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日记、花西子出海,能否复制国内模式成功登陆海外市场
国内卷到没朋友,美妆品牌扎堆出海找新路
国内美妆市场这几年卷得简直让人喘不过气。上铺天盖地的测评, 直播间里主播嘶吼的“买它”,电商平台动不动就破亿的销售数据——表面风光无限,背后是品牌们踩着钢丝跳舞的焦虑。当李佳琦团队用“给所有女生的offer”系列短视频把双11氛围拉满时 不少品牌挤破头也想挤进那个“一分钟卖几万支”的直播间,却发现连价格战都卷不动了。流量贵得离谱, 资本的热情却像退潮的海水,曾经“5000篇+2000篇知乎+李佳琦直播”的品牌速成三板斧,如今金主们看都不看一眼。于是 越来越多品牌把目光投向海外试图把在国内摸爬滚打出来的“成功模式”复制到新战场,完美日记、花西子这些头部玩家更是率先举旗出海。
完美日记:把“流量密码”搬到海外能复制吗?
完美日记在国内的成功,本质上是把流量玩到了极致的教科书案例。从2017年开始,它就在Ins、Facebook上悄悄布局海外社媒账号,提前为独立站导流。如今Ins粉丝数已经冲到255k, TikTok上“Perfect Diary”相关播放量高达165m——这波操作在国内玩得溜,拿到海外竟然有种“降维打击”的爽感。毕竟海外社媒的玩法比国内简单得多, 没有那么多复杂的矩阵和套路,只要内容够吸引人,流量就像自来水一样涌进来。

社媒“降维打击”, 但流量成本悄悄涨了
完美日记复制了国内“社媒轰炸+独立站承接”的打法,在海外建了perfectdiary.com独立站,支持美元、新加坡元、林吉特等多种货币支付,还入驻了Shopee、Lazada这两个东南亚新兴电商平台。2020年第一季度, 它就登顶新加坡、越南Shopee彩妆榜单,马来西亚唇妆类目销量第一,菲律宾散粉类目第一——成绩单确实亮眼。
但问题来了:海外流量真的像想象中那么便宜吗?其实早就在涨了。TikTok和Ins的KOL报价一年比一年高, 腰部博主的合作费已经翻了几番,完美日记在国内“合作超15000名KOL”的豪气,拿到海外可能要打个对折。毕竟海外没有那种“测评铺量”的土壤,KOL内容更讲究真实性和粉丝粘性,单纯堆量根本行不通。
电商平台选新兴,还是老牌?
完美日记选Shopee、Lazada,看中的是新平台的流量红利。这两个平台背后有腾讯和阿里的支持, 为了快速打造标杆案例,对品牌的扶持力度大得惊人:Shopee提供免费的语言服务和产品翻译,Lazada甚至派专属孵化团队帮着选品、定价、搞流量。这简直和3年前天猫大力扶持国货美妆的套路如出一辙。但别忘了老牌平台比如亚马逊,虽然流量贵,但用户购买力更强,信任度更高。花西子2021年上半年就试水了亚马逊日本站, 一款同心锁口红卖到6129日元,照样冲进了日本亚马逊口红小时榜Top3——这说明高端市场不是没机会,只是品牌得有“硬通货”。
花西子:不靠流量,靠“东方美学”出海,这条路走通了吗?
如果说完美日记是“流量派”,那花西子就是“文化派”。在国内, 它靠的不是李佳琦直播间里的疯狂带货,而是和李佳琦深度绑定,开发苗族印象、同心锁这些带着中国传统文化基因的产品。每次直播,李佳琦都要花大篇幅讲产品背后的研发故事和文化背景,把一支口红讲成“东方美学的载体”。这种打法在国内很吃香,拿到海外呢?花西子选择了一条不一样的路:主打“东方彩妆”的认知度输出。
文化输出不是喊口号, 要懂当地审美
2021年,花西子同心锁口红登陆日本亚马逊,没选国内最火的大红色,而是改成了日本女生更爱的桃红色和莓红色——这步棋走得聪明。日本美妆消费力是全球第二,但审美偏好和中国差得远,软妹风、萝莉公主才是主流。花西子不仅改了颜色, 连营销内容都本土化了:2023年6月推出的同心锁口红推广视频,用了百合穿越的爱情故事,还结合了日本流行的“腐文化”,让本土消费者直呼“这届金主真会玩”。2019年, 它还和日本博主“@鹿の間”合作过“中国妆”教程,博主细致展示花西子的雕刻工艺和东方美学,视频直接推上日本热搜榜第7位——这说明文化输出不是简单贴标签,得让当地消费者真正“看懂”并“爱上”。
绑定李佳琦的打法,在海外能用吗?
在国内,花西子和李佳琦的绑定堪称“天作之合”。2020年,花西子在李佳琦直播间出现了77次不仅带货,还一起开发了好几款中国元素系列产品。但海外没有“李佳琦现象”,主播的话语权没那么集中,粉丝对“文化故事”的敏感度也不一样。花西子在日本只能找本土KOL, 比如美妆博主、生活类博主,甚至美食博主——毕竟在日本,美妆和日常生活的结合更紧密。腰部KOL的投放内容也得调整, 不能光讲产品多好用,得讲这个口红怎么搭配和服,怎么适合约会场景,把产品融入当地人的生活里。
出海不是复制粘贴,东南亚和日本怎么选?
品牌出海,第一步就是选市场。东南亚和日本是大多数国妆品牌的首选,但这两个地方简直像是两个“平行宇宙”,玩法完全不同。
东南亚:电商红利还在 但物流是坎
东南亚人口接近6亿,GDP全球第四,电商渗透率却只有5%,远低于中国的30%——这简直就是数年前的中国,电商红利肉眼可见。完美日记2020年把东南亚当成第一站, 建独立站、入驻Shopee和Lazada,很快就拿到了不错的销量。但问题也不少:物流配送慢得让人抓狂, 有些地方甚至要等两周;支付方式五花八门,虽然完美日记支持了多种货币,但当地人对电子支付的接受度还是不如中国。还有语言障碍,印尼语、马来语、泰语……产品翻译要是出错,分分钟闹笑话。
日本:线下是关键,CS渠道怎么啃?
日本消费者买东西,信的是“眼见为实”。线上再热闹,也得先在线下建立起信任。国内新锐品牌花知晓早就看透了这一点:2019年, 它以经销商模式一口气上架了Loft、PLAZA、Tokyohands、Cosme等300家彩妆集合店,2020年圣诞节期间,泰迪熊系列产品在日本出货量直接突破2000w——这数字放在国内可能不算啥,但在日本简直是“现象级”。花西子也试过线下但动作慢了半拍,目前主要还是靠线上和社媒声量。想在日本站稳脚跟,线下渠道是绕不过的坎,哪怕开一家小小的快闪店,都比单纯在亚马逊上卖货更有品牌感。
复制国内模式?别天真, 这些坑得避开
很多品牌以为出海就是把国内那套打法“翻译”一遍,但现实会狠狠打脸。国内模式能成功, 是踩着中国特定的流量红利、供应链优势、文化偏好一步步走出来的,海外市场怎么可能完全照搬?
产品“一刀切”是自杀, 得做“本地化SKU”
国内品牌最大的误区,就是以为“一款产品打天下”。完美日记在东南亚推豆沙色、 玫瑰色口红,散粉主打控油,就是主要原因是东南亚气候湿热,女生更怕脱妆;花西子在日本改桃红色、莓红色,是主要原因是当地审美偏爱软妹色。卡婷直接在海外搭建了运营团队, 根据当地人的肤质、肤色调整配方,甚至开发全新的SKU——这才是正经做法。把国内卖爆的产品直接搬过去,就像冬天穿短袖去北极,冻不死才怪。
营销“照搬李佳琦”行不通, 得找“本土KOL”
国内靠头部KOL引爆销量,海外却得靠腰部KOL种草。日本的KOL粉丝粘性极高,美妆博主一条视频的转化率可能是国内同类的3倍。花西子在日本的推广, 找的不是那种动不动几百万粉丝的大V,而是几万到几十万粉丝的“素人博主”,内容也偏向“日常妆容教程”而不是“疯狂带货”。还有东南亚, TikTok上的短视频内容更接地气,比如“用XX口红画东南亚新娘妆”,这种场景化内容比单纯夸产品好用得多。
线下布局别滞后 否则永远“飘在空中”
完美日记在国内的线下广告铺得满大街都是地铁、电梯、街边屏,目光所及之处都是它的logo。但海外呢?除了在社媒上吆喝,线下几乎没动静。美妆是体验型消费,一支口红好不好用,得摸质地、试颜色,线上图片再好看也比不上线下试用。花知晓在日本300家集合店的陈列就做得很用心, 专柜设计成泰迪熊主题,连试色棒都做成毛绒玩具造型——这种“人货场”的沉浸式体验,是线上完全替代不了的。品牌要是只顾着冲线上销量,线下不布局,永远只是“飘在空中”的品牌,落不了地。
出海这条路,没有标准答案。完美日记靠流量复制快速打开市场,花西子靠文化输出慢慢建立认知,两种模式各有优劣。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完全复制国内模式,注定走不远。海外市场不是简单的“换汤不换药”, 而是要把国内的经验揉碎了和当地的文化、消费习惯、渠道规则重新捏合,做出真正“本土化”的打法。小步快跑,试错迭代,或许才是国货美妆出海最该有的样子。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