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近半数TikTok用户是否曾经在应用中网购过

近半数TikTok用户在应用内下单,这个数字藏着多少真相?

最近刷到一组数据,说近半数的TikTok用户曾经在应用里买过东西。乍一听,感觉这个短视频平台要彻底颠覆电商了?但仔细想想,这个“近半数”背后到底是真的消费力爆棚,还是另有隐情?咱们今天就来扒一扒, 那些在TikTok上刷着刷着就下单的用户,他们到底在买什么买了多少,以及另一半为什么只看不买。

Z世代成主力, 36%的人被广告直接“种草”

说到TikTok的用户画像,绕不开Z世代。数据显示,71%的Z世代拥有TikTok账户,这个比例远超其他年龄层。而在这群年轻人里有36%的人承认,自己是主要原因是刷到了视频广告,才直接下单买了产品。这个数字其实挺惊人的, 要知道传统电商平台做广告转化,可能需要用户经历“看到广告-搜索比价-查看评价-下单”好几步,但在TikTok上,似乎只需要“刷到-心动-付款”三个动作就能完成。

Adweek:近半数「TikTok」用户曾经在应用中网购
Adweek:近半数「TikTok」用户曾经在应用中网购

举个例子, 2025年5月TikTok美国买家报告里提到,服装和鞋类的购买比例达到了38%,电子产品35%,家居用品33%。这些品类有个共同点:视觉冲击力强,容易通过短视频展示效果。比如一个“30秒改过出租屋”的视频, 再说说放了个同款网红台灯链接,评论区一堆人问链接,这种场景在TikTok上太常见了。Z世代用户对“潮流”“跟风”的接受度高,加上短视频的内容种草效率,让他们更容易产生冲动消费。

客单价不到25美元,TikTok电商是“小打小闹”?

不过话说回来虽然下单的人多,但买的东西真的值钱吗?数据显示,22%的TikTok用户客单价低于25美元,20%在25-50美元之间。也就是说超过四成的订单都是小额消费。这让人不禁怀疑:TikTok上的电商,是不是更多是“随手买点小玩意儿”,而不是真正的“购物需求”?

对比一下同样是社交电商,Instagram上的用户客单价明显更高。有调查发现, 千禧一代在Instagram上购买的比例虽然只有50%,但他们更倾向于买单价较高的美妆、奢侈品。而TikTok用户更像是“逛超市”的心态,看到便宜、新奇的东西就顺手放进购物车。这种消费模式,短期内能带来大量订单,但长期来看,用户粘性和复购率可能并不乐观。

开箱视频、用户评论:种草背后的“隐形推手”

为什么TikTok的种草效率这么高?除了短视频本身的直观性,还有一个关键因素:用户生成内容。调查中有69%的受访者表示,开箱视频、用户体验和评论对他们的购买决策很重要。换句话说他们更相信“和自己一样的人”推荐的东西,而不是官方广告。

这个现象在#TikTokMakeMeBuyIt这个标签上体现得淋漓尽致。这个标签专门让用户分享自己的购物体验和好物推荐,短短18天播放量就突破了5亿。比如2025年3月, 有个用户发了一条“9.9元买的眉笔,竟然比大牌还好用”的开箱视频,带火了某国货品牌的小眉笔,单月销量增长了300%。这种“真实感”是传统电商平台很难复制的,也是TikTok电商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为什么另一半用户在TikTok上只看不买?

既然近半数用户已经尝试过应用内购物,那剩下的一半为什么还在观望?其实原因不少。先说说信任问题。TikTok上的商家鱼龙混杂,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很多用户担心“买到的和视频里不一样”。比如2024年底, 就有用户投诉在TikTok上买的“网红同款衣服”面料和描述不符,导致平台上的负面评价增多。

接下来支付体验。虽然TikTok Shop已经整合了支付功能,但很多用户还是习惯跳转到第三方电商平台完成付款。这种“跳转”会流失一部分犹豫中的用户,特别是对支付平安比较敏感的群体。有数据显示,TikTok应用内的支付转化率比独立电商APP低15%左右,说明支付链路还有优化空间。

对比Facebook和Instagram:TikTok的“转化率焦虑”

说到社交电商,绕不开Facebook和Instagram。虽然TikTok的用户增长很快,但在实际转化率上,Facebook依然有优势。调查显示, 41%的成年人表示曾在Facebook上看到广告后购买产品,这个比例远超TikTok的15%。为什么?主要原因是Facebook的用户画像更成熟, 消费能力更强,而且广告投放系统更精准,能触达真正有购买需求的用户。

Instagram虽然用户基数不如TikTok,但在Z世代和千禧一代中的种草能力也很强。88%的Z世代用户和71%的千禧一代表示,他们曾在Instagram上购买过产品。比一比的话, TikTok的优势在于“内容新鲜”,适合做新品推广和潮流引爆;而Instagram更适合做“深度种草”和“品牌沉淀”。两者定位不同,TikTok想真正追上,还需要在精准营销和用户信任上下功夫。

跨境电商的TikTok玩法:不是所有产品都能“火”

对跨境电商TikTok是一把双刃剑。做得好,能快速打开市场;做不好,可能只是白费流量。根据2025年第一季度的行业观察, 适合在TikTok上销售的产品通常有三个特点:视觉冲击力强、单价低、有话题性。比如新奇的小 gadgets、 平价美妆、搞笑的家居用品等,这些产品容易通过短视频展示效果,激发用户的购买欲。

反过 那些需要详细说明参数、体验周期长的产品,比如高端家电、专业设备等,在TikTok上的表现就比较一般。有家做智能手表的跨境电商, 2024年在TikTok上投了不少广告,但转化率只有2%,远低于行业平均的5%。后来调整策略,改拍“10秒展示手表15种玩法”的短视频,转化率才提升到4%。这说明,TikTok的内容必须“短平快”,直击用户痛点,才能有效转化。

从“种草”到“拔草”, TikTok电商的“再说说一公里”难题

种草容易,拔草难。很多用户在TikTok上被视频吸引下单,但收到货后才发现“货不对板”,导致退货率居高不下。2025年4月, 某跨境电商平台的数据显示,TikTok Shop的退货率比传统电商高出8%,主要问题集中在“质量不符”和“与描述不符”。这说明,商家在追求内容曝光的一边,忽略了产品质量和描述的真实性,到头来损害的是用户信任。

再说一个,售后服务也是一大痛点。TikTok上的很多商家是中小型跨境电商,售后响应慢、退换货流程复杂,让用户体验很差。有用户反映,在TikTok上买的衣服尺码不对,想换货却要等两周,再说说只能直接退货。这种“种草快,售后慢”的问题,如果不解决,会严重影响TikTok电商的长期发展。

未来趋势:TikTok会成为下一个“购物搜索引擎”吗?

有意思的是谷歌已经承认,TikTok正在成为很多年轻用户的首选搜索平台。调查显示,15%的消费者会在TikTok上搜索近期想买的产品,这个比例在Z世代中更高。这说明,TikTok正在从“娱乐平台”向“购物平台”转变,甚至有潜力成为新的“购物搜索引擎”。

比如 以前用户想买一款面霜,可能会去百度搜索“面霜推荐”;现在他们更倾向于在TikTok上搜“好用的面霜”,直接看视频测评和真实分享。这种“内容+搜索”的模式,比传统电商的文字搜索更直观,也更容易激发购买欲。未来如果TikTok能进一步优化搜索功能和商品推荐算法,可能会对传统电商平台造成更大冲击。

写在再说说:数据背后的冷思考

近半数TikTok用户在应用内购物的数据,确实让人看到了社交电商的潜力。但透过数据看本质,TikTok电商还面临着客单价低、信任度不足、售后体验差等诸多问题。对商家 TikTok是不错的流量入口,但不能只追求“爆款思维”,而忽视了产品质量和用户服务;对平台如何平衡内容生态和商业变现,建立更完善的电商体系,才是关键。

毕竟用户愿意“刷”视频,是主要原因是内容有趣;但愿意“买”东西,是主要原因是信任和需求。只有把这两者结合起来TikTok电商才能真正走得更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539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