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kTok与Shopify的合作是否已经延伸到菲律宾市场
合作落地:菲律宾成东南亚新据点
说起东南亚的电商版图,菲律宾一直像个“慢热选手”。但最近TikTok和Shopify的动作,让这个7000多万人口的市场突然热了起来。2023年7月8日 Shopify东南亚区负责人Jason Suen在一场内部沟通会上透露,他们和TikTok的合作已经正式延伸到菲律宾——这个消息像块石头扔进池塘,涟漪很快就传到了马尼拉的中小商家圈里。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TikTok和Shopify的“全球联姻”其实从2020年10月就开始了。那时候双方先在美国市场试水,让Shopify的商家能在TikTok主页挂商品链接,用短视频引流。但菲律宾不一样,它不是第一个吃螃蟹的,却是第一个把“全球协议”拆成“本地动作”的东南亚国家。Jason Suen在采访里说得很实在:“菲律宾商家需要的不只是工具,是能让他们‘说本地话’的解决方案。”

菲律宾的“特殊吸引力”
为什么偏偏是菲律宾?翻翻数据就能找到答案。亚洲开发银行2022年的报告显示, 菲律宾有99.52%的企业都是中小微企业,疫情时70.6%的这类企业停过业,现在它们急需新渠道活下来。更关键的是 TikTok在菲律宾的用户基数大得吓人——本地数据机构We Are Social统计,2023年上半年菲律宾TikTok月活用户超过4000万,占总人口的53%,比泰国、越南都高。这些用户里18-35岁的年轻人占比超60%,正是网购主力军。
另一个被忽视的细节是菲律宾的“手机依赖症”。当地智能手机普及率68%,但很多人只有一台手机,既用来刷短视频也用来购物。这种“场景合一”的习惯,让TikTok的短视频内容天然比传统广告更有说服力。Shopify菲律宾区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运营人员私下说:“我们之前做过测试, 同样的产品,在TikTok短视频里的点击率比Facebook图文广告高3倍。”
合作细节:不只是“挂个链接”那么简单
很多人以为TikTok和Shopify的合作就是“把商品链接贴到视频里”,其实远远不止。这次落地菲律宾,双方带了好几套“组合拳”,每拳都打在商家的痛点上。
商家能直接在Shopify里管TikTok广告
最让商家省心的是“一站式广告管理”。以前做TikTok广告, 得先在TikTok For Business后台创建活动,再去Shopify后台同步订单,数据还对不上。现在好了 商家登录Shopify控制面板,就能直接看到TikTok Ads Manager的版块——选目标人群、设置预算、看转化数据,不用跳来跳去。马尼拉一家卖手工皮具的店铺老板娘Liza在社交媒体上分享:“以前请人做TikTok广告, 光沟通就花一周,现在自己在后台捣鼓两小时就能上线,省下的钱够多请两个客服。”
TikTok Pixel:数据追踪的“隐形武器”
还有个更厉害的工具叫TikTok Pixel。简单说 它就像个“跟踪器”,能悄悄记下用户在TikTok上的浏览行为——比如看了哪个视频、停留了多久、有没有点击商品链接。这些数据会加密传回商家后台,帮助商家优化广告投放。2023年9月, 马尼拉一家卖手机壳的商家用Pixel追踪到,那些看过“手机壳防摔测试”视频的用户,下单率比普通视频高28%。老板Mark说:“以前我们投广告像盲人摸象,现在知道该把钱花在哪种内容上。”
创意工具:3分钟出一条“带货视频”?
内容创作一直是商家的噩梦。很多中小商家既没团队也不会剪视频,TikTok这次带来的“创意工具包”直接把门槛拉低。商家用手机拍个产品展示视频, 上传到Shopify后台,系统就能自动添加字幕、背景音乐、特效,甚至能根据产品类型推荐热门模板——比如卖椰子油的,系统会推荐“海滩日落”风格的模板。马尼拉一家卖椰子油的品牌用了这个工具后 10天内做了50条视频,其中一条“用椰子油做防晒霜”的教程视频,播放量破800万,带动店铺销量增长45%。
争议与隐忧:合作真能“一招鲜吃遍天”?
当然不是所有人都为这个合作欢呼。在马尼拉的电商圈里质疑声一直没停过。
文化差异:内容“水土不服”怎么办?
最大的坎儿是文化。菲律宾用户喜欢什么?他们爱看“生活化场景”——家庭聚餐、街头小吃、节日庆典,而不是单纯的“产品展示”。中国深圳一家做LED灯的商家, 直接把国内用的“工厂生产流程”视频搬到TikTok菲律宾站,后来啊播放量不到1000,互动率惨淡。本地运营公司Social Spark的CEO Ana Gomez说:“很多中国商家以为‘产品好就行’,其实菲律宾人更信‘像不像邻居在推荐’。”她举了个例子, 本地卖服饰的品牌Kultura,拍视频时总让员工穿传统服饰去参加Sinulog节,视频播放量轻松破百万。
数据隐私:合规红线踩不踩?
另一个敏感问题是数据隐私。菲律宾2022年实施了《数据隐私法》,规定企业收集用户数据必须明确告知并获得同意。但TikTok Pixel的“加密追踪”功能,在一些人眼里还是“模糊地带”。马尼拉一位讼师Riza Cruz公开表示:“商家用Pixel没问题, 但如果用户不知道自己的数据被追踪,就可能违法。”2023年8月,就有两家商家因未在隐私政策里说明数据用途,被菲律宾数据保护委员会罚款50万比索。
中小商家:玩得转“短视频+电商”?
更现实的问题是中小商家真的有能力玩转这个模式吗?TikTok和Shopify的合作听起来很美,但背后需要投入时间、精力,甚至钱。马尼拉郊外一家卖手工艺品的店铺老板Carlos说:“我店里就3个人, 每天打包订单都累死,哪有时间拍视频?”他算过一笔账:请人拍一条专业短视频要2000比索,每月至少拍10条,光这部分开销就够一个月的房租。后来啊呢,一条视频播放量几千,订单个位数,“亏死了”。
商家声音:有人欢喜有人愁
合作到底有没有用,最有发言权的是商家。在菲律宾,不同类型的商家,对这个合作的感受天差地别。
“订单量翻倍,但物流跟不上”
做得好的商家,确实尝到了甜头。马尼拉一家卖家居用品的店铺“Home & Deco PH”, 2023年8月接入TikTok Shop后订单量从每天50单暴涨到150单。老板Joyce笑着说:“以前我们只在Facebook卖,现在TikTok订单占了60%。”但麻烦也来了:菲律宾本地物流太慢,订单多起来后快递时效从3天变成7天差评率从2%飙升到15%。“有顾客骂我们‘骗钱’,明明付款了7天还没收到货,其实是我们仓库爆仓了。”Joyce无奈地说现在她只能临时多雇3个打包员,每月多花10万比索。
“内容比产品更重要”
那些“内容做得好”的商家,更看重长期价值。马尼拉本土时尚品牌Kultura, 从2022年就开始做TikTok内容,他们的秘诀是“让产品成为故事的一部分”。比如拍一条视频:一个菲律宾女孩穿着Kultura的传统服饰, 去参加长辈的生日派对,亲戚们夸她“穿得真好看”,再说说镜头转到衣服上的刺绣细节。“我们不直接说‘买这件’,而是让用户觉得‘我也想拥有这样的回忆’。”品牌经理Maria说这种“情感共鸣”的内容,让他们的复购率从30%提升到45%。2023年9月, 他们和TikTok本地达人合作了一条“婚礼穿搭”视频,上线3天就卖了2000件连衣裙。
下一步:合作能走多远?
站在2023年底回头看, TikTok和Shopify在菲律宾的合作,更像是个“开头”。这个市场还有太多可能性,也藏着不少未知数。
“直播带货会是下一个爆发点?”
现在菲律宾TikTok的直播电商还在萌芽阶段,但潜力巨大。参考印尼市场,2023年直播电商占比已达15%,菲律宾可能很快跟上。马尼拉一家直播运营公司“LiveBuzz”的预测,2024年菲律宾TikTok直播带货的GMV会增长3倍。“主要原因是菲律宾人爱‘看热闹’,直播的即时互动感比短视频更强。”公司CEO Ben Cabrera说 他们已经帮20家商家开通了TikTok直播,平均每场直播能带来500单。
“本地化服务成关键”
想让合作走得更远,本地化服务必须跟上。比如物流, 菲律宾有7000多个岛屿,很多地方快递不到,商家可能需要和本地物流公司合作,用“摩托车配送”或者“社区自提点”解决再说说一公里问题。支付也是个问题, 虽然GCash、PayMaya等电子钱包在菲律宾很流行,但很多老年人还是习惯货到付款。Shopify菲律宾区负责人Jason Suen透露, 他们正在和GCash谈深度合作,未来商家在Shopify后台可以直接对接GCash支付,减少订单流失。
“竞争加剧:Meta和Shopee也在盯”
别忘了TikTok和Shopify不是“独一份”。Facebook母公司Meta早在2022年就推出了Instagram Shop,Shopee也在大力推Shopee Live。这些平台都在抢菲律宾的社交电商市场。TikTok的优势是“内容基因强”,但劣势是“电商基础设施弱”。马尼拉大学电商教授Dr. Lisa Reyes说:“未来谁能赢, 取决于谁能把‘内容’和‘电商’结合得更紧密——比如TikTok能不能让商家在直播时直接显示库存,或者让用户在视频里直接‘预约’产品,不用等直播开始。”
菲律宾的电商故事,才刚刚开始。TikTok和Shopify的合作能不能成为“东南亚模板”, 还要看商家能不能摸透本地用户的心思,平台能不能解决那些“接地气”的问题。毕竟在这个市场,“快”很重要,但“对”更重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