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越南电商缴税新规8月1日生效,电商平台能否顺利实施这一政策

越南电商缴税新规落地倒计时:平台与卖家的“拉锯战”才刚开始

越南电商圈最近炸开了锅——从8月1日起,所有在越南运营的电商平台都得替卖家代扣代缴税款。这消息一出, Shopee、Lazada这些平台的运营估计连夜开了个紧急会议,毕竟这活儿真不是随便接的。一边是政府要堵住税收漏洞, 一边是平台和卖家叫苦不迭,这场关于“谁该为税单负责”的博弈,可能比想象中更复杂。

8月1日生效的新规到底说了什么?

越南税务总局这次动真格了。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然后从卖家的收入里直接扣下来乖乖交给税务局。

越南电商缴税新规8月1日生效,但电商平台表示难以实施
越南电商缴税新规8月1日生效,但电商平台表示难以实施

这可不是小打小闹。越南电商这几年增长快得吓人:2023年电商零售总额已经冲到180亿美元, 占全国零售总额的7.2%,比2020年翻了1.5倍。每天平台上平均发生350万笔交易,平均每秒就有40笔订单在生成。但问题在于,这么多交易里真正主动交税的卖家少得可怜。越南税务部门估计,每年主要原因是电商偷税漏税损失的税款至少有5亿美元,这才下了决心“以平台为抓手”来管。

平台集体“摆烂”:不是不想配合, 是这活儿太烫手

政策一出,越南电商协会直接泼了盆冷水,直言这个规定“不可行,会要了平台的命”。他们觉得委屈:平台不就是搭个桥、连个线的吗?凭什么要替卖家背锅?越南个人所得税法里压根就没写平台有代扣代缴的责任,现在突然让平台当“税务捕快”,这不是赶鸭子上架吗?

更现实的还是成本问题。以Shopee越南区为例,平台上有超过200万卖家,其中年收入超1亿越南盾的大概有30万。如果平台要帮这30万卖家做税务报表、 计算税款,至少得新增200个税务专员,光是人力成本每年就要多花10亿越南盾。更麻烦的是数据——平台根本拿不准卖家的真实收入。比如一个卖家在Shopee上卖货, 一边在Facebook、Zalo上也有订单,这些“店外收入”平台怎么统计?Chotot平台的负责人就吐槽:“我们连卖家到底赚了多少钱都搞不清楚,怎么替他们交税?”

还有个小平台更惨。胡志明市的一个本地家居平台“NhaDepVui”, 总员工才15个人,现在突然要承担税务责任,老板阮文强急得直挠头:“我们连个专业的财务都没有,怎么算税?总不能为了合规再招个税务团队吧?那平台直接倒闭算了。”

税务部门松口:强制施行or“柔性过渡”?

眼看平台和卖家怨声载道,越南税务总局也坐不住了。中小企业和个人税务管理部门副主任Ta Thi Phuong Lan最近对《VnExpress》放话:“别慌,政策可以‘柔性过渡’。” 她的意思是 8月1日不一定非要一刀切,可以先让大平台试点,比如年收入超1000亿越南盾的头部平台,先提交卖家的收入数据,制定个缴税方案。小平台嘛,可以给点缓冲时间,2024年底前不用急着上马系统。

税务部门的底气在于,他们早有“前车之鉴”。2021年也搞过类似政策,后来啊主要原因是平台集体抵制,再说说不得不延期到2022年1月1日才生效。这次学乖了先跟平台、协会商量着来争取“软着陆”。但话说回来税务局的目标很明确:税收漏洞必须堵。他们已经开始跟海关、银行共享数据,以后卖家银行账户里的每一笔转账,税务系统都能查到,想逃税?门儿都没有。

卖家们的“生死劫”:一年赚4348美元就要交税?

比起平台的抱怨,卖家的焦虑更直接。新规一出来胡志明市滨城市场的服装批发商阮氏梅就愁得睡不着觉。她做跨境电商三年, 专门把越南的奥黛卖到欧洲,在Shopee和Lazada上都有店,去年收入刚好卡在1亿越南盾的线上线。按照新规,她得交1.5%的增值税和0.5%的个人所得税,加起来就是200万越南盾。虽然钱不多,但她心里不痛快:“我线下交了税,线上凭什么还要交?平台扣税的时候会不会多扣?我连税务申报表长什么样都不知道。”

更惨的是那些小卖家。河内的大学生武氏玲在Tiki上卖手工笔记本, 去年收入8000万越南盾,本来就不怎么赚钱,新规后平台要求她补交过去两年的税款,一下子被扣了500万越南盾。她一气之下直接把店铺关了:“还不如去摆摊,至少不用交这么多税。” 像她这样的卖家不在少数, 越南电商卖家联盟最近做的一份调查显示,有35%的小卖家表示,如果税负增加,他们可能会退出电商市场。

不过也有卖家觉得政策挺好。河内电子配件商家阮文勇就支持新规:“以前总有些同行低价竞争,偷税漏税,搞得我们正规生意没法做。现在平台统一代缴,大家都在同一起跑线上,反而公平了。” 他的店铺主要原因是主动公开税务信息,转化率提升了15%,订单量比去年多了20%。

东南亚“前车之鉴”:泰国政策给越南上了一课

其实越南的这场“税务风波”,在东南亚其他国家早就上演过。2024年1月1日 泰国税务局就搞了类似的政策:所有在一个账户周期内收入超过10亿泰铢的电商平台,必须设立专门账户向税务局提交卖家的税务信息。泰国电商平台“Mall Group”反应很快, 2023年底就上线了“Taxback”系统,能自动计算卖家的税款,合规率一下子提升了40%。但代价也不小,有15%的小平台主要原因是承担不起成本,直接倒闭了。

泰国经验给越南提了个醒:政策太严,平台扛不住;太松,税收又堵不住。越南税务总局现在就在学泰国,搞“分级管理”——大平台先上系统,小平台可以跟第三方税务服务商合作。比如越南本土的税务科技公司“TaxCo”, 就推出了“平台税务托管”服务,帮小平台处理税务申报,只收营业额的0.5%作为服务费,比平台自己养团队划算多了。

短期阵痛VS长期规范:越南电商市场何去何从?

不管平台和卖家怎么闹,8月1日这个大限是跑不了了。短期来看,越南电商市场肯定会经历一场“阵痛”。平台忙着改系统、招人,卖家忙着算税、关店,交易量可能会下降20%左右。但长期来看,规范税务环境对越南电商其实是好事。外资企业最怕的就是“税收不透明”, 现在政策清晰了2025年越南电商预计能吸引50亿美元的外资,比2023年翻一番。

而且,税务合规还能让越南电商在东南亚更有竞争力。印尼、马来西亚早就开始严查电商偷税漏税,越南要是能把这块短板补上,就能跟他们“掰手腕”。比如越南的电商平台“Tiki”, 就主要原因是主动配合税务新政,被新加坡的投资基金看中,今年上半年拿到了2亿美元的新融资。

给卖家的“避坑指南”:如何在税改中活下去?

面对这场“税务风暴”,卖家也不是只能坐以待毙。越南电商协会最近给卖家出了几个“保命招”:,加入“卖家合规联盟”,大家一起分摊税务成本,比如胡志明市的“电商合规互助小组”,帮成员节省了30%的税务费用。

还有一个“曲线救国”的办法——转做“无货源”模式。河内卖家陈氏芳就靠这个躲过一劫:她不开实体店, 只在Lazada上卖别家的产品,平台直接从货款里扣税,她连库存压力都没有,去年收入虽然只有6000万越南盾,但净利润比以前做实体店还高20%。

说到底, 越南电商缴税新规就像一把双刃剑,砍掉了偷税漏税的“毒瘤”,也可能伤到一些无辜的卖家。但市场嘛,总要经过一番洗牌才能变得更健康。8月1日之后越南电商会是什么样子?是平台和税务局达成“和解”,还是卖家集体“起义”?让我们拭目以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538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