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亚马逊即将在30天内移除哪些类别的产品链接

亚马逊突袭式下架潮:30天倒计时 这些产品链接危在旦夕

2022年7月底,亚马逊美国站后台突然弹出一条公告,像颗炸雷在卖家圈炸开——所有不透明或单色的聚酯薄膜袋商品,必须在8月5日前下架,否则30天内全部移除ASIN。消息一出, 有人连夜检查库存,有人对着电脑屏幕发呆,更有人直接在论坛里发帖:“我的聚酯薄膜袋昨天还在卖,今天就找不到了!”这已经不是亚马逊第一次突然出手,从锂电池到可熔化商品,平台的“清理风暴”总来得猝不及防。但这次的下架名单,藏着比以往更复杂的合规逻辑,也让不少卖家陷入“到底该下架产品,还是改包装”的迷茫。

政策暗雷:聚酯薄膜袋为何一夜成“违禁品”?

亚马逊公告写得模棱两可:“由于监管要求,所有不透明或单色的聚酯薄膜袋必须在2022年8月5日前从亚马逊商城移除。”但“监管要求”到底指什么?没人说得清。有卖家猜测, 这和美国FDA对药物包装的严格规定有关——不透明塑料袋可能被用来运输违禁药品,亚马逊为了避嫌,干脆把这类商品全砍了。翻翻过往记录, 2020年11月,亚马逊就曾突然下架所有18650锂电池,理由也是“平安风险”;2022年4月,又针对可熔化商品推出超龄库存移除政策,涉及3.7万个ASIN。看来平台的“合规大棒”抡起来从不含糊。

突发!亚马逊将下架这类产品链接,30天内全部移除相关ASIN
突发!亚马逊将下架这类产品链接,30天内全部移除相关ASIN

但这次聚酯薄膜袋的“罪名”有点特殊。它不像锂电池那样有明确的平安标准,也不像可熔化商品有固定的存储期限。问题就出在“不透明”和“单色”这两个词上——深色、不透明的塑料袋,确实更容易被用来藏匿违禁品。有行业老炮分析, 亚马逊可能用AI识别商品图片和标题,只要带“black”“opaque”“mylar bag”这些关键词的链接,直接标记为高风险。深圳某卖家就吃过这个亏:他的一款黑色聚酯薄膜袋, 标题里写了“Storage Bag”,图片是黑色不透明的,7月30号还在正常销售,8月1号突然显示“此商品不再销售”,连申诉机会都没有。

卖家集体懵圈:客服回复比政策本身更让人慌

政策一出,卖家们第一反应是找客服问个明白。但得到的回复比政策本身还让人糊涂。有卖家问:“我的聚酯薄膜袋是装食品的,也会被下架吗?”客服回复:“目前政策适用于药物相关商品,其他类目请关注后续通知。”转头另一位卖家问:“我卖的是透明聚酯薄膜袋,受影响吗?”客服又答:“不透明或单色的才受影响。”合着客服自己都没搞清楚政策边界?

更离谱的是有卖家压根没收到通知,商品就被下架了。杭州某家居用品卖家7月28号上架了一款灰色聚酯薄膜收纳袋,8月2号突然收到亚马逊邮件:“您的ASIN因违反商品政策已被移除。”他懵了:“我连公告都没看到,怎么就违规了?”后来才知道,亚马逊是通过系统自动识别,对敏感词多的链接“先斩后奏”。这种“无差别打击”让卖家苦不堪言——有人明明卖的是透明袋子, 主要原因是图片背景是黑色,被误判为不透明;有人标题里写了“military grade”,直接被关联到违禁品风险。

从锂电池到塑料袋:亚马逊的“一刀切”逻辑藏了什么?

亚马逊的“下架史”里“一刀切”是常态。2020年18650电池下架事件中, 深圳某电子卖家2000个链接一夜之间全部“变狗”,库存积压超10万件,损失预估150万。当时卖家们抱怨:“有些电池是带认证的,凭什么一起下架?”但亚马逊的算盘很简单:平安风险太高,筛查成本太大,不如全砍了省事。

这次聚酯薄膜袋也是一样。虽然不是所有不透明塑料袋都涉及违禁品,但亚马逊要的是“零风险”。平台算法只认“不透明”“单色”这些特征标签,至于你卖的是装零食的袋子,还是装药品的袋子,它懒得细究。这种逻辑对卖家来说很残酷,但对平台而言,是降低监管风险的最快方式。想想看, 如果真有违禁药品通过亚马逊销售的塑料袋运输,被FDA查出来罚款可能比下架几个链接的成本高得多。所以卖家的“委屈”,在平台的“平安账本”面前,显得微不足道。

抢跑求生:卖家们的“库存清仓战”打得怎么样?

政策留给卖家的时间只有30天有人选择“躺平”,有人开始疯狂抢跑。深圳某塑料袋卖家在7月31号连夜把库存链接打了5折, 标题改成“Clear OPP Bag”,图片换成白色透明款,后来啊两天内清掉了30%库存。但这种方法不是万能的——有卖家反映,降价清库存反而引来亚马逊“低价倾销”警告,绩效分直接被扣。

更聪明一点的卖家,开始“改头换面”。广州某家居用品卖家把黑色聚酯薄膜袋全部换成透明OPP袋, 成本每只增加0.2元,但避免了下架风险,8月份销量还比7月提升了12%。他说:“透明袋子虽然贵一点,但至少能卖,总比库存积压强。”但也有卖家踩了坑——有人以为只要把图片改成透明的就行, 后来啊标题里还留着“opaque”这个词,照样被下架。看来亚马逊的AI识别,比你想象的更“较真”。

包装合规雷区:不透明袋子真成了“死亡标签”?

最让卖家纠结的是:如果我的产品本身不是聚酯薄膜袋, 只是用了这种袋子包装,会不会被牵连?答案是:有可能。亚马逊的识别逻辑里“包装材料”也是判断标准之一。2022年6月, 就有卖家主要原因是用了黑色不透明快递袋发货,收到亚马逊物流团队的警告

但也不是所有不透明包装都会中招。关键看“用途”和“关联度”。比如你卖的是电子产品, 用黑色防静电袋包装,大概率没问题;但如果你卖的是“食品级聚酯薄膜袋”,哪怕只是包装用,也可能被识别为“商品本身”。有卖家建议:“如果不确定, 就把包装袋从图片里去掉,或者换成透明的,敏感词比如‘mylar bag’‘opaque’赶紧从标题和描述里删掉。”毕竟亚马逊的算法不会理解“这只是包装”,它只认“有没有这个词”“是不是这个颜色”。

超龄库存警报:除了下架, 这些费用正在吃掉你的利润

30天移除期限一到,还没处理的聚酯薄膜袋库存,亚马逊会直接帮你“清理”——但不是免费的。根据亚马逊的长期仓储费政策, 存放超过365天的商品,附加费是长×宽×高×6.9美金;存放271-365天的,是长×宽×高×1.5美金。举个例子, 一个50cm×40cm×0.1cm的聚酯薄膜袋,存放365天后单件附加费就是50×40×0.1×6.9=138美金。如果有1000件库存,光附加费就超13.8万美金,比货值还高。

更麻烦的是资金占用。有卖家算了笔账:10万件聚酯薄膜袋, 成本8万美金,如果被亚马逊移除,不仅拿不回钱,还要额外支付仓储费,相当于直接亏掉10多万。所以与其等亚马逊移除,不如主动申请“退货”或“弃置”。但弃置也不是免费的,每件还要0.5美金的手续费。2022年8月,就有卖家主要原因是算不清这笔账,被亚马逊扣了2万美金仓储费,再说说只能含泪弃置库存。

避坑指南:下次政策突袭前,你能提前做什么?

亚马逊的政策风暴永远不会停歇,但卖家也不是完全没准备。从锂电池到聚酯薄膜袋,每一次下架潮里都有人提前“避险”。比如2022年4月可熔化商品移除政策前, 有卖家就用“库存管理工具”筛查了所有存放超过180天的商品,提前清仓,避免了超龄仓储费。

现在行业内常用的“避坑武器”有三个:一是“敏感词监控工具”, 定期扫描自己的标题和描述,看有没有亚马逊最近打击的关键词;二是“图片识别工具”,检查产品图片里有没有不透明包装、敏感图案;三是“政策预警订阅”,关注亚马逊官方公告和行业媒体的快讯,争取第一时间知道政策变化。深圳某资深卖家说:“我每天花1小时看政策和论坛,虽然累,但总比突然被下架强。”

再说说想说亚马逊的规则像迷宫,但总有人能找到出口。这次聚酯薄膜袋下架, 对有些卖家是“灾难”,对另一些卖家却是“转机”——那些提前换包装、清库存的,不仅躲过了罚款,还主要原因是竞争对手减少,抢占了市场份额。跨境这条路,从来不是比谁跑得快,而是比谁看得远,谁能在规则里找到自己的生存空间。下次政策突袭时希望你不是那个慌着下架链接的人,而是早就备好Plan B的“幸存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535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