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EIN的竞争对手阿里独立站allyLikes
阿里新牌的困局:allyLikes为何难敌SHEIN
跨境电商的牌桌上,阿里打出了allyLikes这张牌。2021年, 当全球快时尚市场被SHEIN搅得风生水起时阿里悄悄推出了面向欧美女性的独立站allyLikes.com,配合同名APP,试图复制SHEIN的神话。一年多过去, 牌桌上的局面却变了味——流量断崖式下跌,团队疑似缩编,消费者眼里“和SHEIN没区别”的评价,像根刺扎在allyLikes的喉咙里。说到底,“再造一个SHEIN”听着像句口号,做起来全是坑。
背靠阿里却走不出阿里的影子
阿里做跨境电商,从来都不缺资源。国际支付、海外仓储、供应链金融,这些底牌别人摸不着, allyLikes却捏在手里。可问题来了:资源多,就一定能打赢吗?2021年9月, allyLikes刚上线那会儿,GooglePlay的下载量冲到了接近1万次英国购物类APP排到262名,法国352名,对新手这开局不算差。

但阿里的基因里 太习惯“大而全”了——服装、配饰、内衣、裤子,品类铺得比超市货架还满,价格带拉到10-40欧元,试图高低通吃。后来啊呢?消费者只记住了“便宜”,没记住“你是谁”。SHEIN用10-20欧元的价格把“性价比”刻进用户认知, allyLikes想靠“高中低全有”突围,反倒模糊了焦点,成了“什么都有一点,什么都不突出”的模糊存在。
更讽刺的是阿里自己也不是没栽过跟头。2014年推11Main,对标美国精品电商,后来啊呢?不到一年就卖了。当时说“专注海外商家向中国卖货”, 现在又回头做“直接卖货给欧美消费者”,这战略来回横跳,连团队自己可能都没想明白到底要什么。 allyLikes从一开始就带着阿里的“犹豫”——到底是要学SHEIN的极致低价,还是走阿里传统的高性价比路线?定位摇摆不定,产品跟着乱,消费者自然记不住你。
流量断崖:从付费归零到自然蒸发
流量这东西, 涨起来有多快,跌起来就有多狠。 semrush的数据戳穿了 allyLikes的“虚火”——建站初期, 独立站流量全靠付费广告撑着,自然流量占比几乎为零。2021年9月,付费流量到顶,独立站月访问冲到23万。可从那天起,付费流量就像被戳破的气球,一路泄气。到了2022年4月,付费流量直接归零,自然流量跟着雪崩,月均访问只剩1.6万。这是什么概念?相当于从日销千单掉到日销百单,快时尚品牌最讲究“时效性”,流量少了上新再勤快也白搭。
APP端更惨。GooglePlay显示, 2021年9月下载量接近1万次2022年5月突然掉头向下单月从15万滑到6.7万,日活用户从5000人跌到1180人。iOS商店干脆找不到应用,疑似被下架。一位接近阿里的人士透露,“服装项目太重,长期没起色,缩编只是时间问题。”这话翻译过来就是:钱烧得差不多了该止损了。
对比SHEIN,简直是降维打击。SHEIN的月均流量早就是亿级, Facebook、Instagram、TikTok上的粉丝加起来6300多万, #SHEIN的标签内容快到一千万条。 allyLikes呢?Instagram上#allyLikes的内容才1.5万, 粉丝总数46.95万,连SHEIN的零头都够不上。社媒声量哑火,品牌知名度上不去,流量从哪来?靠自然流量?新品牌没知名度,搜索引擎都找不到你,谈何转化?
价格战的败局:优惠比不过SHEIN, 差异化比不过小众
快时尚打价格战,是本能,也是宿命。 allyLikes学SHEIN搞优惠,后来啊学了个四不像。独立站首页标着“首单立减8英镑”,优惠代码明晃晃挂那儿;新用户下载给6英镑无门槛券,周日还免邮费。听着不错?可海外消费者早就被SHEIN惯坏了——“满44.7英镑减4.5英镑”“满67英镑减9英镑”, SHEIN的满减阶梯更密,优惠力度更大,运费门槛更低。 allyLikes的优惠要么门槛高, 要么力度小,消费者用脚投票——凭什么多花几英镑,买一个“似曾相识”的裙子?
更要命的是产品本身没打出差异化。 allyLikes的连衣裙、上衣,从款式到工艺,消费者吐槽“和SHEIN没区别,价格还贵”。SHEIN的供应链是出了名的“小单快反”,上新频率每周500款,款式更新快到消费者追不上。 allyLikes也学每周上新, 但供应链响应速度比不上SHEIN,款式要么撞款,要么质量不稳定,消费者买了一次发现“还不如去SHEIN”,复购率自然低。想做差异化,又舍不得下功夫,后来啊卡在“比不上SHEIN的低价,又没小众品牌的设计感”,两头不讨好。
阿里的资源,为什么嫁接不到allyLikes身上?
阿里手握全球最大的B2B供应链, 海外支付有Alipay,物流有菜鸟网络,这些资源别人眼馋, allyLikes却用不好。问题出在哪?供应链资源太“重”,快时尚需要的是“轻快”——小批量、多批次、快速反应。阿里的供应链体系更适合“大宗采购、稳定供货”,和快时尚的“小单快反”天然错位。SHEIN能在3天内从设计上架到仓库, allyLikes可能等供应链审批都等一周,错过最佳销售期,库存积压风险陡增。
技术资源也没用对。阿里有大数据分析,能预测欧美女性时尚趋势,但 allyLikes好像没把这本事用上。2022年流行的“Y2千禧风”“复古碎花”, SHEIN早就提前备货, allyLikes却还在卖老款,消费者想买热门款,你这里没有,只能转头投奔对手。技术不是摆设,得变成“快反”的利器, allyLikes明摆着没摸到门道。
团队缩编:一场“及时止损”还是战略放弃?
2022年9月,消息传出:allyLikes团队正在缩编,人员所剩不多。这个时间点很有意思——距离2021年9月上线刚好一年,刚好是流量从巅峰跌入谷底的时期。一位接近阿里的人士说“服装项目太重,长期没有起色,缩编只是时间的问题。”这话说得直白:一年时间没做出成绩,阿里等不及了。
缩编背后是阿里的“现实考量”。跨境电商烧钱太狠,流量成本、仓储成本、物流成本,哪一样不是吞金兽?SHEIN能撑到现在 是主要原因是早年在供应链和流量上砸下了血本, ally晚了几年入局,流量成本早就被炒高了同样的预算,买来的流量只有SHEIN的三分之一。投入产出比算不过来阿里果断砍掉“非核心业务”,把资源撤回更稳妥的领域。这算不算“战略放弃”?可能连阿里自己都没想好—— allyLikes是彻底放弃,还是换条路再试?但缩编之后品牌声量更弱了消费者都快忘了还有这么个存在。
未来还有路吗?要么“小而美”,要么“真低价”
allyLikes走到今天其实没退路了。想继续和SHEIN硬碰硬,几乎不可能——供应链、流量、品牌认知,样样差一大截。要么学Temu,走“极致低价”,把价格拉到10欧元以下用亏钱换市场,但阿里愿不愿意这么烧钱?要么学小众独立站, 主打“设计感”或“场景化”,比如“通勤女装”“派对礼服”,细分市场做深,用差异化留住用户。但这条路需要时间和耐心,阿里有没有这个耐心?不好说。
另一个可能是“借力阿里生态”。把 allyLikes挂在阿里国际站下面 利用国际站的商家资源,搞“C2M反向定制”——让海外消费者投票选款,国内工厂按需生产。这样既解决了库存问题,又能抓住精准需求,比现在“闭门造车”强得多。但这条路需要打通内部资源,阿里愿不愿意把国际站和 allyLikes联动,也是个未知数。
说到底,跨境电商的牌桌,从来不是“有钱就能赢”。SHEIN的成功,是供应链、流量、品牌三位一体的后来啊,缺一不可。 allyLikes想走捷径,却发现捷径全是坑。流量没了可以买,产品差了可以改,但品牌没立住战略没想清楚,再多的资源也只是打水漂。 allyLikes的故事, 给所有想“抄SHEIN作业”的品牌提了个醒:别人的成功,你抄不来;自己的路,得自己一步一步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