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欧美多地集体罢工,大量卖家货物滞留港口怎么办

欧美罢工潮:一场没完没了的物流噩梦

最近跨境圈都在传一句话:今年旺季, 不备货是等死,备货是找死。这话听着夸张,但看看欧美那边的架势,还真有点道理。英国码头工人罢工投票92%支持率, 德国汉莎航空员工罢工取消上千航班,美国加州奥克兰港卡车司机堵门,集装箱堆得比山还高。这哪是罢工啊,简直就是给全球供应链使绊子,一脚踢在跨境卖家的腰眼上。

更让人头疼的是这罢工不是一天两天的事。英国铁路工人24小时罢工刚过 机车工程师和消防员又要接着来;美国洛杉矶港和长滩港的船队排到81艘,铁路集装箱等7天都算快的;亚洲到欧洲的航线准班率才20%,船公司说“运力紧张”,说白了就是船在港口堵着动不了。你说急不急?货发不出去,库存告急,旺季订单飞了运费还蹭蹭涨,这日子没法过了。

失控!欧美多地集体罢工,大批卖家货物滞留港口
失控!欧美多地集体罢工,大批卖家货物滞留港口

通胀是导火索,但不止于工资

为啥欧美突然掀起“罢工风暴”?表面看是工资问题。英国铁路工人要涨7%,公司只肯给3%,工人不干了:“物价涨成这样,工资不涨,喝西北风吗?”德国航空员工要9.5%的涨幅,理由也简单:一杯咖啡都要5欧元了工资不涨,生活都成问题。比利时7万人上街举标语“提高薪资”“停止消费税”, 法国、意大利机场员工轮番罢工,核心诉求都一样——通胀太狠,钱包扛不住了。

但往深了挖,罢工哪只是工资的事儿?疫情这几年, 全球供应链早就千疮百孔,港口缺人、码头缺设备、卡车司机不够用,这些问题没解决,工人一罢工,整个系统直接瘫痪。英国费力克斯托港罢工, 集装箱堆在港里没人搬;美国奥克兰港卡车司机罢工,集装箱数量翻倍,等船时间飙到26.5天。说白了罢工只是压垮供应链的再说说一根稻草,前面早就漏得不成样了。

港口瘫痪:不只是等船那么简单

洛杉矶港和长滩港:美国西海岸的“堵点之王”

美国跨境卖家最怕听到两个名字:洛杉矶港、长滩港。这两个港口加起来处理全美一半的集装箱货运,罢工、拥堵、罢工、拥堵,循环播放。7月26日的数据显示,两港外等船的船只有81艘,洛杉矶港铁路集装箱等7天长滩港要等9天。货到了港进不去,仓库里没货发,卖家只能眼睁睁看着订单取消,差评刷屏。

更绝的是港口罢工还连带地面运输瘫痪。加州奥克兰港爆发卡车司机罢工,集装箱直接堵在码头,外面想进去的货进不去,里面想出来的出不来。有卖家反馈,原本15天能到的货,硬是拖了一个月,客户直接申请退款,钱货两空。

英国费力克斯托港:罢工投票92%支持,工人都急了

英国这边也没好到哪里去。费力克斯托港是英国最大集装箱港口,处理全国48%的货物。码头工人罢工投票,92%的人支持——这比例高得吓人,说明工人是真憋不住了。为啥这么拼?工资跟不上通胀,工作量没少,还要面对随时可能被裁员的风险。罢工一起,港口直接停摆,英国本地的超市货架都空了跨境卖家的货更别想动。

英国铁路也没闲着。5000名铁路司机24小时罢工,火车停运,铁路货运跟着瘫痪。有做亚马逊FBA的卖家说 原本靠铁路转运的货,直接卡在半路,FBA仓补不进去,Listing变缺货,广告费白烧了。

卖家自救:囤货还是分散渠道?

少量多次:旺季出货的保守策略

面对这混乱局面很多卖家第一反应是:提前囤货。但“提前”这个词,现在听着就让人冒冷汗。提前多久?提前1个月?万一罢工持续2个月呢?提前2个月?资金压力大,库存周转率低,万一卖不掉,货砸手里更亏。所以现在更流行“少量多次”策略——别想着一次发够3个月的量, 分批发,每周发一批,就算卡住了损失也小。

有深圳的3C卖家分享经验:原本旺季前2个月就备足货, 现在改成每10天发一批空运,虽然运费贵点,但时效稳定,Listing不断货。算下来运费成本涨了20%,但销量没降,利润反而比海运卡货时高15%。这波操作,叫“时效换利润”。

多渠道并行:别把鸡蛋放一个篮子里

还有更狠的,直接把渠道拆开。原来只走海运的,现在加空运、铁路、甚至中欧班列。有做家居的卖家,把货分成三份:海运走美西,铁路走美东,空运走紧急补货。虽然管理起来麻烦,但万一其中一个渠道罢工,再说一个两个还能顶上。

更绝的是开发欧洲本地仓。波兰、德国的小仓库,现在成了香饽饽。货先发到欧洲本地仓,客户下单后直接从当地发货,时效3天比海运快一个月。有服装卖家在波兰租了个500平米的小仓, 8月旺季期间,物流时效从30天缩短到3天复购率直接从20%涨到35%。这波叫“近水楼台先得月”。

物流商筛选:谁能在混乱中靠谱?

现在物流圈流行一句话:以前比价格,现在比抗风险。以前选物流商就看谁便宜,现在得看谁有应急方案,谁有罢工预案,谁能在港口堵货时还能调车、调人。

有杭州的电子卖家, 今年换了个物流商,对方专门有“罢工应急小组”:港口罢工时直接把货转到备用港口;铁路罢工时改用卡车短驳;船期延误时能协调到下一班优先装船。后来啊8月旺季,他家物流时效延误率只有5%,同行平均是20%。合作三个月,店铺转化率提升了18%。这钱花得值,叫“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

行业争议:提前囤货是明智还是冒险?

说到囤货,跨境圈吵翻了天。一方说:“旺季就那几个月,现在不备货,到时候断货,哭都来不及。”另一方说:“现在这形势,囤货等于赌博,万一罢工持续半年,货压在港口,资金链断了更完蛋。”

两派都有道理。支持囤货的, 举了个例子:深圳某大卖,去年旺季前囤了3个月的货,后来啊罢工持续1个半月,他家货刚好在罢工前到港,没受影响,销量翻倍。反对囤货的, 也举个反例:广州某中小卖家,今年6月提前囤了2万件货,后来啊7月罢工,货卡在洛杉矶港,8月旺季Listing缺货,直接亏了30万。

其实关键看两点:资金实力和产品周转速度。资金雄厚、周转快的,可以适当囤货;资金紧张、产品卖得慢的,还是“少量多次”更稳妥。没有绝对的对错,只有适不适合自己。

未来几个月:物流涨价潮会停吗?

罢工持续,港口拥堵,运费肯定要涨。有航运公司内部人士透露,8月美西航线运费已经涨了15%,9月可能再涨20%。欧洲航线更惨,亚洲到欧洲的海运费,从6月的1000美元/集装箱,涨到现在的1800美元,还在涨。

卖家怎么办?有人选择涨价。有做家居的卖家,把产品价格提了10%,销量只降了5%,利润反而涨了。有人选择优化产品,去掉大体积、高重量的SKU,改做小件轻量产品,运费成本低,涨价空间大。还有的干脆转向东南亚市场,避开欧美罢工潮,开发越南、印尼的客户,虽然利润薄点,但物流稳。

Clarksons Research的数据显示, 全球37.9%的船舶运力被困在港口,供应链混乱可能持续到年底。这意味着,物流涨价、时效延误,短期内不会好转。卖家只能咬着牙适应:要么涨价,要么降本,要么换市场,总不能干等着。

写在再说说:在混乱中找机会

这波欧美罢工潮, 对跨境卖家是危机,也是转机。危机是物流成本涨、时效慢、库存风险大;转机是能扛过去的卖家,竞争对手会减少,市场份额反而能扩大。有深圳的卖家说:“去年同行主要原因是罢工亏钱,我们靠空运稳住销量,今年旺季,排名直接冲到类目前十。”

所以别光抱怨, 赶紧动起来:查物流商的罢工预案,算好“少量多次”的发货节奏,看看能不能开发点新渠道。保命要紧,但也别忘了混乱中藏着机会,谁能先抓住谁就能笑到再说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535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