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潮汕老板在东南亚日均出单7000
从女装店主到跨境大卖:Tima的东南亚逆袭路
Tima的电商故事,得从大学宿舍说起。大二那年,当同学们还在纠结周末去哪儿玩时他已经抱着电脑在宿舍研究女装网店的运营。第一家店没什么惊天动地的成绩, 却让他摸透了女装品类的供应链逻辑——哪种面料好卖,什么尺码库存周转快,甚至知道哪个时段上新能蹭到自然流量。这段“野路子”成长经历,成了他后来杀入东南亚市场的第一张底牌。
国内卷不动了?90后潮汕仔盯上东南亚
2018年前后国内女装电商早就杀成红海。Tima回忆那时候的状态:“每天睁眼就是看竞品上新, 晚上盯着直通车报表,利润薄得像纸,稍有不慎就亏钱。”他尝试过做差异化,但同行的模仿速度比闪电还快。就在他琢磨要不要换个赛道时 东南亚电商的消息突然多了起来——谷歌和淡马锡的报告说当地电商市场规模已经冲到230亿美元,增速快到吓人。

潮汕人骨子里那股“敢闯”的劲头冒了出来。Tima没急着all in,先花了三个月研究东南亚市场。他翻遍了Shopee的招商手册, 加了十几个当地华商的微信,甚至让在马来西亚留学的朋友帮他拍下商场里卖得最好的女装。后来啊发现:马来西亚华裔消费者喜欢的款式, 和国内二三线城市高度重合;而占人口60%的穆斯林群体,市面上能买到的传统服饰要么设计土气,要么质量差,这分明是块没被开垦的肥沃土地。
女装蓝海?他偏要做“高单价”的冒险
“当时所有人都劝我,东南亚不就是做低价的吗?”Tima提到这里忍不住笑了。但他心里有本账:国内低价内卷的路子,在东南亚根本走不通。当地物流成本比国内高30%,如果卖9.9元的T恤,运费一扣直接亏本。更重要的是 他调研发现马来西亚中产女性月收入约8000林吉特,相当于国内1.2万元,完全有能力为好设计买单。
他带着团队开发的穆斯林改良款长裙入驻Shopee马来西亚站, 定价89元人民币,比当地同类产品贵了50%。没想到上架三天就断货——原来当地传统服饰虽然便宜, 但面料起球、版型臃肿,Tima用雪纺面料搭配收腰剪裁,还加了隐藏口袋,瞬间戳中穆斯林女性的痛点。第一个月就做到月销2万单,客单价是国内女装店的2倍。
日均7000单:大促翻倍的备战秘籍
去年Shopee 9.9大促, Tima的店铺单量直接从日均2000冲到1.4万,翻了整整7倍。秘诀其实很简单,但多数卖家都做不好——他把备货节奏往前挪了两个月。
“很多人觉得大促前两周备货就行,那是找死。”Tima说。他提前三个月就让供应商锁定活动款产能,把首批货直接发到Shopee国内转运仓。9.1就开始预热, 每天在店铺首页挂倒计时海报,还针对马来西亚穆斯林消费者,把斋月常用的金色、绿色元素塞进装修里。最绝的是包装, 每件衣服都配了个印着阿拉伯祝福语的布袋,成本只增加0.5元,买家秀晒图率却提升了20%。
新手卖家没那么多预算怎么办?Tima支了一招:用Shopee平台仓库的一件代发。“去年有个新手卖家, 预算不够压货,就选了5款测试款做一件代发,后来啊有3款爆了现在他月销也稳在5千单。”
菲律宾市场的“意外惊喜”:日韩风比欧美风更吃香
马来西亚站稳脚跟后Tima把目光投向菲律宾。当地人口过亿,20岁以下年轻人占比35%,看起来是个“欧美风”的天下。但团队测品时发现,定价59元的日系学院风衬衫,比定价79元的欧美风通勤装卖得还好。
“菲律宾年轻人其实很懂性价比,他们愿意为设计买单,但对价格敏感。”Tima解释说。他调整策略, 主推带学院风元素的改良款polo衫,面料用冰丝凉感材质,当地30多度的高温下这款衣服直接卖成爆款。现在菲律宾站点贡献了全店30%的销量,客单价比马来西亚还高5元。
本地化不是翻译:用“土味”方法读懂消费者
做跨境的人总说“本地化”,但Tima的做法有点“土”。他让团队全员下载了菲律宾和马来西亚最火的社交软件TikTok,每天刷3小时本地博主的内容。“有次看到马来西亚博主吐槽‘传统长裙没有口袋, 抱孩子不方便’,我们立刻在下一款设计里加了双口袋,销量直接翻倍。”
竞品评论区更是他的“情报库”。他发现菲律宾买家总抱怨“衣服洗三次就变形”, 于是把所有产品洗标改成“机洗不变形”,还在详情页放了个暴力测试视频——用洗衣机搅洗10次衣服版型依旧。这个小细节让退货率从15%降到5%。
从单打独斗到30人团队:他踩过的坑比货还多
刚转战东南亚那会儿, Tima是个“全能选手”:选品、拍照、客服、打包全自己来。有次为了赶大促,三天只睡了10个小时后来啊主要原因是太累填错地址,发了30单货到隔壁城市。“那时候才明白,一个人的精力有限,团队才是关键。”
现在他手下有30号人,选品组、设计组、运营组分工明确。但规模上去了新问题又来了——去年双11,主要原因是备货量预估失误,热销款断货3天损失了近百万销售额。“现在我们用数据分析工具提前3个月预测需求,每个SKU都留10%的平安库存,再也没断过货。”
给新卖家的狠话:别信“躺赚”, 实操才能见真章
当有人问Tima做跨境电商有什么“捷径”时他总会泼冷水:“哪有什么捷径,我踩过的坑能写本书。”他说自己刚入行时 也迷信过“选品工具测款”,后来啊测出来的“爆款”上架后无人问津,后来才知道工具数据有延迟,真正的爆款都在下沉市场。
“建议新手少看理论,多实操。”Tima说“我见过太多卖家研究了一堆运营技巧,后来啊连产品标题都不会优化。不如先花一个月时间,把Shopee市场周报吃透,找出你所在品类的热卖词,再结合供应链选品。记住市场不会骗人,销量才是硬道理。”
潮汕人的基因:敢闯, 更要敢“变”
提到潮汕商人,总绕不开“敢闯”这个词。但Tima觉得,光敢闯不够,还得敢“变”。“我爷爷当年下南洋,靠的是一艘船和胆量;现在我们做跨境,靠的是数据和速度。”他说自己现在每周都要花10小时研究平台新政策, 上个月刚学了用AI工具生成商品视频,点击率比人工做的高了40%。
“潮汕人做生意,从来不是守着一条路走到黑。”Tiva看着办公室墙上贴的东南亚地图, 上面用红笔圈出了马来西亚、菲律宾、越南三个重点市场,“下一步打算去越南试试,听说当地年轻女性对韩系女装需求很大。毕竟有钱赚的地方,就有我们潮汕人。”
写在再说说:流量红利会过去, 产品能力才是护城河
当被问及未来目标时Tima没有提“日均1万单”或者“年销破亿”,而是说:“我想让更多东南亚女性穿上我们设计的衣服,让她们觉得‘这件衣服懂我’。”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