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如何在欧美复制中国创企直播电商的辉煌

欧美直播电商:一场“水土不服”的复制赛

当中国直播电商的GMV突破万亿, 李佳琦、薇娅成为带货顶流时大洋彼岸的欧美市场正试图复制这种“屏幕狂欢”。2024年美国直播电商预计销售额350亿美元,这个数字让无数创业者眼红——但问题来了:中国模式真的能原封不动搬到西方吗?

创始人Sam Jones的中国“启蒙课”

Sam Jones的创业故事,要从2015年香港说起。那一年他在中国创办了一家足球题材手游公司, 每天看着中国用户用手机完成支付、社交、购物,他第一次意识到:移动消费在中国已经渗透到骨子里。“一部手机搞定所有需求”,这种体验让来自英国的Jones感到震撼。2019年离开Wish后 他带着这份“中国经验”创办了OOOOO,目标直指欧美直播电商——但他很快发现,把中国模式搬到西方,远比想象中复杂。

一家拥有浓厚“中国基因”的创企,想在欧美复制直播电商的辉煌
一家拥有浓厚“中国基因”的创企,想在欧美复制直播电商的辉煌

中国模式的“地基”,欧美还缺几块?

中国直播电商的爆发,从来不是孤军奋战。移动支付、即时物流、流媒体与电商的无缝融合,这些基础设施早在2016年就已成熟。反观欧美, 疫情才推动电商快速渗透,PayPal和信用卡仍是主流支付方式,物流时效动辄3-5天消费者习惯在亚马逊上搜索商品,而不是在直播间冲动消费。

IMD商学院研究员Jialu Shan指出:“中国消费者是全球接受新产品最快的群体之一,但西方市场不同。文化差异、移动电商普及程度,这些都解释了为什么直播电商在西方还起步阶段。”

HSN和QVC的“前车之鉴”

说到直播购物,美国其实有“老前辈”。HSN和QVC这两大电视购物网,用40年时间把“主持人推销+

OOOOO的“本土化实验”

Jones很清楚,直接复制抖音直播模式行不通。他在曼彻斯特租下2万平方英尺的直播工作室, 为Boohoo、Nike等品牌提供场地、灯光、制作团队全套服务——相当于在英国开了个“直播基地”。但这套模式成本高昂,目前仅覆盖英国市场,短期内难盈利。

更聪明的是他们的“游戏化”策略。用户推荐朋友下载App能拿折扣,直播间内置小游戏,延长停留时间。OOOOO联合创始人Eric Zhang曾是TikTok高级工程师, 他把用户增长经验搬了过来:“很多人以为直播电商只是加购物链接的直播,但中国产业的技术复杂度远超想象。”

避开红海的“曲线救国”

美妆和服饰是直播电商最火的品类,但竞争已白热化。OOOOO选择另辟蹊径:2022年1月, 他们推出垂类平台Fanz,专注足球迷群体,卖球衣、NFT纪念品,甚至和博彩公司Playtech合作。Jones说:“我们无法和Sephora比美妆资源,但在球迷社群里我们很有优势。”

这种策略见效了。2021年3月,OOOOO短暂取代Amazon登顶英国购物类App排行榜,全球安装量超50万。但别忘了这个成绩主要靠英国市场,美国消费者买不买单还是未知数。

亚马逊们的“直播困局”

你以为只有创业公司在做直播电商?Amazon、Meta早已入局。2019年Amazon上线直播功能, 效果却差强人意;2021年Meta在Instagram、Facebook推直播购物,用户反应平平。为什么?主要原因是巨头们太依赖现有生态——用户打开Amazon是为了购物, 不是为了看直播;打开Facebook是为了社交,不是为了买东西。

Jones一针见血:“如果只提供直播内容,能吸引的观众非常少。平台该怎样才能抓住消费者注意力?”这个问题,巨头们没解决,OOOOO也没答案。

消费者习惯:比技术更难攻破的“心理壁垒”

西方消费者对平台有“功能定式”:Amazon=电商, Facebook=社交,YouTube=娱乐。他们很难接受“社交+电商”的融合模式,而在中国,、微信早已证明这种模式的可行性。

OOOOO尝试用“社群”破局。他们组建了足球迷、自行车运动爱好者社群,通过直播帮品牌提升销量。但问题是一个App能否一边承载娱乐、社交、购物多重身份?中国消费者习惯了“超级App”,西方用户却更偏爱垂直工具。

复制不等于照搬:欧美需要的“变通方程式”

中国直播电商的辉煌,是“基础设施+用户习惯+内容生态”共同作用的后来啊。想在欧美复制, 必须解构这些要素,逐一调整:

基础设施方面欧美需要更快的物流、更便捷的移动支付,但这不是创业公司能解决的,得靠Amazon、PayPal这些巨头推动;用户习惯方面教育成本太高,不如先从“垂类社群”切入,像OOOOO做Fanz那样,让特定人群先接受直播购物;内容生态方面西方消费者更注重“真实性”,生硬的推销不如KOL的真实体验分享。

OOOOO的探索有价值,但它的成功可能仅限于英国这样的“试验田”。美国市场更庞大,也更难啃。亚马逊们有资金有用户,创业公司有灵活有创新,到头来谁能胜出,取决于谁能真正理解西方消费者的“心”。

这场“复制赛”没有标准答案。或许,欧美不需要“中国直播电商的翻版”,而是需要一套属于自己的“直播购物新逻辑”。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537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