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ki完成2.4亿美元E轮融资
越南电商暗战升级:Tiki拿到2.4亿美元后真的能稳赢吗?
东南亚的数字商业版图最近又有了新动静。越南本土电商平台Tiki悄悄完成了2.4亿美元的E轮融资, 估值直接冲到8.32亿美元,成了越南国内最值钱的科技企业之一。这个数字放在整个东南亚创投圈里也算得上是响当当的一笔——要知道, 越南的互联网经济规模在2021年才刚突破200亿美元,Tiki这一轮融资就占了其中不小的比例。有意思的是 领投方居然是保险巨头友邦保险,投了足足6000万美元,这钱可不是随便哪个互联网公司能拿到的。
友邦保险为何砸6千万给一个电商?
说到友邦保险这笔投资,确实让人有点意外。按理说保险和电商隔着十万八千里怎么会突然凑到一块儿?翻翻Tiki的融资历史才发现,这其实不是他们第一次玩跨界。早在2021年7月,友邦保险越南公司就跟Tiki签了十年的独家合作协议,成了平台的保险服务商。现在直接投钱进来 说白了就是想把保险和电商这两个业务深度绑在一起——用户在Tiki上买东西,顺手就能买个运费险、退货运费险,甚至家电延保服务,友邦能直接接触到平台上的精准客户,Tiki则能靠保险服务多赚一笔,这算盘打得倒是精明。

不过有人就问了友邦这波操作是不是有点冒险?越南的电商竞争这么激烈,T真能撑起这么高的估值吗?数据说话, 根据iPrice集团的季度报告,Tiki在越南的App下载量和网站流量确实比不过Shopee和Lazada这两个外来巨头。但Tiki有个杀手锏——2小时速递。2020年他们推出这个服务的时候,整个越南能做到半日达的电商屈指可数,用户粘性一下子就上来了。有内部人士透露,Tiki的2小时订单转化率比普通订单高了37%,这个数据在电商行业里算是相当能打的。
从卖书到“越南版亚马逊”,Tiki走了多少弯路?
T的故事得从2010年说起。那时候的Tiki还只是个卖英文书的网站, 创始人Tran Ngoc Thai Son在河内租了个小办公室,每天自己打包书籍,骑着摩托车送货。谁能想到,十多年后它能变成越南第二大电商平台。2018年是个转折点, 京东领投了他们的C轮融资,带着Tiki玩起了“全品类扩张”,从卖书到电子产品、家居用品,甚至连生鲜都敢碰。不过扩张也踩过坑, 2020年他们跟本土电商平台Sendo谈合并,后来啊谈崩了据说是主要原因是双方对“谁主导”的问题僵持不下。现在回头看,没合并或许是好事——Sendo后来被Lazada收购,Tiki反而保住了自己的独立性。
2021年6月,Tiki又干了件大事:发行了1万亿越南盾的债券。这在越南本土科技公司里挺少见的,一般只有现金流稳定的大公司才敢这么玩。当时市场还有人质疑他们是不是缺钱了 后来啊半年后直接宣布完成2.4亿美元融资,看来债券融资只是他们资金规划的一步棋。创始人Tran Ngoc Thai Son在接受采访时放话说 原计划2025年上市,现在可能提前到2024年。这话听着有点狂,但细想也有道理——手里有钱,用户增长又快,早点上市能抢占估值高点。
Shopee和Lazada的“围剿”,T真能扛住吗?
说到越南电商市场,绕不开两个“大象”——Shopee和Lazada。这两个平台背后分别是腾讯和阿里 钱多、流量猛,2021年越南双11期间,Shopee的日活跃用户量直接突破千万,Tiki跟他们比起来用户规模差了不是一星半点。但Tiki也有自己的地盘:中高端用户。他们主打正品保障和快速配送, 很多河内的白领宁愿多花点钱在Tiki上下单,也不愿意去Shopee拼价格战。有个真实的案例:2021年圣诞节前, 河内某高端购物中心的顾客调研显示,65%的年轻消费者优先选择Tiki购买电子产品,理由是“怕买到假货,等不及要”。
不过价格战这东西,打得久了谁都扛不住。Shopee常年补贴运费和满减, Lazada靠阿里爸爸的供应链压低商品价格,Tiki要是跟着打,利润肯定受损;不跟着打,用户又可能被分流。2021年第四季度, Tiki的营销费用同比增加了52%,但新用户增长率只提升了18%,这笔账怎么算都不划算。有人就建议他们学学亚马逊, 搞个Prime会员体系,每年交一笔钱享受免费配送和独家折扣,先把核心用户圈住再说。
8.32亿估值:是泡沫还是实打实的潜力?
现在市场上对Tiki的估值争议挺大的。乐观派觉得, 越南的电商渗透率才7%,跟泰国、印尼比还有很大空间,Tiki作为本土玩家,占了天时地利;悲观派则认为,Tiki的盈利能力太弱了2021年全年亏损超过3000万美元,靠融资烧市场,什么时候能盈利还是个未知数。更有意思的是 有投行内部人士透露,Tiki这轮2.4亿美元的估值,其实比他们年初计划的低了10%,这说明投资者对越南电商市场的热情正在降温。
但换个角度看,Tiki也不是完全没有底牌。他们跟台湾移动合作的“Momo电商平台”在2021年试运营期间, 三个月就做到了月销售额50万美元,这个数据在越南的新兴电商里算不错的。而且越南的年轻人口红利还没吃完, 2021年15-35岁的人口占了总人口的60%,这些人愿意为服务和体验买单,正好对上Tiki的定位。友邦保险敢投6000万美元,看的大概就是这个长期价值。
提前上市:是底气还是焦虑?
创始人说要提前到2024年上市,这背后肯定有压力。东南亚的资本市场最近不太平静, 2021年有几家互联网公司上市后破发,投资者对“故事讲得好但盈利差”的公司越来越谨慎。Tiki这时候急着上市,可能是想趁着估值高点套现一部分资金,缓解现金流压力。毕竟电商是个烧钱的生意, 物流、仓储、营销哪一样都需要钱,2.4亿美元看着多,其实撑不了太久——有数据显示,越南物流成本占GDP的16.8%,比泰国、马来西亚都高,Tiki的2小时配送服务,每单成本可能比普通配送高2-3倍。
不过提前上市也有风险。如果上市时业绩还没跟上,很容易被贴上“圈钱”的标签。2021年越南本土支付公司MoMo就主要原因是上市后股价持续低迷,被不少用户吐槽“割韭菜”。Tiki要想避免这种情况, 可能得在2023年把亏损率控制在10%以内,一边把用户留存率提升到50%以上——现在这两个数据分别是15%和42%,差距还挺大的。
越南市场的“再说说一公里”,真能靠2小时配送搞定?
说到Tiki的核心竞争力,绕不开“2小时速递”。这个服务在河内、胡志明市这种大城市确实很受欢迎,但越南的农村地区怎么办?全国有60%的人口生活在农村,物流基础设施不完善,很多地方连快递车都进不去。2021年雨季的时候, Tiki在北部的配送点主要原因是洪水瘫痪了一周,订单积压了上万单,用户投诉直接翻了三倍。这暴露出一个问题:Tiki的“快”还局限在核心城市,怎么把服务延伸到更广阔的下沉市场,是个大难题。
其实东南亚的电商玩家都面临这个问题。Shopee在印尼尝试过“摩托车配送队”,Lazada在泰国搞过“无人机送货”,效果都不太理想。Tiki或许可以跟越南本土的物流公司合作, 比如Giao Hàng Nhanh,他们覆盖了全国58个省市,有超过2000个配送点,比自己建物流网络成本低多了。2021年双11期间, Tiki跟Giao Hàng Nhanh合作试水农村配送,订单履约率达到了82%,这个数据说明,农村市场不是不能做,关键是找到对的合作伙伴。
写在再说说:越南电商的“三国杀”,谁能笑到再说说?
现在的越南电商市场, 有点像三国时期的局面:Shopee和Lazada是魏蜀吴,兵多将广,钱粮充足;Tiki是东吴,有地盘有盟友,但兵力不如人家。Tiki这轮融资之后 短期内肯定能缓口气,但长期来看,要想在“三国杀”里活下来还得靠两样东西:一是差异化的服务,比如把“2小时配送”做得更稳、成本更低;二是下沉市场的渗透,把农村用户的消费潜力挖出来。友邦保险的钱不是白拿的,得在保险电商化、金融科技这些新领域做出点花样来才能对得起8.32亿的估值。
越南的消费者其实挺有意思的,他们既贪便宜,又怕麻烦,还注重体验。Tiki要是能在“低价”和“优质”之间找到平衡点,说不定真能杀出一条血路。不过话说回来东南亚的电商变数太多了政策一变、巨头一发力,格局可能就洗牌了。Tiki的2.4亿美元,究竟是“救命钱”还是“冲锋号”,还得看他们接下来的棋怎么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