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私营企业近半破产潮涌,我们是否该反思

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私营企业正在消失的365天

四月份跟银行申请了贷款利息展期, 银行要求六月二十一号统一偿还所欠利息,预计六月份还不上,上信用黑名单,然后我也不知道怎么办了。这是吕旻园,坐标上海,贸易供应链企业的现状那个。她曾经航司工作, 疫情下航司工作氛围太压抑,2021年换到了跨境电商,不曾想去年又遇到封号潮,加之海运费爆涨导致跨境电商也叫苦迭迭。我挺恨的, 恨疫情,恨这个一刀切的防疫政策,恨那些毫无商业德行的客户,恨那些站在德行至高点的键盘侠,恨冷眼旁观只会讥讽嘲笑的二极管,一边也恨我自己的无能,总是往最差的方向选择。

上海的小微企业:贷款展期与信用黑名单的倒计时

在上海,像吕旻园这样的小微企业主不是个例。疫情反复让城市按下暂停键,办公楼被封不能进,业务停滞,货款收不回,却还要面对银行还款的压力。她所在的公司员工大约10人, 典型的小微企业,全年累计销售8000W左右,但应收美金350W,算上退税约等于2500WRMB,相当于有3个半月的销售还没收回来。2020年公司做了7000+W的销售,汇率的损失加上资金周转带来的额外利息支出,直接导致了当年血亏。现在公司账面上全部资金是四万一千四百八十二块零九分。这种资金周转和利用率,已经不配算利润了算算亏多少才合理了。

近半成私营企业破产引发热议:还要继续死磕吗?
近半成私营企业破产引发热议:还要继续死磕吗?

上海疫情, 我们有一个9000万的贷款得还了然后再从银行贷出来但主要原因是上海的停摆业务不能开展,钱还了贷不出来我们只能用现金流把这个窟窿堵上了。吕旻园说 朋友说你还在考虑明后年的事情,现在的企业思考的都是下周下下周还能不能活,还能活几周的问题,现在还能还上利息的企业都算好企业了都不用指望还本金。超过50%的企业已经实质性破产。

从制衣厂到商业租赁:不同行业的“生死时速”

绍兴纺织厂:15%毛利下的“熬”与“崩”

坐标杭州+绍兴, 纺织面料工厂,匿名用户给我们算了一笔账:做制衣的,20%以上毛利的都很牛逼,大部分在15%左右,还有10%及以下毛利都做的,10%以下毛利意味着正常做扣除管理人员,房租水电,如果规模不够大,你甚至赚不过员工,货一出问题就意味着亏损,但现在市场上就有很多人这么熬。他们全年用了5000W+的资金, 做了8000W的销售,给客户报价的是FOB价格,不包含了海运费,那么客户就需要额外支付大概5W-10WRMB的运费,我想我的客户也没有这么多的利润吧。

今年清明后一天我亲戚生日大家聚了波餐,里面6、7个制衣厂老板。聊着聊着,都叹气。往年这时候一个月出5万件左右的货, 今年3月出了不到6千件,工人辞退得差不多了就留了10几个加些管理,现在靠1个3个月账期的客户,以及一些散单苟着,很多单亏钱在做,只为了把整个盘子维持下来。家里有个制衣厂,我整个家族都是做制衣的。我爸那辈人, 他所劳碌一辈子的产业,终究要被时代所抛弃,经济萎靡,产能过剩,让他们的劳作显得多余和可笑,但让一辈子只做一件事的人在他这个年龄换个行当,只能说太残忍。

长春商业租赁:减免租金与垫付水电的恶性循环

坐标长春, 商业租赁企业,匿名用户的日子更难。分管集团几家在外地企业, 集团下属跟商业租赁有关的公司自2020年开始已经举步维艰,两年内我们推出了整体费用八折的减免优惠,但业主依然大批倒闭。企业三个月没有任何收入来源,主要原因是租户也没有收入。由于现在租赁业户们也没有收入,电费水费取暖费都是我们自己垫付的,现在也垫付不起了。今天正式接到电业局通知,明天不交电费,掐电处理。也是今天供暖公司通知我们:不交费走起诉流程。

作为商业企业, 自二月份过年后全部定的新货因物流原因均不能到货,服装五月份还在卖去年的冬装根货底。服装行业春装根夏装已经全部完蛋了预计冬装受经济影响大家也没钱买。我们算下来把行政、业务和助理砍掉,一口气要砍掉6个人。赔偿金按律法规定是工作满一年赔一个月。11个人的工位是租赁了三间小型办公室,房租是13000元一个月。物业管理费每间400一个月,1200。每个月工资加社保就要7万4,每个月固定支出要接近9万。

海运费15000美金:一个集装箱背后的“血泪账”

2021年的魔幻:从2000到15000的运费暴涨

举个例子, 正常时间我们出印度的一个40尺高柜的集装箱,从年初的海运费2000-3000美金,到当年最高点的时候已经飙升到了15000美金。这就出现了一个很大的问题:我们给客户报价的是CIF价格, 包含了海运费,那么我们就需要额外支付大概5W-10WRMB的运费,而我们一个高箱的纯利润,顶天了不可能超过5W。做为企业负责人,能想的办法我都想了该申请的政策补助都申请了。连亏三个月,我作为老板之下企业日常负责人,没有办法,只能裁员。老板咬咬牙,那就按最低工资发,社保我们照缴。也有员工请求不要辞退,他可以拿最低工资,也不要交社保,我咬咬牙都给拒绝了。

疫情第二年,2021年,更加魔幻的故事开始了海运费暴涨无数倍。接了这么多的订单, 第一时间就是开足马力生产,然后等到一个月之后开始准备出货了发现全世界其他的国家开始了封城...然后更加魔幻的2022年开始了俄乌战争爆发,乌克兰我们公司有10多万美金的货还在海上漂,客户已经逃到了其他国家。俄罗斯到现在为止,收回来了一部分货款,还有40-50万美金的货款还没收回,也不知道会怎么发展。2020年年初的那些货, 平均在我们仓库里放了半年,才陆陆续续的开始出货,而且绝大多数都给客户打了折扣。

俄乌战争与斯里兰卡:黑天鹅的连锁反应

其他有出货的国家, 比如黎巴嫩政府和央行破产,斯里兰卡国家动乱等等这些情况,我都已经不想提了说多了都是泪。我们给客户付海运费的单子,就跟去年一模一样,在仓库里平均又放了好几个月。而且主要原因是海运的问题, 船期普遍延误,正常30天能够到港的船,60天能到港已经谢天谢地了90天到那也变成是合情合理。后来啊就是我们付海运费的客户,催着我们出货,我们为了维护客户,也只能亏钱出货。2020年整年的美金汇率波动,这一年时间人民币疯狂升值,也让我们血亏了无数。

今年国内疫情反复, 供应链各方面都出问题,加上国外的战争和动乱,基本可以肯定,今年又是亏损稳定的一年。幸好之前公司负债不多,家里这两年抵押了不少厂房土地加个人名下的住宅,总算还能扛着。现在一个月亏10来万,我房子抵押着为了不崩盘。朋友说你还在考虑明后年的事情, 现在的企业思考的都是下周下下周还能活,还能活几周的问题,现在还能还上利息的企业都算好企业了都不用指望还本金。

70后工人的“十年之痒”:被时代抛弃的产业主力

制衣工人的6点上班、 10点下班:计件下的“高薪”与失业

拿我们厂普遍员工这些大都是4,50岁的人,做计件的最早的人6点多就来了中午12点下班,下午1点半上班,6点下班,7点上班,一般晚上到10点。一月30天休息1天。而如果在有货的时候, 坐车位的这些人早8晚10普遍能做到1万多1个月,拿一个做T恤的平车他的那道工序是1.2元,一天能做大概350件,1天大概420块钱,1月有1.3万左右,现在没货做一个月只有4,5千块钱,他们甚至不适应。

今年这两个多月大体上没有好好做过生意, 4月份封到现在我们出不了门,发票也开不了大约有两百多万货款主要原因是客户没有收到发票钱也收不到。作为90后的我都觉得这人傻, 都觉得我家毫无人性,我甚至觉得她们这一辈子的劳作毫无意义,像工蚁一样,为家庭,孩子奋斗到退休年纪然后被这社会抛弃。他们的孩子在上过大学后甚至没法理解她的一生,大肆抨击这吃人的社会,这压榨工人的企业主。甚至主要原因是她们远赴他乡,让孩子成了留守儿童,她们和孩子这辈子只在过年才能相聚,活得像陌生人。

“我爸只会做制衣”:30年手艺人的转型之痛

我曾问我爸, 这么苦这么累,做这玩意儿的意义是啥,他回我,这辈子只会干这个,不开这厂又能做啥呢?再说一个陪着他一起来和他们创业的工人又如何处置呢?我爸那辈人, 他所劳碌一辈子的产业,终究要被时代所抛弃,经济萎靡,产能过剩,让他们的劳作显得多余和可笑,但让一辈子只做一件事的人在他这个年龄换个行当,只能说太残忍。家里开着传统的纺织面料工厂, 99%出口,疫情这几年碰到了太多的黑天鹅,而且都是任凭你如何努力都无法改变的局面感受到了深深的无力。

我爸就是想为了这十多个家庭支撑, 主要原因是这是三十多年一起打拼的工友,他不想主要原因是他的放弃而让这群人打散无事可做,回家种田,要放弃他从14年原厂倒闭的时候就放弃他们去越南开厂了主要原因是他在越南还朋友有资源。我跟我爸说过先关厂几个月,实在不行中山的房子卖了工资付清,供应商钱付清后回老家养老。放弃其实挺容易的, 学我哥那样,放假3个月,至少不做货不会亏钱,最多亏房租,一个月在中山1千平也就2万左右的房租,这其实对我家来说也是最明智的选择。

政策与现实的鸿沟:“补助申请了 但问题没解决”

上海疫情一刀切:无背景企业的“绝境”

上海疫情一刀切,全城封城,现在最难的企业,就是没有背景,没有关系的普通企业,这些企业是民营企业的绝大多数。自2022年疫情开始,商业企业无力支撑。政府全部所谓的政策均起不到实际支撑作用,就像封城各种个样政策一样:说着不错,其实不管鸟用。我早就向商务局申请了疫情困难企业补助,但所有的问题,并没有人协助解决。按照实际发放的话,每个月工资加社保就要7万4,每个月固定支出要接近9万。

在上海, 按照上海市相关规定,租客在租约到期前退租的,押金是可以不退的,房东也说了正常情况提前退租他是不退押金的,不过他说现在大家都不容易。房东倒也痛快,答应押金全额退还,6月底前能搬走就不用补租金了。关厂不是说关就关的,不到逼不得已只能硬撑。我提醒他这是有风险的, 主要原因是按照政府指导意见,疫情期间封城的工资要按实际发放,不能减少,然钱哪里来政府不管,企业自己想办法。

100万减免 vs 3万免税:政策扶持的“杯水车薪”

这里回复个问题。我们给客户报价的是FOB价格, 不包含了海运费,那么客户就需要额外支付大概5W-10WRMB的运费,我想我的客户也没有这么多的利润吧。举个例子:我们全年累计为业主减免租金超过一百万,政府一共给我免了三万多的土地房产税。100:3有鸟用。经济建设需要时间,而企业破产不良只需要一瞬间,等天都塌了政策再来对这些豁免展期,于事无补。对于某些地方,如果没有极为强有力的政策,二到三个月内就会彻底爆发难以挽回的系统性风险。这会影响到我们每一个人。

今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去向落实率为23.61%。看着满大街越来越多的外卖小姐姐和中年跑腿男女们,心中滋味说不出的难受以及背脊的阵阵寒意。现在无意义感弥漫我全身,努力并没有意义,甚至在这时代下越努力,越无用。你发这些东西,必有人说你个资本家,哭什么惨,你赚钱的时候没见你给工人多发几个工资。你经营不下去,自是你管理能力有问题,不懂转型,市场要学会优胜劣汰,我赚不了钱就应该淘汰。

跨境电商的“封号潮”:从航司到跨境的“跳坑”

2021年的“二次打击”:封号潮+海运费双重暴击

我曾在航司工作, 疫情下航司工作氛围太压抑,2021年换到了跨境电商,不曾想去年又遇到封号潮,加之海运费爆涨导致跨境电商也叫苦迭迭。淘宝客户疫情卖不出去货, 直接拒收,6千多件孕妇裤,货值40多万,一分不给,要钱没有,要货自己拉回去,然后这客户跑韩国去了。c罗那个,5千多件牛仔衬衣,出厂12刀,拉到港口拒收,再说说无奈拉回来10块一件处理了。我们家从去年失去一个大客户, 去年卖不动,成本太高,销量又差,为了降成本去找清加工厂了留了一大堆存货不收,备料不做,直接导致我家年底亏了200多万。

2021年底的时候, 公司内部大概算了一下账,年销售额8000W左右,应收美金350W,算上退税,约等于2500WRMB,等于有3个半月的销售还没收回来。2020-2021这两年, 主要原因是各种各样的问题,导致我们回款非常的慢,之前平均回款周期大概45天这两年,直接翻倍,变成了90天。然后就更尴尬了 客户给的定金最多20-30%,很多老客户都是10%定金,但是我们欠供应商所有的货款,最迟也都是月结,也就是说中间的差额80%左右,都是我们自己垫下去。

破产潮背后的“连锁反应”:不仅仅是企业的倒下

数百万失业:70后家庭的“子女教育危机”

而若出现成批倒闭或者转移, 将面临数百万人的失业无法解决,虽然这些大体上是70,80后但他们仍有10来年可以工作,他们有上中学,上大学的子女。现在的情况是 产业要转型是要抛弃这波人,加上疫情原因是加快这波人的淘汰,尽管他们还有10余年可以劳作,但现实就是这么残酷,从21年尾开始就已经出现工人找事做了我家现在天天有人来问有没有活干的,他们希望有工厂能压榨他们,这样他才能保证正常的生活开支。你说我们这种企业该死,的确该死,收支都不平衡了还苦苦撑着有什么意义?

这里有制衣2个字的超10万家。我家在那4千多家里面参保人数14人,实缴资本50w。在中山,一个制衣出了名的市,但今年三四月份街上至少一半的辅料行,面料商关门,整个制衣行业都是没货做。我们公司主要做贸易供应链,员工大约10人,属于典型的小微企业。这个不光能代表部分中小企业也能代表在我这里经营的一部分个体工商户。

供应链断裂:一个工厂倒闭,上下游全“崩”

晚上睡不着说个魔幻的事情吧。我们企业现在马上三个月没有开出工资了。我有个企业所在地,自长春疫情发生以来就基本封闭进入了只出不进。有订单,从贵阳工厂发货过去。后来啊客户说园区管委会说疫情期间不是必要民生物资不让卸货,又拉回来。这简直就是魔幻现实。然后更加魔幻的2022年开始了 俄乌战争爆发,乌克兰我们公司有10多万美金的货还在海上漂,客户已经逃到了其他国家。俄罗斯到现在为止,收回来了一部分货款,还有40-50万美金的货款还没收回,也不知道会怎么发展。

现在整个系统出问题了 我一个企业算业主几百人,后面就是几百个家庭,有可能再说说一起完蛋。连亏三个月,我作为老板之下企业日常负责人,没有办法,只能裁员。我吓了一跳,提醒他,按照N+1已经要支付大约小10万了按2N可就奔着15万去了。老板又咬咬牙, 说现在也是没办法,他们也要过日子,我们公司成立也就7年多,这6个人最久的也就在公司呆了3年,跟我混的都是拜过关二哥,讲义气的兄弟,全部按2N算!裁员也不是那么容易裁的,要赔偿金。

反思:低端产业该“淘汰”还是“拯救”?

“淘汰论”的残酷:4、50岁工人的“退路”在哪里?

低端产业是否就应该淘汰的问题, 或者说朝智能制造或者其它发展中国家转移的问题:学者们甚至从2010年代就开始大肆鼓吹向高端产业发展,他们预计2010年后这批工人将面临退休,说实在的呢?其实吧70,80后才是产业主力军,他们的退休年龄在2025到2030年,这才是现实。但是 若没了这血汗工厂,或者说曾经就不存在这血汗工厂,那么他们有且只能在家里务农,他们的孩子将有着和他们一样的命运。

其实按照上海市相关规定, 租客在租约到期前退租的,押金是可以不退的,房东也说了正常情况提前退租他是不退押金的,不过他说现在大家都不容易。房东倒也痛快,答应押金全额退还,6月底前能搬走就不用补租金了。第一次见他们母子时天气还有些寒冷, 她进门的时候,后面背着一个厚实的宝宝背带,还围着一个像小棉被的东西在外面。我就跟我爸说过先关厂几个月,实在不行中山的房子卖了工资付清,供应商钱付清后回老家养老。

“转移论”的困境:向东南亚转移的“成本与风险”

作为资本家来看不管选择哪个至少都比现在慢性死亡强, 我若要在这个赛道中继续走,我必然也会选择其中一条,这是后话。但你说我们这种企业该死,的确该死,收支都不平衡了还苦苦撑着有什么意义?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其实怎么说呢, 做制衣的从2015年后就极少有真正意义挣钱的,一是人力成本的迅速攀升,二是产业后继无人导致工人断层,三是外贸订单转移加速行业内卷。放弃其实挺容易的, 学我哥那样,放假3个月,至少不做货不会亏钱,最多亏房租,一个月在中山1千平也就2万左右的房租,这其实对我家来说也是最明智的选择。

老板其实不想裁,我也不想,但是没有办法。我和他商量了很久,不包括老板自己,现在11个员工。然后裁员也不是那么容易裁的,要赔偿金。我吓了一跳,提醒他,按照N+1已经要支付大约小10万了按2N可就奔着15万去了。老板又咬咬牙, 说现在也是没办法,他们也要过日子,我们公司成立也就7年多,这6个人最久的也就在公司呆了3年,跟我混的都是拜过关二哥,讲义气的兄弟,全部按2N算!

出路在何方?政策、 企业与个人的“破局点”

政策:不能“亡羊补牢”,要“未雨绸缪”

蔡奇指出,党的二十大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在政治上、按道理讲、实践上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是一次高举旗帜、凝聚力量、团结奋进的大会。但对我们这些小微企业 这些宏大的叙事似乎很远,我们更关心的是能不能按时拿到贷款,能不能减免点房租,能不能让工人按时发工资。政策不能只停留在文件上,要落到实处,比如精准的融资支持,而不是让我们申请了补助却拿不到。

2020年年初, 封城一个月,解封以后接了很多各个国家的订单,可以说是我从业以来公司单月生意最好的纪录。原因是封了一个月,疫情的严重性让其他国家开始恐慌下单备货,生怕中国会 封城。殊不知, 噩梦马上就开始了......接了这么多的订单,第一时间就是开足马力生产,然后等到一个月之后开始准备出货了发现全世界其他的国家开始了封城...这就是现实刚出狼穴又入虎口。

企业:从“熬”到“变”, 小作坊的“微创新”

家里有个制衣厂,我整个家族都是做制衣的。情况况最好的我家,做全品类定制的,放三天假,情况最差的我哥,专职做牛仔的,直接放假到六月。我们给客户报价的是CIF价格, 包含了海运费,那么我们就需要额外支付大概5W-10WRMB的运费,而我们一个高箱的纯利润,顶天了不可能超过5W。做为企业负责人,能想的办法我都想了该申请的政策补助都申请了。连亏三个月,我作为老板之下企业日常负责人,没有办法,只能裁员。

其实按照上海市相关规定, 租客在租约到期前退租的,押金是可以不退的,房东也说了正常情况提前退租他是不退押金的,不过他说现在大家都不容易。房东倒也痛快,答应押金全额退还,6月底前能搬走就不用补租金了。关厂不是说关就关的,不到逼不得已只能硬撑。我跟我爸说过先关厂几个月,实在不行中山的房子卖了工资付清,供应商钱付清后回老家养老。放弃其实挺容易的, 学我哥那样,放假3个月,至少不做货不会亏钱,最多亏房租,一个月在中山1千平也就2万左右的房租,这其实对我家来说也是最明智的选择。

个人:技能提升与“副业刚需”的生存之道

记得当时心里不觉一阵酸楚, 也就这样,我们几乎是看着这孩子从襁褓到走路的。那个初春寒冷的早上,那双从襁褓中露出的眼睛,让我至今也忘不了。现在无意义感弥漫我全身,努力并没有意义,甚至在这时代下越努力,越无用。作为90后的我都觉得这人傻, 都觉得我家毫无人性,我甚至觉得她们这一辈子的劳作毫无意义,像工蚁一样,为家庭,孩子奋斗到退休年纪然后被这社会抛弃。

他们希望能靠自己双手创造手艺人的财富,而非失去工作后只能在农村务农或者无所事事。开个玩笑,如果我都破产了是不是该去送外卖?或者做抖音带货?现在满大街都是做直播的,是不是我也该试试?但问题是我连直播设备都买不起,哪来的钱?这就是现实连挣扎的力气都没有了。哎,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潮水退去,谁在裸泳?谁在学游泳?

希望下一次我来回复自己帖子的时候,是公司重回正轨,而不是关门歇业吧。朋友说你还在考虑明后年的事情, 现在的企业思考的都是下周下下周还能活,还能活几周的问题,现在还能还上利息的企业都算好企业了都不用指望还本金。超过50%的企业已经实质性破产。但最关键的是今年依然看不到希望, 且能抵押的也都抵押了后续的现金流也不知道还能支撑多久,家里已经准备关闭一部分车间来缓解压力了。

这绝对不是危言耸听,而是正在发生的事情。你可以在天眼查上搜一下带有“制衣”字样的企业,有多少是处于“吊销”“注销”状态。那些还在经营的,又有多少是在“硬撑”?就像吕旻园说的, 我恨疫情,恨这个一刀切的防疫政策,恨那些毫无商业德行的客户,恨那些站在德行至高点的键盘侠,恨冷眼旁观只会讥讽嘲笑的二极管,一边也恨我自己的无能,总是往最差的方向选择。这种无力感,或许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懂。

潮水总有一天会退去,但有些企业可能已经消失在沙滩上。那些活下来的,是学会了游泳的,还是只是运气好没被冲走的?我们不知道,但至少,我们还不想放弃。就像那个送邮件的年轻母亲,背着孩子,两年如一日风雨无阻。或许,这就是希望吧,哪怕只有一点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537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