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GTC2022全新升级,向海而行

从“小打小闹”到“巨舰出海”,GTC2022动了谁的奶酪?

提到“出海”,这两年你脑子里会冒出什么词?是“内卷”“红利”,还是“合规”“本地化”?说实话, 2018年第一届GTC全球流量大会在深圳办的时候,大家聊出海还停留在“App下载量”“用户增长”这些朴素的指标,那时候能往海外卖货、把游戏推到海外榜单,就已经算“成功出海”。可到了2022年, 再聊出海,你会发现玩法完全变了——SHEIN能在美国快时尚市场硬刚亚马逊,TikTok能带着全球年轻人跳同支舞,安克创新的充电插头能在欧洲卖成“网红”……这些案例背后是整个出海产业链的升级,也是GTC2022喊出“向海而行”的底气。

那些年,中国企业在出海路上踩过的坑

你敢信吗?2019年有家做工具类App的团队, 产品在东南亚下载量破百万,后来啊主要原因是没搞懂当地数据隐私法,一夜之间被苹果商店下架,血本无归。还有2020年做跨境电商的商家, 囤了一堆“疫情期间爆品”发往欧洲,后来啊疫情结束,货全砸在仓库里亏损上千万。这些故事在GTC2022的“出海人故事会”专场里被不少老从业者当成反面教材讲出来。他们发现, 早期出海靠“胆子大”就能吃肉,现在不行了——政策在变,用户习惯在变,甚至连“流量”的定义都在变。GTC2022的升级,说白了就是帮大家把“踩坑经验”变成“避坑指南”。

向海而行!全新升级的GTC2022正踏浪而来你准备好了吗
向海而行!全新升级的GTC2022正踏浪而来你准备好了吗

7500平米的“深蓝对接区”, 这次升级不止是场地变大

前几届GTC都在深圳大中华喜来登酒店办,场地不大,每次都挤得人贴人。2022年突然挪到福田会展中心6号馆,面积直接拉到7500平米,近200个展位,这是什么概念?相当于把3个足球场那么大的空间,全塞满了出海相关的“宝贝”。V区和A区展位早在8月就售罄了B区和C区还挤着排队的企业。为什么这么疯?主要原因是展位不只是摆个摊位那么简单——V区的展商能搭“元宇宙展厅”, 用户戴着VR眼镜就能逛你的3D展位;A区的展商能做“独立展商详情页”,上面挂着你的产品视频、海外客户案例,连商机收集按钮都帮你定制好了。说白了7500平米不只是场地,是给出海企业搭的“数字跳板”。

V区&A区售罄背后的“流量焦虑”

有个做跨境家居的品牌负责人跟我说 他们2021年参加GTC,在普通展区待了两天只加了20个客户,还都是“随便看看”的。2022年咬咬牙订了V区展位, 花了3个月搭元宇宙展厅,后来啊展会期间,线上展厅访问量破5万,线下对接了47个精准客户,其中3个当场签了合同。他说:“以前出海是‘大海捞针’,现在GTC的展区就像‘渔网’,能帮你把鱼群围起来。”这种“流量焦虑”, 几乎所有出海企业都有——国内流量贵得吓人,海外市场又摸不着门,GTC2022的展区升级,其实就是帮企业把“流量焦虑”变成“流量抓手”。

分论坛“扎堆”开,是“干货”还是“内卷”?

这次GTC2022搞了4个分论坛, 音视频社交、跨境电商、短视频直播、游戏对接,每个论坛都塞得满满当当。有人吐槽:“分论坛多到根本跑不过来是不是凑数?”但如果你真去蹲一天会发现完全不是那么回事。跨境电商沙龙上, 有个讲东南亚市场的专家,把越南、印尼、菲律宾的消费者画像、支付习惯、物流坑位,掰开揉碎了讲,连“哪个国家的用户更喜欢粉色包装”这种细节都列了出来;游戏对接会里某家国产SLG游戏厂商分享了他们怎么通过“本地化运营”把欧洲用户留存率从20%提到45%。这些内容不是“空谈理论”,是“实战手册”,难怪有人说:“GTC的分论坛,是给出海企业开的‘救命课’。”

从“听故事”到“找答案”, 分论坛的“反套路”设计

2022年10月27日下午的跨境电商沙龙上,有个环节叫“企业吐槽大会”,有家企业站起来说:“我们发往德国的货,被扣了半个月,理由是‘CE认证不全’,损失了30万。”台下立刻有做认证服务的机构举手:“我们下周刚好有德国认证专场,可以免费帮你看看资料。”这种“吐槽-解决”的模式,贯穿了整个分论坛。GTC2022的团队说他们发现企业参会不是来“听故事”的,是来“找答案”的——你的货被扣了?这里有物流专家;你的用户留不住?这里有运营大佬;你没钱打广告?这里有投行对接。这种“反套路”设计,让分论坛成了“问题解决中心”,难怪企业愿意跑断腿也要去。

鲸鸣奖不是“走过场”, 那些出海标杆的“独门秘籍”

每年GTC都会办“鲸鸣奖”,给出海企业颁奖。有人觉得这就是“颁奖晚会”,图个热闹。但如果你翻翻2022年的获奖名单, 会发现全是“狠角色”:SHEIN不是主要原因是“卖得多”获奖,是主要原因是他们用“小单快反”模式把快时尚供应链做到了极致;安克创新不是主要原因是“产品好”获奖,是主要原因是他们在欧美建了本地化售后团队,退货率比同行低一半;还有个做工具App的“小众品牌”,获奖理由是“把隐私政策翻译成了23种语言,连冰岛语都覆盖了”。这些获奖企业的“独门秘籍”, 其实藏着整个出海行业的升级密码——从“野蛮生长”到“精耕细作”,GTC2022用鲸鸣奖告诉所有人:出海不是“跑得快”,是“走得稳”。

“生而全球化”的00后企业, 给传统出海人上了一课

2022年GTC上,有个叫“元气森林海外版”的品牌特别火。他们2019年成立,没在国内市场发力,直接把产品卖到了日本、美国,现在海外营收占比超过60%。创始人分享说:“我们团队平均年龄28岁,没人觉得‘出海’是件‘大事’,就像开个淘宝店一样自然。”这种“生而全球化”的思维,让很多传统企业坐不住了。有个做了20年家电的老总跟我说:“我们以前出海, 是先把国内产品翻译成英文,拿到海外卖;现在发现,得从产品设计阶段就考虑海外用户的需求——电压、插座、甚至说明书字体大小。”GTC2022就像个“思维碰撞场”,让“老出海人”和“新全球化势力”坐在一起,互相“取经”。

“向海而行”不是“单打独斗”, GTC2022的“舰队编队”逻辑

2022年出海圈有个热词叫“生态”,大家都说“单打独斗不行,得抱团”。但怎么抱团?GTC2022给了答案:他们联合了20多家行业协会、 10家云服务商、50家物流公司,搞了个“出海舰队编队”——你要做合规?这里有律所对接;你需要服务器?这里有阿里云、腾讯云的专属折扣;你想找海外KOL?这里有MCN资源库。有个做智能手表的企业负责人说:“我们2022年通过GTC对接了3家海外分销商, 现在每个月的订单量翻了3倍,这种‘舰队编队’的力量,自己根本搞不定。”GTC2022的升级, 本质上是把“个人英雄主义”变成了“集体作战”,让每个出海企业都能“借船出海”。

从“报名参会”到“长期合作”, 那些被“圈粉”的老朋友

有个数据挺有意思:2022年GTC的参展企业里60%都是老客户,有的连续5年都来。深圳某跨境电商公司从2018年第一届GTC就开始参展, 一开始是找个角落摆个展位,2022年直接订了两个展位,还赞助了“跨境电商沙龙”专场。负责人说:“第一次来是为了‘找客户’, 现在是为了‘找朋友’——这里有做支付的老周,有做物流的老李,大家平时群里聊天遇到问题互相帮忙,这种‘人脉资源’比展位本身值钱多了。”GTC2022早就不是“一次性展会”, 而是成了出海企业的“长期俱乐部”,这种“情感绑定”,才是最牛的“流量密码”。

当“元宇宙展厅”遇上“出海”, GTC2022的“数字跳板”

2022年元宇宙概念火出圈,GTC2022也没跟风,而是把元宇宙做成了“实用工具”。他们给参展企业提供了“元宇宙展厅”定制服务, 用户不用到现场,戴着VR眼镜就能逛展,还能和展商“面对面”交流。有个做VR游戏的企业试用了这个功能, 展会期间,他们的元宇宙展厅吸引了2万次访问,其中30%的用户来自海外直接促成了5个海外代理合作。更绝的是这些元宇宙展会结束后不会“消失”,会一直在线,相当于给企业建了个“永不落幕的出海展厅”。这种“数字跳板”, 让中小企业也能“玩得起”元宇宙,难怪有人说:“GTC2022把‘高大上’的元宇宙,做成了出海企业的‘标配’。”

私有化部署背后的“平安牌”,为什么大企业都爱“闷声干”?

2022年数据平安法出台后很多大企业对“云服务”有了顾虑——数据放上去,平安吗?GTC2022的解决方案是“私有化部署”。他们给参展企业提供了一整套私有化活动管理系统, 支持阿里云、腾讯云、AWS,数据完全掌握在企业自己手里。某大型跨境电商集团2022年就用了这套系统, 把全球10个分公司的活动数据整合到了一起,既方便管理,又不用担心泄露。负责人说:“以前搞海外活动,数据像‘散沙’,现在通过私有化部署,我们把‘散沙’变成了‘堡垒’。”这种“平安牌”,打中了大企业的痛点,难怪他们愿意为这个功能多花几十万。

早鸟票“0元抢”的背后 GTC2022的“普惠”逻辑

2022年GTC2022的早鸟票有个“骚操作”——8月29日前扫码,0元就能领原价99元的展区通票。很多人觉得“天上掉馅饼”,其实这是GTC2022的“普惠”策略。他们发现,很多中小企业想出海,但预算有限,连展位费都舍不得花,干脆放弃了。0元票等于给这些企业“开了个口子”——让你免费进来 看看行业趋势,对接点资源,说不定就能找到“破局点”。有个做3C配件的小微企业老板, 就是0元票进来的,在展区随便逛逛,认识了做海外仓储的朋友,现在每个月能发3个集装箱的货到欧洲。他说:“要是没有这个0元票,我可能连GTC的门都不会进,更别说找到这条‘生路’了。”

从“观望”到“行动”,那些被“逼”着出海的小微企业

2022年国内电商内卷到什么程度?连卖“袜子”的都在打价格战。深圳有家做家居日用品的小微企业, 2022年上半年差点倒闭,老板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用0元票参加了GTC2022。在跨境电商沙龙上,他听到讲“拉美市场蓝海”的分享,突然意识到——国内卷不动,能不能往南美跑?回来后 他找GTC对接了巴西的本土电商平台,把产品翻译成葡萄牙语,调整了包装,没想到3个月后巴西订单量占了公司总营收的40%。他说:“以前总觉得出海是大企业的事, 现在发现,小微企业也能‘弯道超车’,GTC2022就是那个‘推手’。”

“向海而行”不是“终点”, 是“起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534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