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ve在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市场推出分期购物服务
FavePay Later落地新马:600万用户的分期新选择
东南亚的支付战场又添了一把火。这次的主角是马来西亚金融科技初创企业Fave,他们在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市场悄悄上线了一项叫“FavePay Later”的服务。简单说就是用户买东西可以分三期还,不用掏利息这个。这个功能现在覆盖了4万多家商店,从Pandora的饰品到Best Denki的家电,都能用。Fave自己说 他们在新马两地有600万用户,这规模不小,相当于每10个新马网民里就有1个用他们的App。想想看,600万人里哪怕只有10%的人用分期,那也是60万的潜在客户,这生意做起来可不轻松。
免息分期背后:Fave的金融科技野心
免息分期这招, 看着简单,其实藏着Fave的大算盘。2021年4月,他们被印度支付方案商Pine Labs收购,价格超过4500万美元。这笔钱让Fave有了更多底气往金融科技里扎。现在推分期购物,明显是想从单纯的“优惠券平台”转型成“综合金融服务商”。用户用FavePay Later买东西, 得绑定信用卡或借记卡,还得有良好的交易记录——说白了Fave在偷偷给用户做信用画像。等数据攒够了说不定以后能搞小额贷款、信用卡代偿,这才是真正的利润来源。不过现在他们先拿分期服务当钩子,把用户牢牢勾住。

从40万商家到15个城市:Fave的扩张逻辑
4万多家合作商家是什么概念?新加坡全国零售店估计也就这个数,马来西亚更多。Fave能一口气谈下这么多商家,靠的是他们之前的积累。2016和2017年,他们收购了Groupon在新马印尼的业务,一下子接手了几千家合作商户。这些商户本来就和Fave熟,现在推分期服务,推广成本省了不少。而且Fave还给商家返利, 用户用分期付款,商家能拿到额外曝光——相当于花钱买流量,对很多中小商家来说挺划算。
地理上, Fave现在在新马印尼的35个城市扎根,从吉隆坡市中心到槟城老街,从新加坡乌节路到雅加达南区,几乎把东南亚核心消费圈都扫了一遍。年增长率300%这个数字,听着吓人,但细想就知道,基数小的时候涨得快,关键是能不能保持住。
分期购物的双刃剑:用户与商家的博弈
分期服务对用户来说是双刃剑。好处很明显:买1000块的东西,不用一次性掏钱,分三期每月还333块,压力小很多。Fave还承诺按时还款给10%返现,相当于打个九折,这对年轻消费者诱惑不小。但问题也不少。用户资质审核卡得严,得有有效银行卡,还得在Fave平台上有交易记录——新用户可能用不了。更麻烦的是滞纳金, 逾期要付1.5%的罚息,买1000块的东西晚还一天就得多掏15块,比银行信用卡罚息还高。
商家这边也不轻松。从2021年9月开始,每笔分期交易,商家都得给Fave交一笔额外费用。这笔钱再说说会不会转嫁到消费者头上?难说。某马来西亚本地服装品牌老板私下抱怨:“用分期的顾客多了 客单价是上去了但我们利润反而薄了Fave抽成太狠。
数据说话:BNPL在东南亚的增长密码
为什么Fave敢all in分期?主要原因是市场数据实在太诱人。Juniper Research的报告显示, 今年全球BNPL服务只占电商交易的9%,但到2026年,这个数字会冲到24%——五年时间接近三倍增长。交易总量更夸张,今年预计3.4亿笔,2026年能到15亿笔。东南亚这片市场尤其值得挖。新加坡人均GDP高, 信用卡渗透率80%,但年轻人不爱用信用卡,嫌利息高;马来西亚消费信贷需求大,但传统银行审批慢,分期服务正好填补空白。Fave的竞争对手也不少, 比如Grab的PayLater、Atome,但Fave的优势在于本地商户资源——他们合作的小餐馆、杂货铺比互联网巨头多,更贴近普通人的日常生活。
Fave的差异化:返现与API接口的破局点
和其他BNPL平台比,Fave有两个杀手锏。一个是返现。用户用FavePay Later付款,能拿10%现金返还,这比Atome的“满减”更实在。去年黑五期间, Fave和Puma合作推分期返现,某马来西亚用户买了双299元的运动鞋,返了29.9元,相当于白捡一双袜子钱。另一个是API接口。今年他们推出了开放API, 电商平台想接入FavePay Later,不用重新开发系统,几行代码就能搞定。
某新加坡本土电商平台用了这个接口后分期订单转化率提升了18%,客单价平均增加22%。Fave算了一笔账:一个用户用分期买手机, 比全款多花200元,但商家愿意多给5%的佣金——这笔买卖,Fave、商家、用户都占便宜,就银行被晾一边了。
新马市场的试水:分期服务的本地化挑战
新加坡和马来西亚虽然挨着,但消费习惯差不少。新加坡人爱买奢侈品, 分期服务在Pandora、Tiffany这类店用得多;马来西亚人更倾向于买家电、数码产品,Best Denki、GNC是分期消费大户。Fave针对这点做了本地化调整:新加坡主推高端品牌合作,马来西亚则重点覆盖3C家电和保健品。语言上也是 新加坡版用英语加简体中文,马来西亚版用英语、马来语和华语——毕竟华人在马消费群体里占比30%。不过挑战也不小。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对BNPL监管越来越严, 要求平台必须做用户信用评估;马来西亚央行则担心年轻人过度负债,正考虑给分期设上限。Fave得在合规和增长之间找平衡,稍有不慎就可能被请去“喝茶”。
从O2O到金融科技:Fave的超级APP梦
很多人不知道, Fave最早是做O2O优惠的,类似东南亚版美团。2016年收购Groupon后他们手握几百万本地生活用户,这是做金融科技的土壤。现在推分期服务,只是第一步。Fave内部人士透露, 他们计划明年把FavePay Later接入印尼电商平台Tokopedia,后年杀入印度市场——毕竟母公司Pine Labs在印度有深厚根基。想象一下未来:用户在Fave上买咖啡用优惠券, 订电影票用积分,买手机用分期,还能通过平台申请小额贷款——这简直就是东南亚版“超级APP”的节奏。但这条路不好走,Grab、Shopee这些巨头也在往金融里钻,Fave的护城河到底在哪?或许只有时间能给出答案。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