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社交电商产业快速崛起,聊天购物是否开启了一个480亿美元的新市场
东南亚的聊天革命:当WhatsApp成了新货架
曼谷市中心的Vivin Grocery店员Samantha Proyrungtong有个习惯, 她会把三部手机和一台笔记本摆在收银台旁,屏幕上一边开着Line和Facebook的聊天窗口。某个工作日下午,一条消息弹出来:“鸭肉三明治还有吗?”她快速打字回复“有货”,紧接着对方发来转账截图,她确认收款后又发去一句“下午3点来取就行”。全程没打开任何购物网站, 却完成了一单实实在在的买卖——这场景正在东南亚的街头巷尾上演,社交平台正从聊天工具变成零售终端。
从讨价还价到即时下单:东南亚人的购物DNA
在曼谷的周末夜市, 你能看到摊主们举着二维码吆喝“扫码加Line,下次有优惠”;在雅加达的小巷里摩托车司机会通过WhatsApp群接单,帮邻里代购生活用品;在胡志明市的咖啡店,店员会递印着Instagram账号的小卡片,让顾客“直接私信下单”。这些画面拼凑出一个事实:东南亚人把“聊天”和“购物”揉在了一起,就像他们把椰浆和辣椒揉进冬阴功汤一样自然。

泰国开泰银行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 2020年泰国社交电商交易额突破110亿美元,占整个电商市场的50%,三年前这个数字还只有30亿美元。越南的更夸张,220亿美元的线上零售经济里65%来自社交平台,2018年这个比例才19%。为什么?主要原因是东南亚消费者天生爱“唠嗑”。21岁的泰国大学生Natthapatt Sooppapipatt说:“我不喜欢自动回复, 我想跟真人聊,一个能听懂我想给狗狗买什么衣服的人。”这种对“人情味”的追求,让亚马逊式的“自助购物”在这里水土不服,反而催生了“聊天购物”的土壤。
480亿美元市场背后:被低估的社交电商能量
贝恩公司2021年的报告像一颗炸弹:东南亚1090亿美元的电商市场中, 44%来自社交平台,折合约480亿美元。这个数字背后是无数个像Samantha这样的“个体户店主”。他们没有技术团队, 开不起淘宝店,但会玩Facebook、会用WhatsApp,社交平台成了他们的“零成本创业基地”。泰国税务局发言人Sommai Siriudomset透露, 很多小商家通过社交平台卖货,价格便宜就是主要原因是没交税——这固然是监管漏洞,但也说明社交电商的门槛有多低,连卖水果的阿姨都能上手。
更意外的是品牌方的跟进。2021年, 路易威登和香奈儿在Line上的品牌账号数量同比激增25%,连奢侈品都放下身段,开始跟顾客“聊天卖货”。印度哈姆雷斯玩具店更狠, 直接把20%的销售额分给WhatsApp直销渠道——要知道,这家拥有250年历史的英国老牌玩具店,以前可从不屑于跟顾客讨价还价。这些案例说明,社交电商不是小打小闹的“游击战”,而是正在重构整个零售生态的“阵地战”。
挑战与争议:当聊天变成生意, 问题也随之而来
但热闹背后问题也不少。最头疼的是钱怎么转。社交平台当初设计出来是为了聊天不是支付,所以顾客得用银行转账或GrabPay等电子钱包完成付款。Samantha说:“有次顾客转错了账,吵了半小时再说说只能自己认亏。”更麻烦的是售后。商品出问题怎么办?聊天记录能当凭证吗?泰国消费者保护基金会2021年收到的投诉里15%都跟社交购物有关,比前一年翻了三倍。
监管更是头疼。东南亚各国政府还没想清楚怎么管这事。马来西亚数字经济机构负责人说:“我们连商家是谁都搞不清,怎么收税?”印尼倒是出台了新规, 要求社交电商卖家必须注册营业执照,但施行起来难如登天——毕竟在WhatsApp上卖椰子的小贩,总不能让他跑税务局排半天队吧?这些矛盾点,让480亿美元的市场看起来像个“金矿”,但矿里暗藏陷阱。
直播带货:社交电商的下一个爆发点
如果说聊天购物是“1.0版本”,那直播带货就是“2.0升级版”。2022年,东南亚直播购物销售额暴涨十倍,达到130亿美元,比整个新加坡的电商市场规模还大。新加坡创业公司Shopee Live的数据显示, 直播带货的转化率比传统电商高30%,主要原因是观众能实时问“这个尺码合身吗?”“能便宜50块吗?”,主播当场回答,下单率自然上来了。
越南网红Duong Thanh的直播间堪称传奇。她卖榴莲时会现场切开让观众看果肉,聊起家乡故事时观众会自发下单“支持老乡”。这种“情感+商品”的组合拳,比任何广告都管用。市场情报公司Cube Asia预测, 到2024年,东南亚网红营销市场规模将达25.9亿美元,直播带货会是主力军。这说明,社交电商正在从“聊天卖货”进化成“内容卖货”,而内容的核心,永远是“人”。
未来已来:社交电商会取代传统电商吗?
这个问题没人能给出确切答案,但趋势很明显。贝恩合伙人Alesandro Cannarsi说:“东南亚年轻人既懂技术又有创业精神, 他们不会满足于只当消费者,更想当卖家。”这话没错, 看看曼谷的大学宿舍,多少学生在Instagram上卖手工饰品;看看雅加达的工厂,多少工人通过TikTok直播卖厂货。社交电商让“人人都是店主”成了可能,这种去中心化的模式,对传统电商平台是降维打击。
不过传统电商也没坐以待毙。Lazada和Shopee都在加码社交功能,比如引入直播、建立粉丝群,试图把“货架”搬进“社交场”。这场竞争到头来会走向何方?或许两者会融合,就像线下商场既有货架,也有导购员聊天。但可以肯定的是 480亿美元只是开始,当东南亚的6.5亿人口都习惯在聊天里买东西时这个市场的想象空间,远比数字更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