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为什么数十万商家上不了岸,面临断崖式困境

独立站神话破灭:数十万商家为何困在流量悬崖边

跨境电商的牌桌上, 有人赚得盆满钵满,有人输得底裤不剩。独立站曾是那扇让无数人看到“水大鱼大”机会的窗户, 2020年疫情催化下Shopify平台GMV同比增长96%冲破千亿,中国本土建站SaaS客户激增,GMV涨了六成。乐歌靠着独立站从2020年开始逆袭, 2021年独立站营收5.27亿,同比暴涨89%,日全球收入稳稳站在70万美金。可转头看看另一边, 2022年上半年Shopify新增商家仅7.1万,对比2020年的68万、2021年的31.4万,断崖式下跌像盆冷水浇醒了一批人——原来不是随便搭个站就能赚钱,独立站这座金山,早不是小白卖家能轻易挖到的了。

流量这把刀,现在悬在每个人头上

资深卖家Andrew还记得2017年独立站刚兴起时的光景。那时Shopify把建站门槛拉到最低, Facebook广告还没被苹果隐私新政搅得天翻地覆,身边朋友靠“Shopify建站+Facebook测品”的黄金组合,搬点速卖通上的货就能快速变现。“哪怕是个纯新手,不懂投放、不懂运营,也能闷声发点小财。”可现在呢?Andrew苦笑:“广告这把刀,现在悬在每个人头上。”

断崖!数十万商家上不了岸
断崖!数十万商家上不了岸

Shopify的报告里藏着一组刺眼的数据:全球350个商家高管把“竞争加剧”列为增长最大障碍, 去年第三季度和第二季度比,付费搜索广告价格涨了近15%,有些公司广告成本直接飙5倍,流量却还是老样子。更狠的是苹果iOS14.5更新后 Facebook广告支出回报率暴跌29.53%,千次展示成本涨了28.3%。有卖家算过账, 独立站广告投入占到营业额15%甚至更高,营销成本占总成本40%-60%,卖100块钱货,光广告费就得烧掉四五十,这生意做的,比开赌场风险还大。

PayPal的镰刀, 割断了多少商家的命脉

流量贵就算了PayPal又来添了把火。今年上半年, PayPal突然掀起一轮大规模风控,通拓科技49个账号被划扣6902万,占公司2021年末货币资金的10.44%。这可不是个例,有知情人士透露,连建站SaaS平台都被波及,白牌商家动不动就被冻结资金、限制账号。本来指望独立站摆脱平台规则, 后来啊发现换了个“爹”,PayPal的审核比亚马逊还严,稍有不慎就是资金链断裂。

“平安感?早被磨没了。”一个做3C配件的卖家吐槽, “昨天账号还好好的,今天就被告人知违规,钱取不出来货堆在仓库卖不出去,只能干等着。”更让人绝望的是 很多商家根本不知道自己哪里违规,规则模糊不说申诉流程还拖拖拉拉,等几个月解冻了市场早变了。这种不确定性,让中小商家活得如履薄冰,生怕哪天“镰刀”就落到自己头上。

野蛮生长的大门关了 试错空间越来越小

独立站这波热潮,从一开始就带着“野蛮生长”的标签。2020年疫情让新用户涌入线上购物, SHEIN的神话点燃了创业者的野心,Shopify商家数量从2019年的100万飙到170多万。可潮水退去,才发现很多人根本没穿泳裤。“独立站做了快两年,量还是小得可怜,今年没办法,砍SKU、缩营销、裁员,能省的全省了。”一个做护肤小家电的卖家的话,戳破了市场的泡沫。

Jason做了十年跨境, 看得更透:“独立站真正有体量的就那三四十个,剩下的要么是小而美,要么根本没做起来。”他认为,经济下行、欧美消费力下跌,让独立站两头承压——产品卖不动,广告成本却还在涨。更关键的是 原来靠“搬货”就能赚钱的模式早就行不通了没核心技术、没品牌溢价、没本土化运营,就算有流量也接不住。“本来能温饱的企业,估计要死掉一批。只有那些有核心产品、有品牌的头部,才能在存量市场站稳脚跟。”

头部玩家凭什么逆势增长?答案藏在“向内看”里

当小卖家在流量悬崖边挣扎时头部玩家却悄悄打开了新门。乐歌今年上半年独立站MAU从70万冲破100万, 安克创新六大品牌各自建站,独立站收入2.15亿,同比增长超30%,还冲进了凯度BrandZ中国全球化品牌50强。他们凭什么?答案可能就两个字:“向内看”。

忠诚度营销:把流量“锁”在自家池子里

Shopify大中华区合作伙伴负责人蒋涛提过 当获客成本高到离谱,商家该把重点从“拉新”转向“留老”。乐歌的做法就是典型,他们不仅卖货,还做用户社群,搞会员复购,让老客户带新客户。美国DTC品牌Outer创始人刘佳科说得更直白:“DTC品牌第一个阶段靠广告火箭发射,第二个阶段要靠自然流量滑行。怎么把广告成本从50%砍到5%,是所有独立站最关键的能力。”

某智能小家电品牌Alice的独立站用了半年实现盈亏平衡, 她的经验很“朴素”:免运费、3-5天达这种小细节别忽略,用户满意了才会复购;网站基础建设别吝啬,流量来了得接得住;最重要的是别总想着“一锤子买卖”,把用户当朋友,他们才会持续买单。

多渠道+精细化:流量焦虑的解药

“Facebook广告卷到死,能不能别把鸡蛋放一个篮子里?”林立凯的建议戳中了很多商家的痛点。他说的多渠道, 不只是谷歌、Facebook,还有SEO优化、外链建设、EDM营销、联盟营销、红人营销,甚至社媒内容运营。安克创新就是靠细分赛道突围的, soundcore专注音质,eufy深耕智能家居,Nebula主攻影音娱乐,每个品牌都有自己的“护城河”,靠差异化内容吸引用户,而不是单纯砸广告。

精细化运营更是降本增效的关键。有卖家测试发现, 把“马上购买”按钮换个颜色,转化率能提升12%;产品详情页加一段用户真实使用视频,加购率涨了20%。这些看似微小的细节,堆起来就是实打实的利润。“独立站门槛低了但做起来的门槛高了。”Andrew感慨,“以前靠运气,现在得靠本事。”

独立站还有没有未来?有人说是“少数人的游戏”

“独立站的红利几近消失,不再是小白卖家的机会。”一位跨境电商运营服务商的话很残酷。2021年上半年调研显示, 已开通或准备开通独立站的跨境卖家占比约50%,但上市公司中这个比例高达80%。说明什么?头部玩家把独立站当长期战略,中小商家却多是跟风试水,后来啊自然天差地别。

林立凯倒是乐观:“全球人口还在增长,独立站和西方经济适配,大趋势不会衰弱。”他认为,要么靠过去积累的广告和用户运营熬过寒冬,要么靠营销科技迭代,比如用第一方数据搞自动化销售。Justin则补充:“从‘向外找流量’到‘向内练内功’,才是独立站活下去的唯一路。”

别再迷信“逃离亚马逊就能自由”

“不是离开亚马逊就能真正独立。”一个卖家的感慨道出了真相。独立站野蛮生长的大门已经关闭,往后的试错空间越来越小。如果你没准备好做品牌、 搞产品、运营用户,只是想靠“建站+投流”赚快钱,那趁早别碰——这已经不是几年前那个随便捡钱的时代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533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