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做TikTok泰国小店,30天内卖家销售额能突破60万吗
初入TikTok泰国小店,30天60万销售额是神话还是现实?
最近跨境圈疯传一个案例:新手卖家Jason在TikTok泰国小店开业30天 销售额干到330万泰铢,折合人民币60多万。消息一出来 不少人坐不住了——这速度比在东南亚蹲守Shopee爆单还猛,难道TikTok泰国小店的流量红利真的大到离谱?
但你先别急着关店辞职冲进去。有人靠这个打法赚翻了也有人亏得裤衩都不剩。60万销售额到底是运气使然还是能复制的方法论?今天咱们掰开揉碎了聊,看看初入TikTok泰国小店的卖家,到底能不能在30天内啃下这块肥肉。

Jason的60万:不是神话,是“特定条件”下的产物
先说说Jason这个案例。据疯人院李社长透露,Jason不是靠短视频或直播起量,而是死磕达人带货。他在TikTok泰国小店后台的达人广场里筛选了一批本地达人, 粉丝量不用特别大,但带货数据得过硬——平均播放量高、转化率能打。然后通过联盟营销后台直接合作,让达人拍产品使用场景,挂上小黄车。
关键数据:他选的是家居类高性价比跑量产品, 单价不高但复购率强,比如那种能旋转360度的花洒头、电动卫生纸架,在国内某宝9块9包邮的东西,在泰国能卖到30-100美元。达人佣金给得也不低,但架不住销量猛,30天卖了330万泰铢。
但这里有个隐藏前提:Jason本身有东南亚供应链资源, 拿货价压得极低,达人带货的佣金和平台补贴加起来他净利润至少有20万人民币。而且他做的是“达人矩阵”,不是单打独斗,一边对接了20多个本地达人,分散了风险。
所以别光盯着60万看,你得问自己:有靠谱的供应链吗?能搞定本地达人资源吗?COD补贴政策能薅多久?这三个问题任何一个卡住60万就是个传说。
新手必踩的坑:流量红利褪去后 “白嫖”时代结束了
早期玩TikTok东南亚的卖家都懂,那时候随便拍个产品展示视频,挂个独立站链接,就能等订单上门。那时候平台缺内容,缺卖家,流量随便导。但现在不一样了——TikTok泰国小店后台的达人联系方式已经全部隐藏, 李社长说:“有流量的地方就会有生意,TikTok虽然是个社交平台,但慢慢具备了商业化价值,后期肯定会限制流量导出。”
更现实的问题是现在做TikTok泰国小店的卖家太多了同质化竞争严重。你拍个“解压玩具”视频,可能500个同行也在拍;你找达人带货,达人报价直接翻倍。李社长见过一个新手卖家, 盲目铺了240个产品,后来啊30天就出5单,退货率还高达30%,再说说亏了几千块保证金。
还有选品误区。很多人觉得“新奇特”就能爆,比如鲁班锁,视频拍出来播放量10万+,但用户看完就划走了购物欲望极低。东南亚消费者更认“刚需+低价”,雨季的雨具、节日的礼品、家居小神器,这些才是能跑量的品类。
所以如果你是纯小白,没有任何跨境经验,也没做过供应链,别信那些“30天躺赚”的忽悠。现在入场,光靠“运气”和“热情”,大概率会成为炮灰。
漏斗四步爆单法:李社长实测能打的实操攻略
那有没有相对稳妥的打法?有。李社长根据东南亚TikTok卖家的实战经验, 了一套“漏斗四步爆单法”,虽然不能保证60万,但对新手30天内实现5-10万销售额,还是很有希望的。
第一步:店群&达人矩阵账号群,别把鸡蛋放一个篮子
别想着单店打天下。李社长建议新手至少开3-5个店铺,同步测试不同产品。比如A店测家居用品,B店测美妆工具,C店测零食饮料。哪个店铺出单率高,就集中资源砸那个。
账号也是同理。除了店铺号,还要做达人矩阵账号——用个人号发产品使用场景,混剪爆款视频,吸引精准粉丝。这些账号后期可以直接给店铺导流,还能在达人广场里“自卖自夸”,降低对外部达人的依赖。
Jason其实也这么干过 他早期用3个店铺号一边测试家居产品,其中一个店铺的“电动卫生纸架”视频爆了播放量80万,直接带动店铺单日出单200+。
第二步:急速铺货法, 抓住平台的“流量倾斜”窗口
TikTok泰国小店现在对新品有流量倾斜,李社长实测发现,每天上新240个产品,确实会有“上产品就出单”的情况。特别是那些标题带“热卖”“新品”“限时折扣”的产品,更容易被推到“猜你喜欢”页面。
但铺货不是瞎铺。要结合小店后台的半月报,看哪些产品搜索量高、加购率高。比如后台数据显示“厨房收纳用品”近30天搜索量涨了200%,你就赶紧找同类型产品上架。李社长见过一个卖家,靠铺货30天卖了8万泰铢,虽然不多,但至少把店铺权重做起来了。
注意:铺货只是“启动阶段”,不能一直靠它。李社长说:“铺货能激活店铺,但做不了增量。之后必须精细化运营,不然就是昙花一现。”
第三步:混剪爆款视频, 15秒让用户“非买不可”
TikTok用户的注意力只有3秒,视频前1-3秒必须炸。李社长的建议是:直接展示产品使用后的效果——比如“旋转花洒头”的视频, 开头就拍水流从细线变成水柱的瞬间,配上“泰国浴室必备!”的字幕。
中间5-8秒讲使用场景:老人洗澡不用弯腰,小孩玩水不溅湿地板。再说说3-5秒强化痛点:“普通花堵?试试这个,一冲就干净!”再加个“点击购物车,今日减50泰铢”的引导。
别用复杂剧情,东南亚用户吃“痛点+解决方案”这一套。李社长团队测试过这种“效果+场景+痛点”的视频,转化率比剧情视频高3倍。
第四步:精耕达人联盟, 把“外部流量”变成“私有流量”
达人带货是TikTok泰国小店的核心,但找达人不能只看粉丝量。李社长说:“后台要重点看‘带货转化率’和‘粉丝互动率’, 有些达人10万粉丝,但一场直播就卖20单,还不如1万粉丝的达人卖100单。”
而且一定要保存好达人的联系方式。现在达人广场的联系方式都隐藏了李社长估计是平台想“卡脖子”——以后可能强制通过平台结算,佣金更高。但如果你有达人微信,就能绕开平台,谈更优惠的合作。
Jason的60万销售额,70%来自他长期合作的5个本地达人。这些达人不仅帮他带货,还给他提供产品改进建议,比如“这个纸架要是再大一点,泰国家庭更喜欢”。
选品生死线:60万销售额的产品密码
不管用什么打法,选品都是绕不开的坎。李社长过三个选品方向,新手可以直接抄作业:
第一,用数据分析工具。比如用“知虾”看TikTok泰国站的热门产品, 或者直接分析小店后台的半月报,找搜索量大、竞争小的品类。李社长有个学员,靠后台数据发现“除螨仪”搜索量暴涨,赶紧上架,30天卖了15万泰铢。
第二,做应季产品。泰国5月到10月是雨季,雨伞、防水鞋套、防潮盒这些产品会爆;4月宋干节,传统服饰、礼品盒需求大。提前1个月布局,能赚一波快钱。
第三,高性价比跑量产品。像前面说的花洒头、卫生纸架,单价不高但复购率高。李社长说:“东南亚消费者对价格敏感, 你卖100美元的智能产品,不如卖20美元的实用产品,走量才是王道。”
反例就是那个做鲁班锁的卖家, 视频播放量10万+,但客单价高,转化率只有0.5%,算下来单天销售额也就1000泰铢,离60万差远了。
政策与红利:抓住TikTok的“扶持窗口”
现在做TikTok泰国小店,政策红利还是挺明显的。比如入驻门槛:如果你有东南亚本地营业执照, 可以直接开本土店,没有的话,满足“近30天Shopee/Lazada销售额5000美金”或“综合绩效4.5以上”,也能开跨境店。
还有COD补贴,把订单设置为货到付款,平台补贴5%。泰国消费者喜欢COD,拒签率虽然高,但有补贴能覆盖部分损失。李社长有个学员,COD订单占比70%,靠补贴少亏了2万泰铢。
不过别指望政策一直这么友好。李社长透露,TikTok可能在下半年限制流量导出,到时候达人合作只能走平台,佣金会涨。而且欧洲、日韩的小店业务也要开了竞争会更激烈。现在入场,还能赶上末班车,再晚可能就只能喝汤了。
直播避坑指南:东南亚直播的“潜规则”
很多卖家觉得直播是“万能钥匙”, 但李社长说:“直播对团队能力要求太高,新手别盲目启动。”特别是泰国直播,和英国完全是两个画风。
语言上,泰国必须用当地语言,哪怕你英语再好,用户也不买账。李社长见过一个卖家, 用英语直播,在线人数1000+,但下单量只有5单;换成泰语主播,同样人数,下单量能到80单。
风格上, 东南亚喜欢“热闹”的直播,主播要喊麦、搞促销,比如“今天这个花洒头,市场价500泰铢,直播间只要299!还送3个过滤头!”英国人喜欢优雅的展示,慢慢介绍产品功能,节奏一快用户就划走。
Jason就没碰直播,他说:“达人带货比直播稳,不用自己养团队,风险低。”如果你非要试,先从“短视频引流+直播间转化”开始,别一上来就搞8小时连续直播,亏死你。
所以说30天60万销售额,不是天方夜谭,但也不是谁都能做到。你得有靠谱的供应链、选对品、玩转达人矩阵,还得抓住政策红利。李社长说得对:“市面上的一贯打法已经远水解不了近渴,卖家只能不断创新,找出适合自己的打法。”
如果你是新手,别被60万冲昏头脑,先定个小目标:30天卖5万。把基础打扎实了60万只是时间问题。但如果你指望“躺赚”,那还是趁早洗洗睡吧——TikTok泰国小店的蛋糕,没那么容易啃。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