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Twitter在美国推出三种新广告形式

社交广告的变局:Twitter这次把“广告”做成了“互动游戏”

刷Twitter的时候,是不是经常手指一划就带过广告?那些千篇一律的图片和文字,早就让人审美疲劳了。但最近Twitter在美国搞了波大的, 直接把广告变成了能“动手玩”的东西——三种新广告形式上线,连奥利奥、百威这些老牌广告主都忍不住下场测试那个。这波操作到底是在“拯救”社交广告,还是在制造新的信息噪音?先别急着下结论,咱们拆开看看这些新花招到底能玩出什么花样。

交互式文本广告:文案也能“点”出花样

以前刷Twitter广告, 文字就是摆设,最多扫一眼标题。现在交互式文本广告直接把文案变成了“按钮”——字体比普通推文大上三圈, 还能在三个关键词下面加荧光色、渐变色甚至高亮边框。用户一点关键词,就能直接跳转到商品页或活动页。奥利奥去年11月用这个形式推节日限定款, 在“扭一扭”“舔一舔”“泡一泡”三个词下面加了亮橙色底色,后来啊点击率比普通推文高了28%。但问题也跟着来了:有人觉得这种“大字报”式文案太刺眼,刷信息流时差点被闪瞎眼。广告主到底是该追求“一眼看到”,还是“一眼烦到”?这中间的度,恐怕得拿捏好。

发力广告业务,「Twitter」在美国上线三种全新广告形式
发力广告业务,「Twitter」在美国上线三种全新广告形式

百威去年12月测试过一组交互式广告, 把“畅饮”“冰爽”“聚会”三个词做成了可点击的“文字钩子”,用户点“畅饮”能跳转到啤酒购买页,点“聚会”则弹出派对策划模板。数据显示,点击“文字钩子”的用户里有43%会继续浏览落地页,比普通广告的28%高出不少。但有趣的是有用户吐槽:“本来只想看看段子,后来啊被广告词‘绑架’去点链接,有点烦。”看来这种形式的接受度,还得看品牌调性是否够“接地气”。

产品探索广告:3D产品“自己会转圈”

买衣服最怕什么?怕图片和实物有色差。买电子产品最怕什么?怕看不到细节。Twitter的产品探索广告直接用3D技术把商品“搬”进了信息流——用户手指一滑, 鞋子能360度旋转,手机能拆开看内部结构,连口红都能试色。New Balance去年1月用这个形式推广新款跑鞋, 用户能在广告里滑动查看鞋底的缓震胶、鞋面的透气网,还能切换不同颜色。AdMaster监测的数据显示,用户平均停留45秒,比普通图片广告多了15秒,但跳出率也高了10%。为啥?主要原因是3D加载太慢了部分用户等不及直接划走。

Bose在去年2月测试过一款降噪耳机的3D广告, 用户能“捏住”耳机旋转,点击耳机会弹出降噪效果演示视频。转化率比普通广告提升了31%, 但制作成本也高得吓人——一个3D模型报价从5万到20万不等,小品牌根本玩不起。更尴尬的是有用户反馈:“3D是挺酷,但我只想知道价格,能不能别让我转半天?”看来技术再炫酷,也得先解决“用户想看什么”的问题。

合辑类广告:把“货架”塞进信息流

以前品牌在Twitter打广告,最多放一张图加个链接。现在合辑类广告直接把“小货架”搬了过来——一张头图下面能挂5张小图, 用户左右滑动就能切换商品,每张图都能链到不同页面。雷克萨斯去年3月用这个形式做新车推广, 头图是车展现场,下面的小图分别是内饰、引擎、轮毂、价格表和预约试驾按钮,用户不用跳出Twitter就能完成“看车-询价-预约”全流程。数据显示, 这种形式的点击转化率比普通广告高35%,但有个致命问题:5张小图如果排不好序,用户可能根本看不到想看的内容。

某快时尚品牌去年4月用过合辑广告, 把“连衣裙”“牛仔裤”“T恤”放在前三位,后来啊发现用户点击“连衣裙”的比例占了62%,后两张图的曝光率直接腰斩。后来调整顺序后转化率才回升。看来这种形式的精髓,不在于图片多,而在于“把用户最想看的放在第一眼”。还有品牌吐槽:“合辑广告像开盲盒,用户滑到第三张图可能就烦了能不能别强迫人家‘逛’?”

品牌实测数据:有人欢喜有人“亏”

Twitter官方说这些新广告能“提升互动”,但真实数据到底怎么样?咱们看几个实测案例。奥利奥的交互式广告点击率28%,但跳出率12%,相当于每10个点击里有1个用户落地页看一眼就跑。New Balance的3D广告停留时长45秒,但制作成本20万,单次获客成本比普通广告高了18%。雷克萨斯的合辑广告转化率35%,但需要专门设计5张图,人力成本比普通广告多花30天。

更扎心的是 有中小品牌尝试过交互式文本广告,主要原因是选了太生僻的关键词,点击率直接跌到5%以下。还有品牌用3D广告展示化妆品,后来啊用户吐槽:“加载半天就看到个口红盒,有这功夫我早淘宝下单了。”看来这些新广告,不是“用了就能赢”,而是“用对了才有效”。

给跨境卖家的避坑指南:别跟风, 先看“匹配度”

看到别人用新广告形式效果好,就急着跟风?小心赔了夫人又折兵。交互式文本广告适合快消、 食品这类需要“快速抓眼球”的行业,比如零食、饮料,但像奢侈品、科技产品,用户可能更看重细节,这时候3D广告或合辑广告更合适。预算有限的小品牌, 别一上来就砸3D广告,先试试交互式文本广告,关键词选“买一送一”“限时折扣”这种强引导的,转化可能更快。

还有个容易被忽略的点:测试。百威测试了10种关键词底色, 发现荧光绿比深蓝色点击率高17%;雷克萨斯调整了合辑广告的图片顺序后转化率提升了8%。数据不会说谎,但前提是你要舍得花时间测试。再说说记住广告形式再花哨,到头来还是要看用户买不买单。Twitter这波新操作, 到底是“救市良药”还是“营销噱头”,留给市场的答案,或许就在下一季度的点击率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537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