleven或便利店用现金付网购物资,再拿小票去线上确认。2020年上半年菲律宾电商交易量涨了376%,新增在线企业注册数激增40倍,但现金支付比例纹丝不动。
问题出在哪儿?菲律宾90%的互联网用户爱刷社交媒体,但他们更信“看得见摸得着”的现金。GCash和PayMaya这些电子钱包在马尼拉很火,但遇到大额交易,用户还是会跑去银行汇款。跨境卖家要是只推电子支付, 可能直接丢掉37%的市场份额——不如学Dragonpay,让快递员收现金,用户反而更放心。
越南:信用卡与货到付款的拉锯战
越南支付市场像场“拔河比赛”——信用卡占35%, 货到付款占52%,银行转账26%,现金21%。MoMo和ZaloPay这些电子钱包在胡志明市随处可见,但用户网购时还是更爱“先验货,后掏钱”。2020年越南经济正增长1.8%, 电商规模涨了60%,但货到付款的份额反而增加了——越南人买东西,讲究的就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踏实感。
但信用卡也没那么弱。VTC Pay支持国际信用卡,MoMo绑卡用户超过2300万,说明越南年轻人其实不排斥线上支付。只是他们需要“平安感”——跨境卖家要是敢说“不支持货到付款”,可能直接被用户拉黑。2021年越南电商规模达200亿美元,谁能把货到付款和电子钱包捏合在一起,谁就能赢下这个市场。
泰国:社交购物里的支付密码
泰国支付市场有点“野”——90%的互联网用户刷社交媒体,买东西前先看网红推荐。PromptPay是政府推的电子支付方案, 绑手机号就能转账,但用户更爱在LINE或Facebook上直接下单,用LINE Pay或TrueMoney付钱。2020年泰国电商规模50亿美元,比马来西亚还多,但支付方式却“东一榔头西一棒子”。
奇怪的是泰国人买东西很爽快,但支付方式却很纠结。有人用PromptPay转账,有人用信用卡分期,还有人让快递员收现金。跨境卖家要是只搞“银行卡支付”,可能直接错过90%的社交购物用户。不如接入LINE Pay,让用户在聊天窗口里直接付钱——这才是泰国人的“爽点”。
跨境卖家的“支付适配”策略
东南亚支付市场没有“万能钥匙”——印尼要本地银行卡, 马来西亚要移动转账,新加坡要信用卡,菲律宾要现金,越南要货到付款,泰国要社交支付。PPRO的报告显示,接入本地支付方式的跨境卖家,转化率能提升30%-50%。2021年Shopee在六国的GMV突破600亿美元,靠的就是“每个国家一套支付方案”。
但问题来了:小卖家哪有精力接入六种支付方式?其实可以“抓大放小”——印尼重点推OVO和本地银行卡, 马来西亚接GrabPay和Boost,新加坡主打信用卡,菲律宾用Dragonpay现金代收,越南绑定MoMo和货到付款,泰国接入LINE Pay。2020年Lazada在越南的转化率提升25%,就是主要原因是把货到付款和电子钱包揉在了一起。
东南亚支付市场就像片热带雨林,表面看绿油油一片,里头却藏着各种“毒蛇猛兽”。但只要摸清每个国家的“脾气”,找到用户的“支付爽点”,跨境卖家就能在这片市场里扎下根来。毕竟用户要的不是“最先进的支付方式”,而是“最顺手的支付方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