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pee留给我们的时间还够吗
一场突如其来的毁约:Shopee的时间密码
2022年8月底的新加坡樟宜机场, 波音789的舷梯旁,李凯刚和好友顾贤道别,闭眼呼吸着新加坡的空气,手里还攥着Shopee总部的offer。数小时后手机铃声划破期待,HR冰冷的声音传来:“岗位取消,自愿放弃入职。”手机从耳际滑落,直垂腿侧,他站在异国他乡,突然成了失业者。这场波及支付部门几乎所有岗位的大规模毁约,赔偿金虽发,却撕开了Shopee信任危机的第一道口子。
类似的场景在深圳、北京、上海的分部也在上演,只是人数“不多”。被毁约的员工们, 有的刚付了新加坡的房租,有的正拖着行李箱准备登机,与房东、HR纠缠押金、中介费、路费的漩涡里没人能预料到这场突如其来的风暴,只是Shopee高速增长后管理裂缝的一次集中爆发。

从草莽到王座:被高光掩盖的隐患
2015年下场电商的Shopee,还是个外行。冯陟旻刚从母公司Sea的游戏部门调任,带着草莽团队,经验乏善可陈。但时代站在了他们这边——阿里收购Lazada后整合混乱,后台升级、算账、组织调整三大件拖垮了节奏。冯陟旻抓住了这个七寸, 在2018年发起猛攻:招商团队另辟蹊径,在Lazada下单留
高光来得猝不及防。2019年Q1,GMV全面反超Lazada;2020年Q3,月平均访问量达到Lazada的四倍。土著团队们立下汗马功劳, 却等不来论功行赏——招商冲锋陷阵的将士,只拿到一个月薪水的“碎银子”;老员工眼见空降派拿着PPT指指点点,升职无望,愤然转投亚马逊、字节。冯陟旻的“一刀切”管理埋下了第一颗雷:他认定“整个业务部门价值观有问题”, 全员绩效打最低分,无辜员工躺枪;同事发高烧婉拒出差,他回“给你订商务舱”,强势又缺乏同理心。
IT帝国的膨胀与失控
2019年, Shopee把新加坡IT总部迁到深圳,看中了内地技术人才“多、快、好、省”的红利。疫情期间,内地IT团队从500人扩张到近万人,每个子部门疯狂要钱、要人、要资源。深圳区技术负责人黄易成,冯陟旻的“国立帮”兄弟,2021年3月升任HOE,却让管理乱象雪上加霜。
空降高管不懂电商也不懂东南亚,水土不服流失率高;黄易成开会PUA下属:“你们为什么不学学清华北大的同学?就你们那学历,凭什么晚上九点不下班?”学历鄙视链下“土著派”与“空降派”矛盾激化。新加坡IT员工需先汇报中国区, 再转总部,流程冗余;新员工写周报、月报,还要写“思想汇报”,与新加坡互联网文化格格不入。某搜索部门全员离职,某算法部门拖垮研发进度——这只膨大的气球,随时可能炸裂。
全球化的豪赌:粗糙战略的反噬
2021年, Shopee高举高打,杀入印度、法国、西班牙、波兰。巴西市场被视作开源主阵地, 东南亚的“包邮+购物节”模式被照搬过去,冯陟旻自信“完全没问题”,市场调研却做得极其粗糙。后来啊呢?印度市场, 吃鸡游戏被封杀,半年后火速离场;法国市场,监管严格、关税高,排名连前十都没进,四个月后灰溜溜撤出;西班牙市场,明明已排名第一,却在2022年突然退出——外界说“集团钱不够烧”,可拉美墨西哥、阿根廷、智利早先已撤,这哪里是战略收缩,分明是进退失序。
更讽刺的是拉美与东南亚的文化差异,远大于中国与新加坡。冯陟旻没处理好中国区与新加坡区的关系,这种拉锯若出现在拉美,只会更糟。中国和美国电商的成功模式, 在东南亚是神话,在欧洲却成了笑话——没人问过巴西消费者是否接受“几分钱商品”,法国是否允许“仿品横行”,印度是否吃得住“游戏封杀”的打击。
盈利困局:增长放缓的警报
高光褪去,数据开始说话。2021年Q4, GMV增幅骤降至52.7%,2020年同期还有112.5%;去年Q1活跃用户6.488亿,今年只有6.159亿;付费用户从12.3%降到10%。Shopee的营利一直很差, 2022年Q2净亏损9.312亿美元,调整后EBITDA亏损6.481亿美元。游戏业务曾是输血主力,可各项数据已下滑,无法无限制支撑扩张。
于是 Shopee开始“克制”:停止部分市场补贴,增收卖家1%佣金;为了讨好大卖家,业绩好的取消佣金,却让中小卖家流量直线下滑,生态变得和亚马逊一样卷。轮番折腾下 扛不住销量下滑的卖家离开,业绩优异的员工暴跳如雷——“长久努力未被尊重”,这是冯陟旻的“一刀切”管理,又一次种下的恶果。
时间不多了吗?两种声音的博弈
有人说Shopee的时间确实不多了。急速膨胀、战略粗糙、管理混乱、进退失序——这些问题在增速放缓后全暴露在大众视野。IT部门的信任危机、 毁约事件的舆论风波、全球化的接连溃败,加上Lazada的反攻和TikTok的围剿,Shopee在东南亚的渗透率已到瓶颈,拉美市场又根基未稳。母公司Sea股价大幅下滑,资本市场的耐心正在耗尽。
也有人觉得,Shopee还有转机。2022年6月,冯陟旻提出聚焦核心业务,专攻东南亚、拉美,砍掉“边缘业务”降本增效。去年Q1, 东南亚GMV增长虽不到20%,但“好的苗头开始显现”——停止补贴后平台不再依赖烧钱,开始追求真实盈利。关键在于, 冯陟旻能否加强总部与分部的组织连接力,避免拉美重蹈欧洲覆辙;能否放下“国立帮”的傲慢,让“土著派”与“空降派”真正融合,而不是互相倾轧。
写在再说说:守江山的难题
Shopee的起家, 踩准了东南亚电商起步的节点,用“包邮+低价”干翻了Lazada,这确实是漂亮的一仗。但打江山易,守江山难。冯陟旻和高层们并非不知问题——IT扩张引发的管理混乱、 全球化战略的粗糙、盈利压力下的裁员风波,他们都看在眼里却总想着“以后慢慢解决”。可当气球被吹到极限,裂缝只会越来越大。
留给Shopee的时间,或许不多了。但也不少——只要它能放下“急速膨胀”的执念,补上管理的短板,把粗糙的战略磨得精细些。毕竟东南亚和拉美的电商市场,还有很大的空间。只是这一次冯陟旻不能再靠“酒桌文化”和“一刀切”打天下了。他需要的是科学的管理、 对市场的敬畏,以及对每一个“李凯”的尊重——毕竟员工的信任,比GMV更难挽回。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