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中国跨境电商第一股赛维时代IPO过会了吗

赛维时代IPO过会:跨境电商第一股的成色与隐忧

2022年6月17日 创业板上市委2022年第34次审议会议传出消息,赛维时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式过会,这家成立于2012年的出口跨境品牌电商企业,由此成为资本市场口中的“中国跨境电商第一股”。消息一出,行业内外议论纷纷,有人欢呼“跨境出海迎来资本时代”,也有人质疑“第一股的含金量是否足够”。说实话,赛维时代的过会像一块投入湖面的石头,激起的涟漪远比事件本身更值得玩味。

赛维时代的招股书显示, 公司主要通过Amazon、eBay等第三方电商平台和SHESHOW、Retro Stage等自营网站,向全球消费者销售服饰配饰、运动娱乐、百货家居等产品。2019年到2021年,营收从28.79亿元飙升至55.65亿元,净利润也一度达到4.51亿元。数字看起来很漂亮, 但细究之下这些成绩的“含金量”似乎经不起推敲——2021年,赛维时代85.55%的主营业务收入来自亚马逊,这意味着什么?简单说亚马逊打个喷嚏,赛维时代就可能感冒。

中国跨境电商第一股,赛维时代 IPO 过会!
中国跨境电商第一股,赛维时代 IPO 过会!

亚马逊依赖症:甜蜜的陷阱还是必然选择?

跨境电商行业有个公开的秘密:谁掌握了流量入口,谁就掌握了话语权。赛维时代深谙此道, 把亚马逊当作“基本盘”,2021年亚马逊渠道收入47.59亿元,占总营收的85.55%,这个比例比2020年的70.12%还高出15个百分点。有意思的是当行业都在讨论“去亚马逊化”时赛维时代的反常操作反而让营收实现了增长。这背后 是公司实控人陈文平带领团队从“大量开店,海量铺货”起家的路径依赖——用低价竞争抢夺市占率,用海量SKU覆盖长尾需求,这种模式在亚马逊流量红利期确实见效快,但问题是红利期能持续多久?

2021年5月到12月, 亚马逊以“刷评”为由关停了1000多家中国跨境电商企业的账号,其中不乏头部卖家。赛维时代虽然躲过一劫,但招股书中多次提及“平台政策风险”,明摆着不是杞人忧天。对比同行业标杆安克创新, 后者虽然也依赖亚马逊,但通过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逐步建立起品牌壁垒,2021年研发费用率高达6.19%,而赛维时代只有0.65%,相差近10倍。这组数据像一面镜子, 照出了赛维时代的“软肋”——它更像是一个“亚马逊渠道运营商”,而非“品牌科技企业”。

研发投入的争议:0.65%的科技属性能走多远?

赛维时代在招股书里反复强调“全链路数字化能力”和“敏捷型组织架构”,试图把自己包装成一家技术驱动的企业。但现实是 2021年公司研发费用仅3637万元,营收占比0.65%,这个水平甚至低于传统制造业的平均值。要知道, 跨境电商的核心竞争力早已从“铺货能力”转向“供应链响应速度”和“品牌溢价能力”,这两者恰恰需要技术投入支撑。比如SHEIN的“小单快反”模式, 背后是强大的数据分析和供应链管理系统,而赛维时代的数字化建设,更像是在现有业务上的“打补丁”,而非系统性升级。

更值得玩味的是赛维时代的研发团队规模和技术专利数量并未在招股书中重点披露。比一比的话, 安克创新在2021年研发投入超3亿元,拥有数百项专利,产品毛利率常年维持在40%以上,而赛维时代的毛利率只有30%左右。这组对比让人不得不思考:当跨境电商行业从“流量红利”进入“技术红利”阶段,赛维时代还能靠“海量铺货”的惯性走多远?

第一股的“光环”与“压力”:资本市场的双刃剑

成为“第一股”对赛维时代 既是荣誉,也是压力。 资本市场的“短视性”也可能让赛维时代陷入“业绩增长焦虑”——为了维持高增长,公司可能会进一步依赖亚马逊的流量扶持,甚至不惜牺牲利润,陷入“越依赖越增长,越增长越依赖”的恶性循环。

行业观察人士指出,跨境电商企业的上市之路普遍坎坷,赛维时代也不例外。2021年4月和9月, 公司曾两次因IPO中止审查,监管机构在问询函中多次聚焦“单一平台依赖风险”“研发投入不足”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会主要原因是过会就自动消失,反而会成为悬在赛维时代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未来 公司如何平衡“短期业绩”与“长期发展”,如何从“亚马逊依赖”转向“多渠道布局”,将决定“第一股”的成色是实至名归还是徒有其表。

行业破局点:从“渠道为王”到“品牌致胜”

跨境电商行业的竞争逻辑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早期靠“低价铺货”起家的卖家,如今普遍面临流量成本高企、平台规则收紧的困境。而像安克创新、 SHEIN这样的企业,通过品牌化、技术化、本地化的策略,实现了从“卖货”到“卖品牌”的转型。赛维时代要想在资本市场的“聚光灯”下站稳脚跟,必须跟上这种行业趋势。

比如 赛维时代可以从三个方向破局:一是降低亚马逊依赖,拓展独立站和新兴市场平台,比如沃尔玛、TikTok Shop等,2022年公司已经尝试在沃尔玛平台发力,但营收占比仍不足5%,增长空间巨大;二是加大研发投入,特别是在供应链管理系统和数据分析工具上,提升柔性供应链响应速度,比如借鉴SHEIN“7天上新”的模式,缩短产品从设计到上架的周期;三是强化品牌建设,目前公司旗下SHESHOW、Retro Stage等品牌认知度有限,需要通过精准营销和本地化运营,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品牌IP。

当然转型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赛维时代需要时间,也需要耐心。资本市场的“第一股”光环或许能带来短期估值提升, 但长期来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还是要回归到产品、品牌和供应链的本质。跨境电商行业的下半场, 比拼的不再是“谁铺的货多”,而是“谁的品牌更响,谁的供应链更快,谁的用户粘性更强”。赛维时代的IPO过会只是一个开始,真正的考验还在后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536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