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lulemon任命Twitch前主管Mike
行业变局中的关键落子
疫情催生的居家健身泡沫
2020年疫情像一把火,把居家健身烧成了风口。Lululemon用5亿美元把Mirror揣进兜里的时候,谁也没想到这场狂欢会来得快去得也快。TechCrunch那篇收购报道标题还在 但现实是Peloton的股价从2021年高点跌去了80%,连带着整个赛道的估值逻辑都在被重塑。Mirror的健身镜看着光鲜,用户真的愿意为一块能照出自己汗流浃背的镜子掏钱吗?数据会说话——根据Statista 2023年的报告, 北美居家健身设备市场增速从2021年的35%骤降到2022年的12%,泡沫破裂的声音其实早就有了。
前任CEO留下的烂摊子
Brynn Putnam在2021年9月卸任的时候,Mirror正处在“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境地。硬件成本高、内容更新慢、用户留存率低的问题像三座大山。彭博社2022年初的报道提到, Mirror的月活跃用户在收购后仅增长了15%,远低于Lululemon内部预期的30%。更麻烦的是 Tempo和Tonal这些“后起之秀”开始用更精准的AI私教功能抢市场,Mirror那块“能跳操的镜子”突然就显得有点过时了。

从游戏到健身:Mike的跨界密码
Twitch时代的社区密码
Mike Aragon这个名字,在游戏圈可能比在健身圈更响亮。他在Twitch当CCO那五年,把一个直播平台做成了全球游戏玩家的精神家园。谁还记得2019年Twitch的“亚运会直播事件”?就是他把电竞项目拉进亚运表演赛,单场观看量破亿,硬生生把游戏社区从“小众”推到了“主流”。这种“用内容聚拢用户,用社区留住用户”的能力,恰恰是Mirror最缺的。LululemonCEO Calvin McDonald在发布会上那句“通过数字内容和体验建立社区”,说白了就是赌Mike能把Twitch那套“健身版”复刻过来。
从PlayStation到健身镜:硬件生态的迁移
在PlayStation Network当副总裁的经历,让Mike对“硬件+内容”的生态玩法门儿清。索尼的PS主机卖得便宜,靠的是游戏软件的持续造血——Mirror不也是这个路数吗?硬件赔钱赚吆喝,靠订阅费和内容变现。但问题来了:PS的游戏库是独占大作,Mirror的健身内容有什么独占性?2023年Mirror和瑜伽品牌CorePower的合作, 倒是尝试了“内容IP化”,但效果平平,用户吐槽“不过是把线下课搬到了线上”。Mike能不能拿出像《原神》那样让人欲罢不能的健身内容?这才是关键。
Mirror的挑战与机遇
Nike的专利诉讼:悬在头顶的剑
2024年3月, Nike突然发难,说Mirror的健身镜和App侵犯了它的6项专利,什么“动作捕捉技术”“课程推荐算法”全扯上了。这事可大可小——如果Nike赢官司,Mirror可能要下架部分核心功能,甚至赔钱。更讽刺的是 Lululemon2020年收购Mirror时法务团队明明做过专利尽调,怎么现在才发现问题?有行业人士猜测,Nike可能是看Mirror成了竞争对手,才“秋后算账”。不管怎样,Mike的上任首秀,就得先处理这起“专利风波”,不然用户信心怕是要崩。
线下回潮:居家健身的“逆风局”
健身房开门了谁还愿意在家对着镜子跳操?这是2023年很多Mirror用户的心声。据Gymshark 2023年的用户调研, 62%的居家健身用户表示“疫情后减少了在家锻炼的频率”,理由是“没氛围”“没人监督”。Mirror试图用“社交功能”破局——比如推出“好友PK”“线上马拉松”,但效果有限。数据显示,Mirror的社交功能使用率只有23%,远低于Twitch的直播互动率。Mike能不能把游戏里的“组队开黑”搬到健身场景?比如“和好友一起上瑜伽课,赢了有虚拟徽章”?这倒是个值得试试的方向。
Lululemon的数字野心
从瑜伽裤到健身帝国的野心
Lululemon的CEO Calvin McDonald早就不止想卖瑜伽裤了。2021年他们收购Mirror的时候,就说过要“打造全场景运动生态”。现在把Mike推到台前,明显是想加速这个进程。Lululemon的优势是什么?是线下门店和会员体系——全球500多家门店,每年服务上千万会员,这些都是潜在的Mirror用户。如果能打通“线下试穿+线上健身”的链路,比如“买瑜伽裤送Mirror会员课”,转化率可能会提升。据内部人士透露, Lululemon已经在上海旗舰店试点“线下健身课+Mirror硬件销售”,2023年Q4的Mirror销量所以呢增长了25%。
数据背后的增长焦虑
Lululemon的财报显示, 2023年数字健身业务的收入只占公司总收入的8%,远低于服装业务的85%。这说明什么?说明Mirror还没撑起Lululemon的“第二增长曲线”。Mike的压力不小——他得在2024年把Mirror的订阅用户从现在的1000万提到1500万,还得把硬件毛利率从-15%扭转为正。这可不是容易事,毕竟Peloton在2023年已经关停了硬件生产线,全面转向软件服务。Mirror要不要跟着“砍硬件”?Lululemon肯定不乐意,毕竟当初花了5亿买的就是硬件入口。
争议与未来
游戏经验适配健身?业内人士质疑
Mike的任命刚出来健身圈就炸了锅。“游戏社区和健身社区能一样吗?”一位连锁健身房老板在行业论坛上吐槽,“游戏是为了娱乐,健身是为了自律,用户心态完全不同。”这话有道理——Twitch的用户是为了“打发时间”, Mirror的用户是为了“保持身材”,两者的需求画像天差地别。但换个角度看,游戏社区的成功秘诀是“让用户产生归属感”,健身社区不也需要这个吗?如果Mike能把健身变成“像打游戏一样上瘾”,那才是真本事。
健身元宇宙的下一站?
2024年,元宇宙概念虽然退潮了但“虚拟+现实”的健身场景还在探索。Mirror其实早就偷偷试水了——比如用AR技术让教练“虚拟”出现在家里。Mike如果能把Twitch的直播互动和AR结合,搞个“元宇宙健身课”,说不定能弯道超车。想象一下:你在家里跳操, 教练是虚拟偶像,旁边还有全球好友一起PK,赢了能换Lululemon的虚拟服装……这个画面游戏用户肯定买账,但健身用户买不买账?还得看Mike怎么“翻译”他们的需求。
写在再说说:一场豪赌还是必然选择?
Lululemon把Mike推到Mirror CEO的位置,本质上是在赌“数字健身的未来”。疫情催生的泡沫破了但用户对便捷健身的需求还在。能不能抓住这波需求,就看Mike能不能把游戏社区的“玩法”和健身场景的“刚需”捏合到一起。至于专利诉讼、线下竞争、硬件成本这些坎,每一步都是坑。但话说回来商业世界哪有不冒险的赌局?Mike的上任,既是Lululemon的破局尝试,也是整个居家健身赛道的“二次洗牌”信号。这场牌局再说说谁赢,还得看2024年的牌怎么打。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