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电商市场谁将脱颖而出?Lazada与Shopee如何争夺新用户群体
泰国电商战火升级:Lazada与Shopee抢夺新用户暗战
泰国电商市场的硝烟味越来越浓。Lazada和Shopee这两大巨头最近动作频频, 像两头在雨林里争夺地盘的猛虎,都盯着对方的新用户群体。经济大环境不好,消费者捂紧钱包,反而让这场竞争更激烈了。谷歌、 淡马锡和贝恩的报告显示,2020年泰国电商市场规模暴涨81%,达到2940亿泰铢,这数字背后是无数商家和平台的野心。谁能在这场混战中胜出?答案藏在每个用户的手机里。
消费者分化:有人只买便宜货,有人专挑高端货
疫情把泰国消费者分成了两拨人。一拨是钱包被刺穿的人, 他们只盯着低价商品,Lazada的首页上“9.9泰铢包邮”的标签总能让他们眼冒绿光。另一拨人没受疫情影响, 消费力反而更强,疫情期间花出去的钱是平时的两三倍,这些人直接冲进LazMall,像逛商场一样挑高端护肤品和电子产品。Lazada泰国首席商务官Thanida Suiwatana说得直白:“网上购物现在成了习惯, 不管经济好坏,总有人买。”

Shopee也看到了这点。他们搞了个“Premium Mall”,专攻高端美妆和奢侈品。2023年4月的“4.4超值购物日”里 这个高端线销售额蹭蹭涨,Shopee泰国营销经理Suchaya Paleewong偷偷乐:“那些没被疫情打垮的用户,花钱手一点不软。”但问题来了 当Lazada用低价吸引下沉用户,Shopee用高端线抢高净值用户,中间那群“既要便宜又要品质”的人,到底会被谁拐走?
Lazada的双刃剑:低价冲量, 高端赚利润
Lazada最近在泰国搞了场“周年庆大型促销”,3月27日到29日限时折扣、优惠券、现金返还轮番上阵。Suiwatana放狠话:“订单量会比平时增长15倍。”15倍!这数字听起来像打了鸡血,但细想就有点发凉——靠补贴换来的增长,能持续多久?LazMall确实在赚钱,但那些卖9.9泰铢的商家,利润薄得像纸,万一平台补贴缩水,他们会不会跑路?
更麻烦的是库存管理。Lazada学Temu搞“寄售模式”,直接从卖家进货压价,想拿到更低的价格。但东南亚的供应链乱成一锅粥,今天到货明天缺货是常事。2023年1月, Meltwater的报告显示Lazada登顶泰国电商下载榜,但用户吐槽“等快递比等女朋友还久”。Lazada想两头通吃,低价冲量,高端赚利润,可物流和库存这两条腿,能不能跟上?
Shopee的激进打法:烧钱换用户,支付当杀手锏
Shopee的打法简单粗暴:砸钱。2020年第二季度,他们订单量同比暴涨150%,靠的就是“4.4”“9.9”这种低价节日。Suchaya说今年要“创造新增消费者和商家新纪录”,潜台词就是继续烧。但烧钱是把双刃剑, Shopee母公司Sea Group的财报显示,东南亚业务常年亏损,2022年净亏超10亿美元。这钱烧下去,是换来了忠诚用户,还是只买了一次便宜货就跑的“羊毛党”?
Shopee的杀手锏其实是ShopeePay。他们把原来的AirPay改名,目标是在1-2年内成为泰国用户量最大的移动钱包。2020年ShopeePay交易额增长了四倍,野心不小。支付这步棋走对了——用户绑定了支付,就更容易留在平台消费。但Lazada也有Alipay, 双方在支付场景上缠斗,谁能把钱包变成“购物入口”,谁就能赢下用户的心。
寄售模式:对抗Temu的价格战,还是自断财路?
Temu杀入东南亚后价格战打得山响。9.9美元包邮的标语,让Lazada和Shopee坐不住了。双方都推出了“Choice”标签——Shopee Choice和Lazada Choice, 本质是寄售模式:平台直接从卖家采购,压价后卖给消费者,拿到更低的价格。外媒报道说这会是2025年泰国电商的重要趋势。
但寄售模式看着美,施行起来难。库存怎么控?数据怎么实时同步?供应商怎么协调?Lazada的仓库在曼谷郊区, 遇到促销就爆仓,2023年“双12”期间,有用户投诉“等了三周还没发货”。Shopee的供应商更杂,小卖家占七成,质量参差不齐,寄售后一旦出问题,平台和商家互相甩锅。Temu能靠低价野蛮生长,但Lazada和Shopee作为“正规军”,要不要跟着打价格战?打,利润没了;不打,用户被抢走。
本地化生死线:支付和物流,谁能更懂泰国人?
泰国人买东西,最在意“方便”和“信任”。支付上,他们喜欢货到付款,但ShopeePay和Alipay都在推线上支付。Shopee把AirPay改名,是想让用户觉得“这是Shopee自己的支付”,更放心。物流上, 泰国农村地区快递覆盖差,Lazada自建物流“Lazada Logistics”,覆盖了80%的府,但偏远村庄还是得靠邮政,时效慢得像蜗牛。
Shopee的策略更灵活, 他们和本地快递合作,搞“次日达”,但在曼谷以外经常送错地址。2023年第三季度,Shopee的“送错货”投诉率比Lazada高12%。Lazada背靠阿里供应链更强,但界面太“中国化”,泰国用户觉得“用起来不顺手”。Shopee界面简单,但商品质量参差不齐,高端用户总抱怨“买到假货”。本地化这关,双方都没完全摸透。
未来战场:移动购物和跨境电商,谁先抓住新红利?
泰国人现在买东西,80%靠手机。移动购物占比还在涨, Lazada和Shopee都在优化APP,比如Shopee加了“短视频购物”,Lazada搞了“AR试妆”。但短视频购物在泰国还不太火,年轻人刷TikTok买东西,但更愿意去线下试过再线上下单。AR试妆倒是吸引了不少女性用户, 但美妆市场竞争太激烈,LazMall和Shopee Premium Mall都在抢,再说说谁能让用户“买完还想买”?
跨境电商是另一块肥肉。泰国消费者喜欢买中国商品,但跨境物流慢、关税高。Shopee在2022年开了“跨境精选馆”,主打中国小商品,清关速度比普通快递快30%。Lazada背靠阿里速卖通,供应链优势明显,但商品同质化严重,用户看来看去都是一样的手机壳。当跨境电商成为新增长点,谁能把“中国制造”变成“泰国刚需”,谁就能在下一轮竞争中占先机。
没有赢家, 只有更懂用户的幸存者
Lazada和Shopee的争夺,远没到结束的时候。一个靠阿里生态补供应链短板, 一个靠激进营销抢用户心智;一个想用双线策略覆盖所有人,一个用支付生态锁死用户。但归根结底,泰国电商市场的终极命题是:谁能真正理解本地人的“痒”?是Lazada的低价诱惑,还是Shopee的便捷体验?当价格战打到白热化, 当物流和支付不再成为瓶颈,到头来决定胜负的,可能是一个小小的“确认订单”按钮——用户点下去时心里想的是“这家店我信得过”。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