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A不按规则设置货物会被无偿捐赠吗
亚马逊FBA新规下你的货物真会“被无偿捐赠”吗?
最近不少卖家后台弹出了亚马逊的库存处理通知,看得人心惊肉跳。有人说“不按规则设置货物,真的会被无偿捐赠”,也有人觉得“危言耸听,亚马逊不会这么狠”。到底哪种说法靠谱?那些被“捐赠”的库存,到底经历了什么?今天咱们就掰开揉碎了说把亚马逊的规则和卖家的真实处境摆到台面上。
从一封邮件看懂:亚马逊的“库存清理时间表”
2024年9月底,亚马逊美国站和加拿大站的卖家陆续收到了一封标题为“FBA库存处理规则调整”的邮件。邮件里写得明明白白:从2025年9月30日起,老化库存的处理方式要变。比如 两种货物会被重点“关照”——一种是已经在运营中心放了365天还要交长期仓储费的;另一种是连续6个月没卖出去,且在仓库待了超过180天的ASIN。这可不是随便说说 亚马逊连“老化库存”的定义都注解得清清楚楚,连标点符号都透着一股“别想钻空子”的劲儿。

更让卖家坐不住的是 亚马逊直接说了:如果没设置自动处理规则,系统会默认把卖家加入“批量清货计划”,最狠的是“物流捐赠计划”会成为强制措施,想退出都没门。有老卖家算过账, 一批放了快一年的货,光仓储费就够亏掉半单利润,要是真被无偿捐赠,相当于辛苦备的货直接打水漂,谁能不慌?
“无偿捐赠”不是空穴来风:触发条件拆解
别以为“被捐赠”是吓唬人的,亚马逊的操作逻辑其实很直接。简单说就是“你不处理,我就处理”。具体到哪些情况会触发, 咱们一条条捋:
第一种,最常见的就是没设置“可售/不可售商品自动处理规则”。比如你有批货放了200天既没设置自动移除,也没设置退货地址,亚马逊觉得你“不要了”,直接安排捐赠。有美国站卖家吐槽:“我9月没及时看后台,10月就收到邮件说库存被捐赠了连个申诉机会都没有。”
第二种,超出了账户的ASIN存储容量。亚马逊早就说过超出容量的货件会被取消,还会发邮件通知。但有些卖家觉得“容量不够就多申请呗”,后来啊货发过去被拒,退不回来放仓库又超期,再说说只能被处置。更坑的是这种情况下亚马逊不会给你二次机会,直接按“无主货物”处理。
第三种,没提供有效的退货地址。亚马逊明确规定,如果想避免库存被捐赠,必须提供能接收退货的地址。有卖家图省事,填了个虚拟地址,后来啊货被拉走才发现地址无效,哭都来不及。这操作,简直是把主动权往亚马逊手里送。
真实案例:5万美元库存“凭空消失”的血泪
说再多理论,不如看个真事。2024年Q3,美国站做家居类目的李先生就踩了坑。他有一批网红桌灯,去年Q4备货时觉得能赶上圣诞季,后来啊主要原因是竞品突然降价,这批货硬是没卖出去。到2024年9月,库存放了整整11个月,长期仓储费已经交了3笔。他想着“等等看,说不定年底能清掉”,后来啊没设置自动处理规则,也没及时处理移除申请。
10月中旬,他突然收到亚马逊的邮件,说库存即将被自动捐赠。李先生当时就蒙了:这批货成本加运费,差不多5万美元,要是真没了今年白干。他赶紧联系客服,客服只回了句“您未在规定时间内设置移除选项,符合捐赠条件”。再说说这批货真被拉走了连个收据都没给。李后来在卖家论坛吐槽:“亚马逊的规则像迷宫,一步错,步步错,普通卖家根本玩不过。”
类似的案例不在少数。据卖家之家2024年Q3的行业报告显示, 超过30%的中小卖家曾因未及时处理老化库存,面临被捐赠或强制回收的风险。其中,家居、服装、3C类目主要原因是库存周转慢,中招的比例最高。
库存回收计划:被捐赠前的“救命稻草”?
不过亚马逊也不是完全不留情面。今年7月初,他们推出了“库存回收计划”,算是给卖家留了条后路。简单说就是亚马逊帮你把卖不掉的货收走,然后按一定价格给你返钱。美国站的回收比例是销售价的5%-10%,欧洲站能到20%,比被捐赠强多了。
但这个计划也有坑。回收的时候,亚马逊会扣两笔钱:一笔是“库存处理费”,另一笔是“回收成交价格的佣金”。比如你有一批货成本1万美元, 销售价2万美元,按8%回收,你能拿到1600美元,但处理费可能要扣500美元,再说说到手1100美元。虽然亏得狠,但总比一分没有强。
有经验的卖家会主动选这个计划。2024年8月, 加拿大站某电子配件卖家张女士,有一批蓝牙耳机放了8个月,她算了笔账:仓储费+处理费,留着还要亏2000美元,选回收计划能拿回3000美元,果断申请了。后来她在直播里说:“与其等被捐赠,不如主动‘卖’给亚马逊,少亏点就是赚。”
自动处理规则怎么设?别让“懒”毁了你库存
既然自动处理规则这么重要,到底该怎么设置?其实不难, 亚马逊后台的“库存规划”里有“可交付库存设置”,选“退回过期库存并提供有效的退货地址”就行。记住退货地址一定要真实能收到货的,不然设置等于白设。
还有一种选择是“退出”可交付库存的自动移除, 但这个风险很大,等于告诉亚马逊“我自己处理,你们别管”。后来啊就是一旦你没处理,库存超期,直接被捐赠。有新手卖家试过这个操作,后来啊忘了移除,货全没了肠子都悔青了。
更稳妥的做法是每月检查一次库存状态。亚马逊会发邮件提醒“即将移除的库存”,看到邮件别当垃圾邮件,赶紧登录后台处理。2024年9月, 有卖家分享经验:“我设置了邮件提醒,每月10号固定查库存,今年0库存被捐赠,省了至少2万仓储费。”
新手vs老卖家:库存积压的“不同死法”
说到库存积压,新手和老卖家踩的坑还不一样。新手大多是主要原因是“迷之自信”,觉得“我的产品肯定爆”,后来啊货发过去卖不掉,仓库里越堆越多。2024年Q2, 美国站有个做厨房小电器的卖家,第一次做亚马逊,进了5000个空气炸锅,以为能跟风爆款,后来啊主要原因是图片和listing没做好,只卖出去200个,剩下4800个成了“仓库钉子户”。
老卖家呢,大多是“错判形势”。今年亚马逊整体销量不如往年,不少老卖家没及时调整备货量,后来啊库存积压。有5年运营经验的王先生就栽过跟头:“今年Q1我觉得消费会回暖, 多备了30%的货,后来啊Q2销量直接跌了20%,库存压得喘不过气。” 老卖家的“经验主义”有时候反而害人,市场变快,经验也得跟着更新。
除了设置规则, 这些“隐形操作”能救你的库存
光靠设置规则还不够,还得主动出击清库存。常见的方法有三种:促销清货、变体调整、跨平台转卖。
促销最直接,站内折扣、优惠券、秒杀都行。2024年7月, 英国站某服装卖家有一批过季T恤,放了7个月,她搞了“买一送一”活动,配合站外Deal网站引流,30天清掉了60%库存,虽然利润低,但回笼了资金。她说:“与其让货在仓库吃灰,不如便宜点卖出去,至少能付仓储费。”
变体调整也管用。比如你有红色款卖不掉,但蓝色款好卖,可以把红色款下架,改成蓝色款的变体,增加曝光。2024年Q3, 美国站个美妆卖家就是这么操作的,一批滞销的红色口红通过变体调整,转化率提升了15%,慢慢清掉了库存。
跨平台转卖是“再说说一招”。把亚马逊的库存拿到eBay、Wish上卖,虽然麻烦,但能挽回点损失。有卖家用第三方物流工具,把亚马逊的货直接发到海外仓,在eBay上架,虽然利润低,但总比被捐赠强。
亚马逊的“小心机”:新规背后的仓储空间争夺战
为啥亚马逊突然严打老化库存?表面看是“清理仓库”,深层次其实是“抢空间”。今年Prime Day刚过黑五、圣诞备货又要来了仓库早就满了。亚马逊2024年Q2的财报显示,仓储成本同比增加了15%,他们肯定不想再为“死库存”多花钱。
更明显的是亚马逊在2024年9月推出新规后立刻开放了Q4的仓储容量申请。说白了就是“清走旧的,好放新的”。有行业分析师说:“亚马逊的库存管理,本质上是资本效率的游戏,死库存占着位置,影响他们赚钱,肯定要清。”
对卖家这既是挑战也是机会。腾出仓库空间,才能备新品迎接大促。但前提是你得主动管理库存,别等亚马逊来“清理”你。
收到“移除通知”后 24小时内必须做的三件事
万一真的收到了“即将移除库存”的通知,别慌,24小时内必须做三件事,否则后悔都来不及。
第一,立刻登录卖家中心,确认库存的具体状态和移除时间。别等邮件过期,亚马逊可不会给你留情面。2024年10月,有个卖家主要原因是周末没看邮件,周一发现库存已经被移除,申诉都没用。
第二,检查退货地址是否有效。如果你选了“退回”,地址必须能接收货物,最好提前用这个地址寄个测试包裹,确保能收到。有卖家填了旧地址,后来啊退货丢了亚马逊不负责,只能认亏。
第三,选择处理方式。选“回收”还是“捐赠”,算笔账。回收能拿点钱,捐赠省事但没收益。根据库存价值决定,价值高的选回收,价值低的直接捐赠,省处理费。
别信“躺平”说法:主动管理才能避免“被捐赠”
总有人说“亚马逊规则太严, 躺平算了”,这种想法大错特错。库存管理从来不是“等通知”的事,而是主动出击。有经验的卖家会每周看库存报告,每月预测销量,提前3个月清理滞销品。
2024年Q4, 美国站个户外装备卖家刘先生,用第三方工具监控库存,发现某款帐篷连续两个月销量下降,立刻搞了“站内秒杀+站外直播”,一个月清掉了80%库存,避免了被捐赠。他说:“亚马逊的规则是死的,人是活的,你主动,库存就听你的;你被动,它就坑你。”
数据也证明了主动管理的重要性。亚马逊2024年Q3的行业报告显示, 每周检查库存的卖家,库存周转率比不检查的高40%,被捐赠的概率低60%。这不是运气,是习惯。
未来趋势:FBA规则会越来越严吗?卖家该如何提前布局
从亚马逊近几年的动作看,规则肯定会越来越严。2023年缩短了“超龄库存”的认定时间, 2024年强制捐赠,说不定明年会缩短到“90天未售出就处理”。卖家不能只看眼前,得提前布局。
最关键的,是建立“库存预警机制”。用亚马逊自带的“库存规划”工具, 或者第三方ERP,设置库存周转天数预警,比如“某商品30天没卖,自动提醒”。2024年Q2,有卖家用了这种机制,把库存积压率降低了25%。
再说一个,别把鸡蛋放一个篮子。多平台运营,独立站、TikTok小店都搞起来分散库存压力。2024年Q4,不少亚马逊卖家主要原因是布局了TikTok小店,把滞销库存通过短视频卖爆,反而赚了钱。
亚马逊的FBA规则,就像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规则是战场,库存是武器,卖家是士兵。要想不被“无偿捐赠”,就得吃透规则,主动出击,把库存变成流动的现金,而不是仓库里的累赘。记住慢一步,就可能满盘皆输;快一步,就能绝地反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