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深圳大卖为何狠心砍掉5000万热销产品

5000万营收说砍就砍,这家深圳大卖疯了吗

跨境电商圈里流传着一个让人咋舌的故事。2019年,一家深圳3C大卖有个年入5000万的充电宝产品,卖得风生水起,按理说该加大投入才对。后来啊人家倒好,两年内直接把这条产品线砍到几乎归零,产能全转去做另一个品类。更离谱的是这个决定让公司两年多狂赚近20亿,硬是把一场“豪赌”打成了教科书级别的转型案例。这到底是怎么操作的?

充电宝时代的辉煌, 为何突然刹车

时间拉回2011年,华宝新能在深圳成立,注册资本50万,起步干的是最传统的充电宝ODM业务。那时候跨境电商正赶上黄金期,从1688批发货铺到亚马逊,就能躺着赚钱。华宝新能靠着这波红利, 接到了特斯拉、宝马、超霸电池这些大客户,整个产供销体系越做越顺,2019年充电宝营收直接冲到5005万,理论产能86.5万台,在亚马逊上review数量动不动就上千,成了同行运营的参照模板。

狠心砍掉5000万热销产品!深圳大卖找到新欢2年多赚近20亿
狠心砍掉5000万热销产品!深圳大卖找到新欢2年多赚近20亿

按常理推断,手里有款5000万营收的热销产品,下一步肯定是扩产、冲销量、争取翻倍。但华宝新能的老板们偏偏做了个反直觉的决定:2019年中, 公司悄悄停掉了所有充电宝生产线,相关设备全部转去做便携储能产品。这个操作把圈内人都看懵了——好好的现金流不要,去赌一个当时还小众的品类?

转型的秘密:被平台逼出来的狠心

其实啊,华宝新能早就不满足于做“平台的搬运工”了。虽然充电宝卖得火,但亚马逊平台的抽成像座大山压在头上。数据显示,2018年公司平台费用才899万,到2020年直接飙到1.05亿,两年涨了10倍多。更要命的是 亚马逊收入一度占公司电商总收入的97%,这种依赖让老板们睡不踏实——万一平台政策变天或者收费再涨,整个公司都得跟着完蛋。

更关键的是充电宝这行当太卷了。技术门槛低,竞争对手多,价格战打得一塌糊涂。华宝新能的研发团队早就发现,锂电池便携储能的技术壁垒更高,产品附加值也大得多。2016年他们试水第一款便携储能产品时 就感觉这玩意儿有戏——同样是锂电池储能,便携储能能卖到几千块一个,充电宝才几十块,利润空间差了不是一星半点。

All in 便携储能:一场豪赌还是精准预判

2019年砍掉充电宝的时候, 华宝新能的便携储能营收才2.5亿,不到充电宝的一半。但老板们认准了方向,把所有产能、资源都往这上面砸。后来啊呢?2021年便携储能营收直接干到18.35亿,两年翻了7倍多,而充电宝全年只剩下不到2万的尾货收入。算下来两年多时间总营收近20亿,这波操作简直赚麻了。

有人可能会说这不就是运气好吗?其实背后是实打实的研发投入。华宝新能的研发费用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64.32%, 到2021年底研发技术人员占了员工总数的22.93%,核心团队在锂电池领域平均干了20多年。靠着这些硬核技术, 他们的便携储能产品拿下了日本“防灾平安协会推奖”,还成了亚马逊的#1 Best Seller,连Anker都眼红,偷偷投放“Jackery”的品牌词来蹭流量。

平台依赖症下 谁在裸泳

华宝新能的转型,戳中了跨境电商行业的一个痛点:过度依赖平台。很多大卖把鸡蛋都放在亚马逊一个篮子里平台一涨价就哭爹喊娘。比如2022年就有深圳大卖上市后连连亏损,一季度亏了9300万,还有9300万货款收不回来。反观华宝新能, 在砍掉充电宝的一边,悄悄布局了独立站和海外社交媒体——INS15万粉丝,FB13万粉丝,TikTok才做不久就有8万粉丝14万点赞,私域流量越做越稳。

更绝的是他们没把所有宝都押在亚马逊。2021年上半年, 亚马逊收入占比已经从97%降到63%,还和HomeDepot、Lowe’s这些垂直平台,以及JVC、Canon等大牌合作起来。渠道一多元化,抗风险能力立马就不一样了。今年PrimeDay他们照样霸榜亚马逊各站点BSR,但谁也不敢说他们还“离不开平台”了。

战略眼光的毒辣:砍掉的是现在 抓住的是未来

回过头看,2019年那个砍掉5000万营收的决定,实在太毒了。当时跨境电商圈里大家都忙着冲销量、冲排名,谁舍得放弃到嘴的肥肉?但华宝新能的老板们看到了更远的未来:充电宝的红利期快到头了 而便携储能因为户外经济、应急需求增长,市场空间只会越来越大。

事实也证明他们的判断是对的。2020年以来 他们的便携储能产品连续两年拿到日本“防灾平安协会推奖”,2021年还拿了日本亚马逊年度创新品牌奖,连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都报道过。太阳能板产品线更是夸张,2021年收入4.4亿,接近2019年的30倍。这些成绩,都是当初“狠心砍掉”换来的。

行业警示:别让热销产品成了“舒适区”

华宝新能的故事给所有跨境电商卖家提了个醒:别被眼前的热销产品迷了眼。很多卖家手里有个爆款就沾沾自喜, 疯狂扩产,后来啊要么被平台规则卡脖子,要么被卷入价格战,再说说赚的都是辛苦钱。华宝新能当初要是守着充电宝不放,说不定现在还在为平台抽成发愁,哪有底气去冲击创业板上市?

当然也不是所有卖家都能复制这种“断臂求生”的勇气。转型需要技术积累、资金实力,更需要对行业趋势的精准判断。但至少, 华宝新能证明了:在跨境电商这个变化极快的行业里及时砍掉没有未来的业务,比死守着“热销产品”的虚名更重要。

写在再说说:真正的狠, 是对自己下得了手

跨境电商这些年,见过太多大起大落。有人靠一个爆款年入千万,也有人守着旧模式一夜归零。华宝新能的故事里 最让人佩服的不是赚了多少钱,而是“狠心砍掉5000万营收”的决断力——这需要多大的勇气?毕竟放弃的是已经看到现金流的业务,赌的是一个不确定的未来。

但商业的本质不就是如此吗?在别人贪婪时恐惧,在别人恐惧时贪婪。华宝新能用两年20亿的业绩证明,有时候最狠的决定,反而能带来最甜的后来啊。那些还在为平台依赖、 产品同质化发愁的大卖们,或许该好好琢磨琢磨:你的“5000万热销产品”,是不是也到了该砍掉的时候?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535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