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盗图搬运他人商品描述违法,有人被判120万罚款及10年监禁

凌晨三点,深圳的独立站卖家小王盯着电脑屏幕,手指悬在键盘上发抖。他刚发现, 自己花两个月打磨的产品详情页和主图,原封不动出现在了某个Shopify独立站上,连标题里的“专利技术”“德国进口”这些卖点都被照搬不误。更糟的是对方还抢先在亚马逊上投诉他侵权,导致他刚上线的链接被直接下架。这不是个例,跨境电商行业里像小王这样被“盗图搬运”坑惨的卖家,正在悄悄增加。

盗图搬运的“捷径”, 藏着多少律法雷区

不少跨境卖家觉得,从亚马逊上复制别人的图片和描述,放到独立站上能省不少事。杭州码哝软件技术有限公司的老板当初可能也这么想。2020年起, 他们开发的“搬家助手”应用,能一键爬取某大型社交电商平台的商品数据,包括图片、标题、详情,再帮用户“搬运”到自己的店铺里。据信用中国网报道,这个应用两年里爬取了超过1815万条数据,每次收费12到699元,赚得盆满钵满。直到2022年1月, 杭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找上门,依照《反不正当竞争法》罚了他们120万元——这是全国首例因跨平台数据爬取被查处的案件。

盗图搬运他人listing涉违法,有人被罚120万,独立站卖家获刑10年
盗图搬运他人listing涉违法,有人被罚120万,独立站卖家获刑10年

有人觉得,“不就是搬个图,至于这么严重?”但律法上,这踩了红线。《反不正当竞争法》第12条明确规定, 经营者不得利用技术手段,通过影响用户选择或者其他方式,实施妨碍、破坏其他经营者合法提供的网络产品或者服务正常运行的行为。杭州码哝爬取数据、帮助用户“一键上货”,本质上就是非法获取他人劳动成果,破坏了市场公平竞争。杭州市市场监管局的工作人员后来解释:“这些数据是商家投入成本和时间积累的资产,不是谁都能随便拿的。”

从“搬运”到“反咬”, 更恶心的竞争手段出现了

比直接盗图更让卖家头疼的,是“反向投诉”。福建卖家Hulala就吃过这种亏。他的亚马逊店铺链接被复制到一个独立站后对方反而拿着“版权证明”投诉他侵权。Hulala后来发现, 那个独立站专门开了个邮箱,用来记录投诉其他卖家的信息,俨然是个“恶意投诉工具”。更离谱的是 对方在贵州某版权平台花几十块钱注册了Hulala的产品图版权,投诉材料一提交,亚马逊直接把他的链接下架了。

这种操作让不少卖家有苦说不出。大信法务的老杨接触过不少类似案例:“很多独立站信息都是假的,邮箱、地址、公司备案全是编的。就算你找到是谁干的,到了法庭上,对方一句‘不是我操作的’,你就很难举证。”老杨说跨境电商行业取证难,是违法者屡屡得手的主要原因。2022年6月, 浙江新华书店也遇到类似麻烦——他们在某社交电商平台上发现“李鬼”店铺,产品图片、介绍和自家旗舰店一模一样,甚至店名都故意混淆。虽然到头来平台下架了侵权商品,但这类“盗图抄店”的灰色地带,一直让品牌方头疼。

10年监禁案:当“支付漏洞”遇上“数据造假”

比罚款更让跨境卖家警惕的,是福建独立站卖家唐光蕊的案子。2017年11月,唐光蕊和福建众汇付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签了协议,由众汇付帮他独立站收款。流程是:商品卖出后众汇付先垫付60%货款给唐光蕊,买家确认收货后再打35%给他,剩下5%当佣金。本来是正常的合作,2017年“黑五网一”期间,唐光蕊的销量暴涨,资金大量流入他账户。但大促刚结束, 众汇付就找上门——说他的店铺退货率高达60%,1.75万单交易被拒付,垫付的1160多万元打水漂了。

众汇付的母公司江苏网能智能科技怀疑唐光蕊搞欺诈。网能公司说 商户通常用两种手段坑他们:要么盗刷境外信用卡,让卡主拒付;要么虚假发货,发假货或者不发货,消费者拒收。但唐光蕊不认账,他说自己卖的都是真货,退货率高是主要原因是众汇付能后台改数据,是他们造假。2018年12月, 网能公司报案,2019年1月,唐光蕊被抓,一审衙门以合同诈骗罪判他10年,罚金80万,还要退赔336万。

二审发回重审:凭据不足下的“罗生门”

案子到二审却出现了转机。南京中院认为,事实不清,凭据不足,驳回了原判,发回重审。为什么?关键在凭据链。唐光蕊的讼师质疑:网能公司说能改后台数据,但他们又说数据联通银行,改了会违法,这本身就矛盾。而且,众汇付私下给消费者退款,没,就很难证明唐光蕊诈骗。”截至2022年6月,案子还在重审中,唐光蕊有可能改判无罪。

这个案子给所有跨境卖家提了个醒:支付环节的漏洞,可能让你陷入“罗生门”。老杨说:“很多独立站用第三方支付,资金流动不透明,一旦出问题,说不清是谁的责任。”2017年“黑五网一”期间,唐光蕊的店铺退货率60%,远超行业正常水平。这么高的拒付率,到底是消费者真拒付,还是支付公司在“做手脚”,成了案子的关键。

跨境电商的“取证难”:违法者为什么总在边缘试探

杭州码哝被罚120万、 唐光蕊案发回重审,这些案例背后是跨境电商行业“取证难”的普遍困境。老杨见过太多卖家被盗图、被恶意投诉,但真正能追责的少之又少。“你发现被盗图,发警告信,对方可能不理;投诉到平台,对方换个店名又来了。就算你知道是谁干的,跨国取证成本太高,很多人只能自认倒霉。”

更麻烦的是很多违法者钻了律法空子。比如杭州码哝的“搬家助手”,名义上是“帮用户搬家”,实际是爬取数据。他们辩称“用户自己授权的”,把自己摘干净。还有的独立站,用假信息注册,出了事找不到责任人。2022年6月,蓝海亿观网调研显示,跨境电商行业因盗图被投诉的比例达35%,但成功维权的不足15%。违法成本低、维权成本高,让不少人抱着“试试又不犯法”的心态铤而走险。

监管正在“补漏洞”:跨国联合执法成趋势

不过情况在慢慢变好。杭州码哝案后国内市场监管部门对数据爬取的查处力度明显加大。2022年1月, 杭州彧祺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也因“智能管家一键上货”应用爬取106万条数据,被罚20万元。这两个案子都是全国首例, 释放了信号:跨平台数据搬运,不管对象是国内还是跨境,都适用《反不正当竞争法》。

更关键的是跨国联合执法开始出现。2023年,浙江市场监管部门就和美国亚马逊、Shopify平台建立了合作机制,共享侵权数据。老杨说:“以前我们投诉,平台可能不受理,现在有了联合执法,对方平台必须配合。”这意味着,那些靠“盗图搬运”赚快钱的卖家,以后可能无处遁形。

卖家如何守住自己的“数字疆土”:3个实用策略

面对盗图搬运的乱象, 卖家不能只靠“等监管”,还得自己做好防护。大信法务结合多个案例,了3个实用策略。

第一, 建立原创图片库,用“技术+律法”双保护

产品图是盗图的重灾区,最好的办法就是自己拍。如果预算有限,可以找专业摄影师,或者用AI工具生成原创图片。拍完后别忘了做版权登记。比如福建卖家Hulala被侵权后 就赶紧把产品图在版权局登记,再遇到对方盗图,直接拿着登记证书投诉,效率高很多。再说一个, 可以在图片上加水印,但不要影响美观,比如在角落加店铺logo,或者用不可见的数字水印,即使对方去掉可见水印,也能通过技术手段追踪。

第二, 定期监控平台,用工具“主动防御”

盗图往往是“先下手为强”,等自己发现,对方可能已经抢注了版权。所以得主动监控。市面上有跨境监控工具, 比如Brandregistry、知识产权卫士,能自动扫描亚马逊、独立站,发现盗图、抄袭就提醒你。浙江某卖家用了这类工具后一个月内发现3起盗图,及时投诉后挽回了2万美元的损失。再说一个,定期用Google图片搜索自己的产品图,输入“图片:你的产品链接”,看看有没有人盗用。

第三, 合同约定“版权归属”,避免“供应商背锅”

很多卖家被侵权,是主要原因是供应商提供的图片有版权问题。比如杭州某卖家,供应商说“图片是免费的”,后来啊用了被投诉,链接下架。所以 和供应商合作时一定要在合同里写清楚:“供应商提供的产品图片、描述,必须是原创或已获得授权,如因版权问题导致卖家损失,供应商承担全部责任。”2021年5月, 南京某卖家就主要原因是合同没写清楚,供应商提供的图片侵权,自己赔了1.5万美元,再说说只能起诉供应商追偿。

未来:当“原创”成为跨境卖家的“护城河”

杭州码哝被罚120万、 唐光蕊案发回重审,这些案例正在改变跨境电商的生态。过去,靠“搬运”起量的卖家,现在越来越难了。老杨说:“2023年,我们处理的侵权案子,比2020年多了3倍。很多平台也在收紧政策,亚马逊对盗图的处罚,从下架链接变成直接封店。”

原创,正在成为跨境卖家的“护城河”。浙江某卖家用原创图片和描述后转化率提升了20%,客单价提高了15%。他说:“以前觉得原创成本高,后来发现,盗图省下的钱,还不够赔罚款的。”未来因为监管越来越严,技术手段越来越先进,那些靠“盗图搬运”赚快钱的卖家,可能会被市场淘汰。而那些坚持原创、注重知识产权的卖家,才能在跨境电商的红海中,真正站稳脚跟。

就像深圳的小王,被盗图折腾了两个月后终于下定决心自己拍产品图。他花了两万块请了摄影师,还学了点PS。新链接上线后点击率比以前高了30%,订单也多了。他说:“以前觉得‘搬运’是捷径,现在才明白,原创才是最省心的路。”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536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