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亚马逊推出新工具,卖家能否群发营销邮件联系买家

亚马逊政策巨变:卖家终于能直接“敲门”,但买家门会开吗?

跨境电商圈最近炸开了锅,亚马逊居然破天荒允许卖家给买家群发营销邮件。要知道,过去十年,亚马逊的铁律就是“禁止卖家直接联系买家”,违者轻则警告,重则封号。现在这把“锁”突然开了卖家们又惊又喜,有人觉得这是“救命稻草”,有人担心“引火烧身”。这背后到底藏着什么玄机?卖家真能靠这把“钥匙”打开销量新大门?买家又会不会随手把门“砰”地关上?

新工具“Tailored Audiences”:不是群发, 是“精准狙击”

亚马逊这次推出的工具叫“Tailored Audiences”,翻译过来就是“精准定位受众”。听着高大上, 其实核心功能就两个:允许品牌卖家给“最近买过你家东西的回头客”发邮件,还能给“你类目里的潜在消费群体”发邮件。注意,不是随便给所有买家瞎发,平台限定了对象——老客户+高意向人群。

亚马逊大让步,推出新工具,允许卖家群发营销邮件联系买家
亚马逊大让步,推出新工具,允许卖家群发营销邮件联系买家

这工具啥时候能用?2022年10月先放给一部分卖家“尝鲜”,2023年才全面铺开。操作方式也挺简单, 卖家在后台选好人群标签,比如“过去30天买过宠物用品的客户”,再写好邮件内容,点发送就行。亚马逊还承诺,初期是“免费”的,不用额外花钱买流量。

但你以为这是亚马逊“大发善心”?想多了。平台早就给卖家下了“紧箍咒”:邮件里不能有“诱导好评”“私下交易”这些违规内容, 买家要是觉得烦,随时能点“取消订阅”,一旦太多人取消,你的发信权限可能就被收回。说白了亚马逊给了你“敲门砖”,但门开多大,买家说了算。

卖家狂喜:那些年“求而不得”的流量,终于能抓住了?

回头客复购率:从“10%”到“25%”的逆袭可能

做亚马逊的都知道,最值钱的就是“老客户”。深圳家居卖家李哲算了笔账:他店里的一款除螨垫,新客转化率大概3%,但老客户复购率能到15%。过去想联系老客户, 只能靠“亚马逊 Vine 计划”送产品换评价,或者等客户自己主动点“关注店铺”,主动联系?想都别想。

现在有了“Tailored Audiences”, 李哲直接给过去半年买过除螨垫的客户群发了封邮件:“您买的除螨垫该换季了新升级款除螨率提升30%,老客户专属8折码”。后来啊三天内,老客户订单量涨了28%,客单价从89元涨到109元,直接多赚了2万多。他说:“以前像守着金矿没钥匙,现在钥匙来了但得小心别把矿给炸了。”

这类案例不是个例。美国3C卖家数据机构SellerMotor在2023年Q3跟踪了100家用上该工具的卖家, 发现平均复购率从12%提升到21%,家居类目更狠,从15%冲到28%。关键这些客户都是“精准狙击”,不需要像以前那样靠站内广告“广撒网”,广告费省了一大截。

类目流量“开闸”:新客户不再“大海捞针”

比复购更让卖家兴奋的,是“类目消费群体”的发信权限。过去想触达新客户,要么投亚马逊 CPC 广告,要么做站外引流,成本高得吓人。现在亚马逊允许你给“没买过你家东西,但买过同类目产品的人”发邮件。

上海母婴卖家张薇抓住了这个机会。她发现竞品“婴儿恒温壶”的月销有5000单,但差评里很多说“清洗麻烦”。她赶紧用“Tailored Audiences”筛选出“过去3个月买过恒温壶的客户”,发了封邮件:“恒温壶清洗总死角?我们这款可拆卸设计,一键清洗,老客户凭邮件截图立减20元”。后来啊一周内,竟从竞品那里“抢”来了320个订单,转化率高达8.5%,远超行业平均的3%。

但这里有个坑:亚马逊没说“类目消费群体”具体怎么定义。是按“产品关键词”,还是“浏览行为”?卖家后台只能看到模糊的“受众画像”,具体数据不透明。有卖家吐槽:“像蒙着眼睛打枪,打中打全靠运气。”

买家反感:邮箱变“促销垃圾场”,亚马逊在“饮鸩止渴”?

从“欢迎”到“拉黑”:邮件的“生命周期”可能只有3天

卖家觉得是“机会”,买家呢?大概率觉得是“骚扰”。美国消费者调研机构Privacy Bird在2023年11月做了个调查:72%的亚马逊买家表示“愿意接收品牌邮件”, 但前提是“内容有用”;68%的人说“如果邮件全是‘打折促销’,直接拉黑”。

加州买家Lisa的经历很典型:“上周刚买了双运动鞋, 今天就收到5封邮件,同一家店的不同款鞋子都在打折,还有3家卖运动袜的也给我发邮件,说我‘可能感兴趣’。我邮箱现在全是‘您有一份专属折扣’,点开一看,都是9折起步,谁有空理?”她算了下过去一个月点了12次“取消订阅”。

更麻烦的是“连锁反应”。一旦买家点了“取消订阅”,亚马逊不仅会屏蔽你后续的邮件,还会降低你店铺的“健康分”。有卖家测试发现,同一批客户里取消订阅率超过15%,店铺的自然流量就掉了20%。这哪是“营销工具”,分明是“踩坑神器”。

亚马逊的“两难”:流量焦虑下的“冒险尝试”

亚马逊为啥突然“松口”?答案藏在数据里。Insider Intelligence的报告显示, 2023年美国电商销售额增速只有9.4%,是近十年最低,疫情时动辄20%+的“疯涨”时代彻底结束了。更让亚马逊慌的是 市场份额被沃尔玛、SHEIN这些对手蚕食:沃尔玛2023年Q3电商增速达21%,SHEIN靠“低价+快时尚”抢走了大量年轻用户。

亚马逊手里最大的牌就是“用户数据”, 但过去这些数据被“锁死”在平台里卖家用不上,亚马逊自己也没盘活透。现在开放邮件权限, 本质是想让卖家帮着“激活”沉睡数据——卖家用邮件触达买家,买家下单,平台抽佣金,三方“共赢”?但前提是“买家不反感”。

亚马逊也懂风险,所以加了“平安阀”:买家能取消订阅,卖家发邮件频率被限制。但这是否够用?2023年黑五期间, 某头部卖家违规给客户每天发1封促销邮件,后来啊3天内取消订阅率飙到40%,店铺直接被限制使用工具。可见,亚马逊在“放权”和“控制”之间,走得还挺悬。

卖家避坑指南:别让“双刃剑”割了手

邮件内容:“有用的促销”才不是“垃圾”

想用好这工具,邮件内容是命脉。深圳卖家王磊试过两种打法:一种是“纯促销”,标题“限时5折!再说说3天!”, 内容全是产品折扣;另一种是“解决方案+促销”,标题“您买的咖啡机用半年了该除垢了”,内容先讲怎么保养,再推除垢剂。后来啊后者打开率是前者的3倍,转化率高18%。

关键在于“站在买家角度”。别一上来就“求求你下单”,先帮人家解决问题。比如卖宠物零食的,可以写“狗狗换季掉毛?试试这款含卵磷脂的零食,毛发更柔顺”;卖母婴用品的,可以说“宝宝辅食机清洗难?我们这款可拆卸设计,附赠清洁刷”。把“促销”包装成“关心”,买家才不反感。

人群标签:“精准”比“广撒网”重要10倍

亚马逊后台的“人群标签”别乱选。新手卖家最容易犯的错就是“把所有客户都拉进来”,后来啊邮件打开率低,取消订阅率高。正确的做法是“分层运营”:

层“流失客户”:超过90天没买过的,给“回归大额券”,刺激复购。

有卖家用这种方法,把取消订阅率从12%压到5%,转化率提升了15%。记住亚马逊给的不是“群发许可证”,是“精准手术刀”,刀法不行,反而会“伤到自己”。

未来趋势:卖家和买家的“直接对话时代”来了?

长远看,亚马逊这步棋可能改变整个跨境电商的“游戏规则”。过去卖家依赖平台流量, 广告费越投越高,利润越来越薄;现在有了“直接触达买家的能力”,说不定能走出“亚马逊依赖症”,建立自己的私域流量池。

但挑战也很大。邮件只是第一步, 未来亚马逊可能还会开放“短信营销”“社交媒体联动”,甚至让卖家通过 Alexa 智能音箱和买家“语音互动”。卖家得准备好“内容创作能力”“客户运营能力”,不再是“上架产品等订单”那么简单了。

对买家而言,这也意味着“选择权”更大了——有用的邮件会留下没用的会被一键拉黑。到头来市场会淘汰那些“只会促销”的卖家,留下“真正懂客户”的玩家。亚马逊的“冒险尝试”,到底是“开创新时代”,还是“打开潘多拉魔盒”?答案,藏在每个卖家的“邮件内容”里藏在每个买家的“订阅按钮”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534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