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Shopee退了,Lazada进来了

Shopee欧洲折戟:低价神话在欧洲失灵了

Shopee这波操作,现在想想有点“头铁”。2021年9月,它刚在波兰上线,转头就宣布要进军法国、西班牙,目标直指欧洲电商市场。后来啊呢?2022年3月6日法国站运营才4个月,说关就关;6月14日西班牙站撑了6个月,也跟着歇菜。欧洲市场,Shopee几乎是“闪进闪出”,留下一地鸡毛。这背后到底是东南亚的玩法在欧洲水土不服,还是Shopee自己“步子迈太大”了?

烧钱换流量的套路, 在法国栽了跟头

Shopee在东南亚的成功,说白了就是“赔本赚吆喝”。2019年靠低价引流、砸钱请明星站台,硬是把流量做起来了成了东南亚电商一哥。这套玩法拿到欧洲,以为能复制粘贴,后来啊碰了一鼻子灰。法国市场看着诱人——2021年底人口6750万, GDP2.94万亿美元,互联网普及率95%,网购率84%,5386.5万人会网购。但问题是 法国早有亚马逊、Cdiscount这些“地头蛇”,Shopee上来就搞免配送费、低价促销,本土消费者不买账。

Shopee退,Lazada进
Shopee退,Lazada进

更致命的是Shopee母公司Sea的“金主”腾讯,态度变了。2022年1月4日腾讯直接减持了Sea价值32亿美元的股份。说白了就是看Shopee在欧洲烧钱没烧出后来啊,对它失去信心了。Shopee自己也撑不住了 亏损越滚越大,2021年还在靠融资续命,计划发行股票和可转债券筹63亿美元,后来啊钱没烧到位,市场也没打开,只能撤。

三线开花:精力分散, 顾此失彼

Shopee2021年有点“飘”,一边拉美、欧洲、印度三线扩张。法国站刚上线,又去搞西班牙;欧洲还没站稳,又惦记着印度。后来啊呢?精力全分散了每个市场都没做深。法国站面对亚马逊5.11亿访问量、 Cdiscount1.32亿访问量的碾压,Shopee自己的流量根本不够看。再加上物流跟不上——没有本土仓储,配送慢,退换货麻烦,消费者买一次就不想买了。东南亚那套“低价+流量”的组合拳,在欧洲碰上了“本土根基+用户体验”的铁壁,自然行不通。

Lazada逆向而行:基建先行,欧洲市场稳了?

Shopee撤了腾出来的空档,Lazada盯着呢。2022年Shopee退出欧洲的一边, Lazada宣布要进军欧洲,直接和亚马逊、Zalando硬碰硬。这步棋,Lazada比Shopee走得稳多了。它没急着烧钱抢流量,而是先搞“水电煤”——物流、支付、管理体系,把地基打牢了再说。

阿里在欧洲的物流网络:Lazada的“秘密武器”

Lazada背后有阿里这个“基建狂魔”撑腰。2021年10月到11月, 阿里在欧洲疯狂布局物流:11月在比利时开了欧洲销售转运中心,是同类平台里最大的;波兰罗兹建了1万平方米的物流中心,能辐射捷克、斯洛伐克、奥地利、德国;还投了3000个快递柜,合作伙伴InPost有1.4万个快递柜。这些物流资源,速卖通能用,Lazada也能用。有了这些,国内卖家3天就能把货发到西班牙,7天到法国,效率比Shopee零散找第三方合作高多了。

Shopee在欧洲的物流就是“软肋”——没有自营仓储, 全靠第三方配送,时效没保障,退换货也麻烦。消费者买了个东西,半个月才到,想退又找不到人,谁还愿意买?Lazada不一样,有菜鸟物流打底,配送快、退换货方便,用户体验自然上来了。

支付和本土化:Lazada的“组合拳”

除了物流,支付和本土化管理也是Lazada的强项。在东南亚, Lazada早就和马来西亚TNG、印尼DANA这些本土支付工具深度合作,用户支付习惯摸得透透的。到了欧洲,Lazada肯定也会复制这套打法——和当地主流支付平台合作,让消费者付款像刷微信一样方便。

Shopee在这方面就差远了。在欧洲, 它没自己的支付体系,只能对接信用卡、PayPal这些通用方式,但欧洲本土用户更习惯本地支付,比如法国的CB卡、德国的Giropay,Shopee没覆盖到,支付环节就流失了一大批用户。

管理体系:Lazada更“懂规矩”

Lazada在东南亚就以“规范管理”出名, 产品质量要求高,商家违规审核严。这套拿到欧洲,正合适。欧洲消费者对“正品”“售后”特别看重, Lazada早就有LazMall的正品保障、准时配送、快速退款这些政策,用户信任度高。Shopee呢?为了流量,对商家资质审核松,假货、次货不少,在欧洲这种注重“规矩”的市场,口碑直接崩了。

法国市场的诱惑:5386万网购用户,谁不眼红?

法国为什么成了跨境电商的“兵家必争之地”?数据说话:截至2022年, 法国互联网普及率95%,6412.5万人上网,其中网购率84%,5386.5万人会网购。这5386万人,消费能力强,对跨境商品接受度高,绝对是块大肥肉。亚马逊法国站能拿下5.11亿访问量,Cdiscount有1.32亿,就是主要原因是吃透了这块市场。

Shopee也想吃,但它没“装备”。没有本土仓储,配送慢;没有支付合作,付款不便;没有严格品控,假货多。消费者买一次体验差,第二次就不来了。反观Lazada, 有阿里物流打底,有本土支付支持,有正品保障,这些“装备”一上,自然比Shopee有竞争力。

Shopee的教训:流量神话, 敌不过根基扎实

Shopee在欧洲的失败,给所有想出海的电商平台提了个醒:光靠烧钱抢流量,走不远。东南亚市场可能还吃“低价+流量”这套,但欧洲这种成熟市场,消费者要的是“体验”“效率”“信任”。Shopee强在流量运作,但实体根基不足,物流、支付、本土化全跟不上,自然会被淘汰。

2021年Shopee开通波兰站时 路透社、CNBC都在报道它筹63亿美元的消息,当时都觉得它要“称霸欧洲”,后来啊呢?半年后波兰站也关了。这说明,没有扎实的基础,再多的钱也烧不出市场。Lazada现在走的就是“基建先行”的路, 先把物流、支付、管理体系搞扎实再谈扩张,这比Shopee的“空中楼阁”靠谱多了。

Lazada的机会:欧洲市场,能挖到宝藏吗?

Shopee撤了欧洲市场空出了不少位置。Lazada这时候进场,压力不小,但机会也大。亚马逊、 Zalando虽然强势,但它们也有短板——亚马逊对中小商家不友好,Zalando专注时尚品类,其他品类有空白。Lazada可以主打“全品类+本土化”,用东南亚的经验,结合欧洲的基建,抢占中端市场。

比如 东南亚卖得好的家居用品、3C电子,拿到欧洲,结合Lazada的快速物流和正品保障,应该能受欢迎。再比如针对欧洲消费者注重环保的特点,主打“绿色跨境”“低碳配送”,也能打出差异化。

当然Lazada也不是没有挑战。欧洲市场竞争激烈,本土平台“地头蛇”多,消费者对品牌忠诚度高,Lazada需要时间培养用户习惯。但相比Shopee的“裸奔”,Lazada有阿里的资源支撑,有东南亚的实战经验,胜算大很多。

结局未定:跨境电商, 欧洲战场才刚开始

Shopee退了Lazada进了但这不代表欧洲市场的胜负已定。跨境电商的竞争,从来不是“你退我进”这么简单。Lazada能不能在欧洲站稳脚跟, 还得看它能不能把东南亚的“基建经验”本土化,能不能真正抓住欧洲消费者的心。

欧洲市场是个大金矿,但不是谁都能挖到宝藏。Shopee的教训告诉我们:没有根基的扩张,就像在沙滩上盖楼,风一吹就倒。Lazada现在盖的是“钢筋混凝土”楼,能不能扛得住欧洲市场的“风雨”,还得走着瞧。但至少,它比Shopee更懂“慢工出细活”的道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534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