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凯迪仕智能门锁完成9400万美元C轮融资

融资新闻刷屏时有人在问:智能门锁真那么香?

凯迪仕刚完成的C轮融资,金额9400万美元,这数字背后藏着不少故事。当资本在智能家居赛道里四处寻找新宠时智能门锁突然成了香饽饽。但你有没有发现,身边装智能锁的朋友,吐槽声好像也不少?有时候指纹识别失灵, 有时候密码输错被锁门外更别提那些被忽略的安装隐患——这玩意儿真能撑起近百亿美元的估值?

钱来了 但智能门锁的“信任危机”还没过去

凯迪仕这笔融资,领投的是亚洲投资基金,摩根士丹利中国、基石资本这些老牌机构也跟投了。资本不傻,他们看中的不是凯迪仕现在卖了多少把锁,而是“门锁”这个入口背后的可能性。2021年凯迪仕B轮融资近1亿美元,创下行业纪录,当时就有声音质疑:智能门锁市场真有这么大?

出海智能门锁品牌「凯迪仕」完成9400万美元C轮融资,摩根士丹利中国参投
出海智能门锁品牌「凯迪仕」完成9400万美元C轮融资,摩根士丹利中国参投

数据似乎站在资本这边。据艾瑞咨询2023年Q2报告, 国内智能锁渗透率已从2018年的5%跃升至18%,一线城市新房智能锁标配率超过60%。但另一个现实是 用户满意度却没跟着涨——黑猫平台上,智能锁相关投诉2022年同比增长42%,其中30%涉及安装质量和售后响应。凯迪仕作为行业头部,自然也被卷进这场“信任考验”里。

从“一把锁”到“一个家”:凯迪仕的“不务正业”野心

很多人以为凯迪仕只做智能锁,其实他们早就在布局“全屋智能安防生态链”。2023年他们推出的“Kaadas Home”系统, 把门锁、摄像头、门窗传感器串在一起,用户能在手机上实时查看家门动态。这种“锁具革命3.0”的思路,和传统锁企完全不同——卖锁只是起点,卖安防服务才是真目的。

有意思的是 凯迪仕创始人苏志勇在内部信里提过个概念:“门锁是家的第一次呼吸,智能安防是家的第二次呼吸。”这个比喻挺妙,把冰冷的硬件和情感需求绑在一起。2022年他们在东南亚推的“智能锁+家政服务”套餐, 用户买锁送一年保洁,当地华人家庭 uptake 高达40%,证明这种软硬结合的打法确实能戳中痛点。

出海路上:东南亚凭什么成为“试验田”?

凯迪仕的海外版图里东南亚是重中之重。2022年3月, 他们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开了首家旗舰体验店,开业首月销量突破500台,这个数字背后藏着个细节:当地华人家庭占比达65%。为什么?主要原因是华人对新技术的接受度更高, 而且对“平安”的需求更敏感——东南亚地区入室盗窃案发生率是国内3倍,智能锁的“防撬报警”功能直接戳中痛点。

但挑战也不小。2023年Q1,凯迪仕在印尼的线上转化率只有8%,远低于国内的22%。后来他们发现,问题出在支付环节——当地消费者更习惯货到付款,而智能锁安装需要预约。于是他们和当地的OVO钱包合作,推出“分期免息+预约安装”服务,转化率直接拉到35%。这种本地化的小创新,比单纯砸广告有用得多。

行业围剿战:小米华为入局,凯迪仕的“护城河”在哪?

智能门锁行业早就不是蓝海了。小米2022年智能锁出货量突破200万台,华为凭借鸿蒙生态也在快速渗透。这些互联网品牌的打法简单粗暴:高性价比+流量曝光。凯迪仕作为传统玩家,凭什么还能拿到大额融资?

答案藏在“全产业链”里。国内智能锁企业普遍依赖代工,但凯迪仕自建了深圳和惠州两大生产基地,从模具研发到芯片封装都能自己搞定。2023年上半年,他们的研发费用占比达8.5%,远高于行业平均的5%。这种“硬实力”直接体现在产品上——凯迪仕的K20 Max系列锁体寿命测试达30万次 是行业标准的1.5倍,这玩意儿砸钱都买不来。

用户骂声里的增长:安装服务到底有多重要?

做智能锁的人都知道,三分产品七分安装。但很多企业为了省成本,把安装外包给第三方,导致“门装好了锁却用不了”的尴尬。凯迪仕2018年开始自建安装团队,现在全国有2000多个持证工程师,24小时响应。2022年有个案例:杭州用户半夜锁芯坏了 工程师顶着暴雨2小时上门,这单服务成本800块,但用户直接复购了3把锁给父母家,还写了篇好评。

这种“服务溢价”带来了真金白银。2023年凯迪仕的复购率达到28%,行业平均只有15%。他们内部有套“用户生命周期价值”模型:一个新用户安装智能锁后两年内购买周边安防产品的概率是普通用户的3倍。所以安装服务不是成本,是投资。

B端市场:被忽略的“第二增长曲线”

除了零售,凯迪仕在B端也玩出了新花样。2023年第二季度,他们和万科达成战略合作,在其10个新建楼盘中标配智能锁,覆盖用户超2万户。这种“地产直供”模式毛利率比零售低, 但胜在稳定——一个10万套的楼盘项目,能带来5000万的长期收入。

更狠的是“酒店定制”。凯迪仕给华住集团开发的“酒店专用智能锁”,支持房卡、密码、手机三种开锁方式,还能对接酒店管理系统。2023年这种定制锁的出货量同比增长120%,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要知道, 酒店客户对价格不敏感,但对稳定性和耐用性要求极高,能啃下这块硬骨头,说明凯迪仕的技术实力得到了B端市场的认可。

下一个战场:AIoT还是“无感通行”?

智能门锁的终极形态是什么?凯迪仕给出的答案是“无感通行”。2023年他们发布的K21系列,搭载了自研的AI人脸识别算法,0.3秒就能解锁,准确率99.98%。更厉害的是它能识别“是否本人戴帽子戴口罩”,这种细节处理直接甩开同行几条街。

但技术迭代太快也是个麻烦。2022年还有企业宣传“指静脉解锁”是未来2023年就已经被人脸识别取代。凯迪仕研发总监在采访里说过:“我们每年要淘汰30%的技术储备,否则就会被市场淘汰。”这种“自我革命”的勇气,或许才是他们能持续拿到融资的真正原因。

写在再说说:资本热捧下的冷思考

凯迪仕拿到9400万美元融资,说明资本依然看好智能家居赛道。但智能门锁行业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当小米、 华为这些巨头把价格打到2000元以下时凯迪仕的高端策略还能走多远?当用户对“智能”的耐心越来越有限时他们能不能用技术和服务留住用户?

或许答案藏在那些被忽略的细节里:马来西亚吉隆坡旗舰店里店员用蹩脚的中文给华人老人演示指纹录入;杭州用户半夜收到的维修确认短信;万科楼盘里业主第一次用智能锁时露出的惊讶表情。这些真实场景里的温度,才是智能门锁行业最硬的通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537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