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亚马逊近期是否再次出现大规模封号潮

封号潮阴影未散?巴基斯坦13500账号集体“消失”

跨境圈里的老卖家最近总盯着巴基斯坦站的动态, 不是想开拓新市场,而是心里发慌——2022年8月,亚马逊突然封禁了13500多个巴基斯坦卖家账号,消息传出来时不少人的手机弹窗群里炸了锅。这些被封的卖家主要集中在MianChannu和Sahiwal两个城市, 亚马逊干脆把这两个地方标记成“欺诈红区”,连IP地址都锁了。要知道, 巴基斯坦站是亚马逊2021年5月才刚开放的第三方平台,按MarketplacePulse的报告,这地方已经成了中国之后的第二大卖家国,没想到刚跑起来就被平台“当头一棒”。

四种“骚操作”,把亚马逊当“提款机”

为啥巴基斯坦卖家会被集体清退?扒开来看,这些人的操作一个比一个“野”。第一种叫“虚假跟踪”,当地卖家管它叫“Kabootar”,其实就是瞎编物流单号。亚马逊规定14天内资金会记到卖家账户, 他们就敢给买家发10到15天的虚假发货承诺,钱一到手根本不发货,等14天资金解冻直接提现。据圈内知情人士透露,巴基斯坦有些卖家靠这招已经骗了数千美元,直到亚马逊的算法盯上异常物流轨迹。

亚马逊封号潮再袭?大卖索评信被曝,上万卖家账号被封!
亚马逊封号潮再袭?大卖索评信被曝,上万卖家账号被封!

第二种更损,叫“转售套利”。这些卖家用美国注册公司的信息开店铺, 再给自己搞个Amazon Business Prime买家账户,下单时直接从山姆会员店、沃尔玛这些地方用买家地址买货,转手卖给亚马逊上的消费者。等于说亚马逊成了他们的“中间商”, 原品牌方还以为自己的产品卖得好,实际利润全被中间商赚走,平台规则被搅得天翻地覆。

第三种是“被黑预付卡”,业内叫“Carding”。他们在暗网花100到200美元买被盗的信用卡信息, 卡号、CVV、到期日期全套齐全,然后用这些卡买亚马逊礼品卡再转卖,钱一转手就跑,亚马逊想追查都难。更绝的是第四种“销售税欺诈”, 他们用美国公司的EIN注册Amazon Business Prime,享受30天免费试用和免税政策,然后在扣税截止前29天注销账户,换个信息再注册,年底所有税款全落在被注册的美国公司头上,自己屁事没有。

中国卖家:从“索评信”到合规生死线

巴基斯坦卖家这边“塌方”还没完,中国卖家圈又出事了。2022年8月, 海外社交媒体上有人曝光了一封深圳大发的索评信,内容写着“发送订单和评论截图到指定邮箱,兑现20美元礼品卡,评论生效48小时内发卡”。乍一看好像没提“好评”两个字, 但去年华尔街日报点名的那封索评信也是这套话术,后来啊直接成了2021年封号潮的导火索。

华尔街日报点名之后大卖为何还敢顶风?

2021年4月末, 帕拓逊旗下品牌店铺被封,像第一块多米诺骨牌倒下接着3000多个卖家账号、600多个中国品牌遭殃,跨境圈人人自危。当时亚马逊明确说封号主因是“操纵评论”,其中礼品卡索评是重灾区。按理说应该长记性,可2022年这封索评信又被曝光,不少卖家直呼“大卖胆子也太大了”。

有卖家在群里分析,可能是业绩压力逼的。2022年亚马逊流量下滑,广告费涨了30%,不靠刷单索评根本冲不起来。某深圳大卖的运营私下说:“新品上架前两周没单,listing就废了合规的自然评论哪有那么快?”但亚马逊的稽查系统可不是吃素的, 去年被封的某家居大卖,账号是用法人身份证注册的,从未违规过照样收到封号邮件,解封时连法人联系不上,营业执照注销,账号直接作废。

更麻烦的是 自发货卖家最近也收到“违反直送政策”的封号通知,看来亚马逊要把触角伸到这块了。有广州的自发货卖家吐槽:“之前用虚拟仓发货, 现在平台要求提供真实库存证明,货压在国内发不过去,只能等死。”

被封账号的“复活”迷局:有人等来解封,有人永久沉寂

账号被封了能不能救?跨境圈里说法不一。2021年被封的某3C大卖, 花了半年时间找服务商申诉,提供了完整的采购合同、物流单、质检报告,2022年初终于解封,但 listing排名掉了大半,元气大伤。另一家做户外家具的大卖就没这么好运, 账号被停了300多天法人联系不上,营业执照早就注销,亚马逊直接判定“无法验证身份”,账号永久沉寂。

合规不是“选择题”, 而是“生存题”

亚马逊的规则像迷宫,但有一条路绝对不能走——虚假评论。2022年合规化之后有卖家发现,不做手脚的listing反而活得久。深圳某卖家改走“白帽路线”, 把广告预算从刷单的钱里省下来投站内广告,优化详情页视频,真实问测评,后来啊自然流量提升了20%,转化率从3%涨到了5.2%。他说:“以前靠刷单冲到首页,三天就被下架;现在慢慢养,虽然慢,但稳。”

税务合规也是大坑。有杭州卖家用“朋友的公司信息”注册账号,被亚马逊查出税务信息不实连带所有资金冻结。后来找专业财税公司梳理,补缴税款+罚款花了20多万,才把账号要回来。亚马逊2022年加大了税务稽查力度, 美国各州的销售税法越来越严,注册公司时用EIN免税的操作,现在基本行不通了。

2023年亚马逊的“稽刀”更锋利?卖家如何避开“雷区”

从巴基斯坦到中国, 从虚假评论到税务欺诈,亚马逊的封号潮不是“ 出现”,而是“常态化”了。2023年,平台的AI稽查系统升级了能识别异常物流轨迹、关联账号、虚假评论关键词。有服务商内部人士透露,现在亚马逊封号前会发“警告邮件”,但很多卖家没当回事,等收到停用通知就晚了。

差异化策略:别跟“作弊者”比速度, 要比“耐力”

跨境圈总有人想走捷径,但合规才是再说说的护城河。做产品差异化比刷单靠谱得多, 深圳某卖家卖“可折叠太阳能充电宝”,加了防摔设计和快充协议,价格比同类高30%,但主要原因是解决了用户痛点,自然评论堆起来比刷单还快。还有卖家做“场景化营销”,在listing里放用户使用视频,真实感爆棚,点击率提升了15%。

账号管理也得精细化。别把所有鸡蛋放一个篮子里 用不同公司注册2-3个账号,但千万别关联——IP地址、电脑设备、法人信息都要分开。有广州卖家做了“账号矩阵”,一个账号做利润款,一个账号冲流量,即使一个被封,另一个还能顶着。

物流监控现在成了必修课。用亚马逊官方物流虽然贵,但不会出现虚假跟踪问题。做自发货的,一定要绑定真实物流渠道,上传实时单号,别再用“虚拟发货”糊弄系统。2022年被封的某服装卖家,就是用虚假物流单号被买家投诉,连带整个账号被查。

亚马逊的规则像天气预报, 永远猜不准下一秒是晴是雨,但手里攥着合规的“雨伞”,总能少淋点雨。跨境生意不是百米冲刺, 是马拉松,那些想靠作弊抄近道的,迟早会被平台淘汰;而一步一个脚印打磨产品、守住底线的卖家,才能笑到再说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534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