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欧美、日韩、东南亚网红营销中,如何规避各区域版权问题

最近跟做跨境的朋友聊天 总被吐槽海外网红的版权问题像定时炸弹,欧美网红动不动就发讼师函,日韩合作刚谈好突然卡在版权条款,东南亚那边看似松散,后来啊内容一转发出就被告人侵权——这坑踩多了谁不头疼?确实 不同区域的网红营销,版权问题就像一样,各有各的“”和“雷区”,摸不清门道,分分钟白花推广费还惹一身官司。今天就掰开揉碎,说说欧美、日韩、东南亚这三个“重灾区”,怎么在网红营销里把版权问题绕过去。

欧美网红:版权意识刻进DNA的“较真派”

欧美那边的版权环境,说白了就是“律法长着牙齿”。你随便用别人的东西,分分钟能收到讼师函,金额高到能让品牌老板连夜掉头发。这倒不是人家“事儿多”,而是从律法到大众认知,版权早就成了默认红线。2023年欧罗巴联盟衙门还判了个案子:某品牌未经授权用了网红的街拍图发ins, 再说说赔了12万欧元,比内容推广费还高5倍。所以说跟欧美网红打交道,版权问题真不能当“小事儿”。

一文带你了解欧美、日韩、东南亚各区域海外网红营销中的版权问题
一文带你了解欧美、日韩、东南亚各区域海外网红营销中的版权问题

欧美网红对版权的敏感,跟当地律法脱不了干系。美国版权法规定, 原创内容从诞生那一刻起就自动受保护,哪怕你随手拍个vlog,里面的画面、背景音乐、甚至你说的某句话,都可能涉及版权。更麻烦的是 美国还有“合理使用”原则,但界限模糊得很——你剪了网红10秒视频夸自家产品,网红觉得你歪曲了原意,告你侵权,再说说谁赢还真不好说。2022年有个典型案例, 美国美妆博主Emma起诉某品牌用了她的教程片段,理由是“品牌剪辑后弱化了产品使用步骤,误导粉丝”,再说说衙门判品牌赔了8万美元,理由就是“超出合理使用范围”。

肖像权更是雷区中的雷区。欧美网红特别在意“自己的脸能不能随便用”。之前有中国跨境电商在Facebook上发了条广告, 用了德国网红Daniel的生活照,后来啊Daniel直接起诉,理由是“品牌没跟我打招呼,就用我脸卖东西,侵犯了我的肖像权和人格权”。再说说品牌不仅删了广告,还得公开道歉加赔偿5万欧元。所以说别觉得“网红接了推广就能随便用脸”,合同里没写明“肖像权永久全球授权”,你敢用就敢被告人。

欧美版权雷区:从“二次剪辑”到“背景音乐”的坑

跟欧美网红合作,最常见的坑就是“二次创作”和“背景音乐”。你以为剪个15秒片段加个产品镜头没问题?网红可能直接拍桌子:“你改了我的视频节奏,破坏了我的内容风格!”更别说背景音乐——YouTube的Content ID系统会自动检测侵权, 你用了网红视频里的原声,哪怕网红自己没告,平台也可能把视频收益划给版权方,甚至直接下架。

2021年有个教训,某中国家电品牌找了美国科技博主做评测,博主同意品牌用完整视频。后来啊品牌方觉得开头3分钟太啰嗦,自己剪了个精华版发TikTok,用了原视频的背景音乐。博主发现后怒了 觉得“你剪得面目全非,还用了我的音乐,这是侵权”,再说说品牌不得不把视频下架,又额外付了2万美元“二次剪辑版权费”。所以说想二次剪辑?先在合同里写清楚“允许剪辑、可修改范围、是否保留原声”,一条都不能少。

另一个坑是“内容授权范围”。很多品牌以为付了推广费,就能把网红发的内容随便用——发官网?行;发线下广告?也行;后来啊发到另一个国家的社媒,网红不干了:“你只说在北美用,没说能在欧洲用!”2023年有个服装品牌跟英国网红合作, 网红同意品牌在Instagram用内容,后来啊品牌把内容搬到了德国的Facebook,网红直接起诉,理由是“超出授权地域”,再说说品牌赔了3万英镑,还得把德国的内容全删了。

破局策略:合同“抠细节”+ 预留“版权缓冲带”

跟欧美网红合作,合同就是“救命稻草”。别嫌麻烦,每一项版权条款都得写得跟律法条文似的。比如“视频所有权”, 得写清楚“品牌是否拥有独家版权、是否允许二次剪辑、剪辑后的内容能否用于所有渠道、授权期限是1年还是永久”。最好再举个例子:某跨境电商2023年跟美国美妆网红合作时 合同里写了“品牌拥有视频的非独家全球版权,允许二次剪辑,但需保留原视频核心画面授权期限3年”,后来啊后续把视频剪了5个版本用在YouTube、TikTok、官网,全程没出纠纷。

推广费和版权费一定要分开算。很多品牌以为“付了钱就能随便用”,其实推广费只是“内容创作+发布”的钱,版权费是“后续使用”的钱。2022年Nox聚星的数据显示, 欧美网红营销中,单独收取版权费的比例高达68%,平均占推广费的30%-50%。比如你找网红拍条1000美元的视频,想用在明年线下展会,就得额外付300-500美元“版权费”。别觉得亏,省下这笔钱,万一被告人了够赔10次版权费了。

还有一个“保险策略”:提前注册版权。比如你让网红拍了条产品视频,内容里全是你们自己的素材,那赶紧去美国版权局注册。注册后就算别人盗用,你也能直接起诉要赔偿,不用证明对方“恶意”。2023年有个户外装备品牌, 把网红拍的露营视频注册了版权,后来啊发现另一家品牌盗用,直接索赔20万美元,再说说庭外和解拿了15万美元。所以说内容重要的话,花200美元注册个版权,绝对值。

日韩网红:规则感拉满的“细节控”

如果说欧美网红是“版权较真派”,那日韩网红就是“规则精细控”。他们配合度可能比欧美网红高,但版权条款抠得比针还细。你跟日本网红谈合作, 他可能先跟你聊半小时“视频色调能不能调亮一点”,转头就问“版权里有没有写明能否用在产品包装上”。这种“表面和气,条款严格”的风格,让很多跨境品牌栽了跟头。

日韩的版权律法比欧美更“细致”。日本著作权法规定,哪怕是“二次创作”,只要“原作构成新作品的主要部分”,就算侵权。2021年有个中国手游《航海王》同人游戏, 用了东映动画的214个角色形象,被东映起诉,再说说赔了500万日元,游戏直接下架。韩国更是“严打二次创作”, 2022年韩国文化体育观光部规定,网红内容如果被二次剪辑,必须经过原创作者书面同意,不然罚款可达1亿韩元。

日韩网红对“原创内容”的保护欲特别强。他们觉得“视频是我的创意,是我的心血,你不能随便改”。之前有中国跨境电商找韩国美妆博主合作, 博主拍了个“产品开箱+上脸测评”,品牌方觉得开头太啰嗦,自己剪了个30秒版本,后来啊博主看到后直接发ins骂品牌“破坏我的创意,侵犯我的版权”,再说说品牌不得不删内容,重新拍了一条。所以说跟日韩网红合作,别想着“我付钱就能改内容”,想改?先问“能不能改,怎么改”。

肖像权在日韩更是“敏感中的敏感”。日本网红尤其不喜欢“自己的脸被用在和品牌调性不符的地方”。2023年有个中国零食品牌, 跟日本美食博主合作后把博主的照片印在了辣味薯片的包装上,后来啊博主觉得“我的形象跟‘辣’不搭,会影响我的粉丝定位”,起诉品牌侵犯肖像权,再说说品牌不仅召回产品,还得赔偿1.2亿日元。所以说 日韩网红的肖像权授权,最好写明“只能用在社媒推广,不能用在包装、线下广告等可能影响个人形象的渠道”。

日韩版权纠纷:“二次创作”红线与“原创内容”边界

跟日韩网红合作,最容易踩的坑就是“二次创作”和“原创内容边界”。日本网红特别在意“视频的完整性”,你哪怕剪掉1秒开头,他都觉得“破坏了我的叙事节奏”。2022年有个服装品牌跟日本穿搭博主合作, 博主拍了个“一衣多穿”视频,品牌觉得中间部分太长,剪掉了30秒,后来啊博主发现后直接终止合作,理由是“你擅自修改我的内容,属于侵权,后续合作作废”。

另一个坑是“背景音乐和字体”。日韩网红对音乐版权特别敏感, 你用了他们视频里的原声,哪怕他们自己没买版权,被平台检测到,也可能反过来怪你“你用了我侵权的内容”。韩国网红更是会检查“视频里的字体有没有侵权”, 2023年有个中国跨境电商找了韩国数码博主,博主用了品牌提供的字体,后来啊字体被查出是盗版,博主被迫删视频,还向粉丝道歉,再说说品牌赔了5万韩元“字体版权补偿费”。

“原创内容”的边界也很模糊。日本网红觉得“我拍的产品视频,里面的创意、镜头语言都是我的,你不能用类似创意拍别的视频”。2021年有个美妆品牌跟日本博主合作拍了个“眼妆教程”, 后来品牌自己找了个网红拍类似教程,原博主发现后起诉,理由是“你盗用了我的创意,属于侵权”,再说说品牌删了视频,还签了“一年内不能拍类似主题教程”的协议。所以说跟日韩网红合作,合同里最好写明“品牌不得使用网红的创意、镜头语言等原创元素拍摄类似内容”。

应对心法:提前“版权清单”+ 分阶段付费

跟日韩网红合作,最好的办法是“提前列清单”。比如在合同里附个“版权使用清单”, 详细写明“视频能否剪辑、剪辑方式、能否更换背景音乐、能否用于所有渠道、肖像权使用范围”。2023年有个跨境电商跟日本网红合作时 清单里写了“视频可剪辑,但不能修改核心内容,背景音乐可替换为品牌提供的音乐,授权地域仅限日本”,全程没出问题。

分阶段付费也是个好办法。比如“推广费分三期,版权费单独结算”。这样既能降低网红的风险,也能让品牌在确认内容没问题后再付版权费。2022年Nox聚星的数据显示, 采用分阶段付费的日韩网红合作,纠纷率比一次性付费低45%,网红配合度也更高。

尊重网红的“创意自主权”也很重要。比如你想让网红改内容,别直接说“把这段剪掉”,而是问“你觉得这段能不能稍微缩短一点?”或者“如果加这个产品镜头,会不会破坏你的节奏?”日韩网红吃“尊重”这套,你尊重他的创意,他自然愿意配合你。2023年有个中国跨境电商跟韩国美妆博主合作, 博主拒绝修改视频,品牌方没有强迫,而是问“那我们能不能在视频开头加个品牌logo?”,博主同意了再说说合作很顺利。

东南亚网红:快速崛起中的“版权意识觉醒”

东南亚这几年成了网红营销的“新热土”, 印尼、越南、泰国的网红数量一年涨了30%,但版权问题却像“青春期的小孩”——看似没规矩,其实已经在悄悄觉醒了。很多跨境品牌觉得“东南亚版权意识弱, 随便用没关系”,后来啊2023年东南亚网红营销侵权案件同比涨了35%,越南、印尼的纠纷占比最高。所以说东南亚的版权问题,不能再“想当然了”。

东南亚的版权律法体系正在完善。印尼2022年新修订的版权法规定, 网红内容如果被二次剪辑,必须经过原创作者书面同意,不然罚款最高5亿印尼盾。越南2023年也出台了《网红营销管理办法》, 要求品牌和网红必须签订书面合同,明确版权条款,不然会被处以1-2亿越南盾的罚款。虽然执法力度不如欧美日韩,但“有法可依”已经成了趋势。

东南亚网红的维权意识在“肉眼可见地增强”。之前有中国跨境电商在越南跟网红合作, 网红同意品牌用内容,后来啊品牌把内容发到了菲律宾的社媒,网红发现后直接起诉,理由是“你没说能在菲律宾用”。2023年有个印尼美食博主, 发现品牌把她拍的视频剪成了15秒广告发在TikTok,直接发ins控诉“你们没跟我打招呼就剪我的视频,这是侵权”,再说说品牌不得不删内容,额外付了1000美元“版权费”。所以说东南亚网红已经不是“随便欺负”的对象了他们开始学着保护自己的权益。

另一个问题是“背景音乐和图片”。东南亚网红经常用网上的免费音乐或图片,但很多“免费”其实是“非商用”。比如你用网红的视频, 里面用了某首热门歌曲,后来啊被歌曲版权方起诉,再说说网红可能会把责任推给你“是你用我的视频,你得负责”。2022年有个中国跨境电商在泰国跟网红合作, 网红视频里用了某首泰国流行歌曲,后来啊被版权方索赔5万泰铢,品牌和网红扯了半天皮,再说说品牌承担了3万泰铢。

东南亚潜在风险:“模糊地带”的侵权陷阱

东南亚的版权问题,最大的特点是“模糊地带”多。比如“二次创作”, 有些东南亚网红觉得“你剪我的视频,只要不歪曲原意,就没问题”,有些网红却觉得“你剪了就是侵权”。2023年有个马来西亚美妆博主, 品牌剪了她的视频发ins,博主没生气,反而主动说“你们剪得不错,能不能再给我发个版本?”;但另一个越南博主,品牌剪了她的视频,博主直接起诉,理由是“你破坏了我的视频完整性”。所以说东南亚网红对“二次创作”的态度,完全取决于个人,合同里必须写清楚“能否二次剪辑,剪辑方式”。

“授权地域”也是个模糊点。很多东南亚国家没有明确规定“授权地域是否默认覆盖所有国家”, 所以网红可能觉得“你只说在越南用,没说能在印尼用”。2023年有个中国跨境电商跟泰国网红合作, 网红同意品牌在泰国用内容,后来啊品牌把内容发到了新加坡,网红发现后起诉,再说说品牌赔了2万泰铢。所以说跟东南亚网红合作,授权地域一定要写清楚,比如“仅限印尼、越南、泰国三国”,别留模糊空间。

还有一个坑是“网红的版权资质”。有些东南亚网红会拿别人的图片或音乐做内容,自己却没版权。你跟网红合作,用了他的内容,后来啊被原版权方起诉,网红可能会跑路,再说说只能品牌自己扛。2022年有个印尼网红, 用了某摄影师的图片做社媒封面品牌跟网红合作后把图片印在了产品包装上,后来啊摄影师起诉品牌侵权,再说说品牌赔了10万印尼盾,虽然钱不多,但影响品牌形象。所以说跟东南亚网红合作,最好让他提供“内容版权证明”,比如图片的拍摄时间、音乐的授权证明。

避险指南:本地化“版权沟通”+ 低成本“授权确认”

跟东南亚网红合作,最好的办法是“本地化沟通”。比如找当地人帮忙翻译合同,或者用当地的语言写“版权说明”。2023年有个跨境电商跟印尼网红合作, 找了印尼本地员工翻译版权条款,网红看完后说“原来这个条款是这个意思,没问题”,合作很顺利。而另一个品牌用英文写合同,网红没看懂,后来啊后续主要原因是版权问题闹纠纷。所以说语言不通是东南亚版权纠纷的最大原因之一,一定要“说对方能懂的话”。

低成本“授权确认”也很重要。东南亚网红对“版权费”的预期不高,你只要付一点点钱,他们就很愿意给你授权。比如你想用网红的视频做线下展会,可以跟网红说“我们给你500美元,让你授权我们用1年,怎么样?”很多东南亚网红会觉得“500美元不少啊,可以”。2023年Nox聚星的数据显示, 东南亚网红营销中,“小额版权费”的占比高达70%,平均占推广费的10%-20%,比欧美日韩低很多。

建立“版权审核流程”也是必须的。比如网红发内容前,让网红提供“版权声明”,说明“内容里的所有素材都是自己原创或已获得授权”。品牌收到声明后最好让法务或本地团队审核一下有没有侵权风险。2023年有个跨境电商跟越南网红合作, 网红发了条视频,里面有段音乐,品牌团队审核后发现音乐是盗版的,让网红换掉,网红换了后来啊避免了后续纠纷。所以说审核流程虽然麻烦,但能省下大麻烦。

最近跟一个做了5年跨境的朋友聊天 他说他现在跟网红合作,不管哪个区域,都会先问三个问题:“内容版权归谁?我能怎么用?用错了要赔多少钱?”这三个问题,其实就是版权问题的核心。欧美、 日韩、东南亚的网红营销,版权问题各有各的“脾气”,但只要“提前沟通、合同写细、尊重对方”,就能把风险降到最低。毕竟做跨境营销,不是“抢地盘”,是“交朋友”,朋友处好了版权问题自然就少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534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