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用TikTok万圣节标签,难道不怕一夜爆红吗

万圣节还没到, TikTok上的标签大战已经打响了

每年八月末,TikTok的算法就开始悄悄变了首页突然冒出很多南瓜灯、女巫帽的视频,背景音乐换成阴森又带点节奏感的旋律,评论区里全是“什么时候到万圣节啊急死了”。这时候你打开创作者后台, 会发现“万圣节”相关的搜索量暴涨,品牌方们忙着把产品换成黑橙配色,内容团队熬着夜想万圣节的创意——你以为这是在准备节日?不这是在为一场看不见的“标签战争”做准备。

很多人觉得, 万圣节嘛,带个#Halloween标签就能坐等流量飞起,但现实是这个标签下每分钟有87条新视频发布,你的内容刷到第三屏就沉底了。更扎心的是 去年有个做南瓜灯的小品牌,直接用了#Halloween+#Spooky两个标签,后来啊播放量还不如同行带#HandmadePumpkin的多。你说气不气?标签这东西,选错了就像在沙漠里喊口号,嗓子喊哑了也没人听。

TikTok万圣节标签这么用,还怕不火?
TikTok万圣节标签这么用,还怕不火?

那些靠万圣节标签一夜爆红的品牌,都做对了什么?

先说说JOANN,那个美国俄亥俄州的工艺品零售商。你可能没听过它, 但在TikTok上,它2022年8月发的一条万圣节毯子教程视频,播放量直接冲到120万,粉丝从1万涨到3万。它用的标签不是#Halloween,而是#HandmadeWithJOANN+#Halloween的组合。你发现没?它把品牌标签和节日标签绑在一起了 用户刷#Halloween时顺便认识了这个品牌,下次想买手工材料,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它。

更绝的是 它没停在那条视频上,九月份又发了条“用JOANN布料做万圣节装饰”的短视频,标签换成#HalloweenDecor+#ShopLocal,播放量又破了80万。数据不会说谎:根据它官方账号后台统计, 带品牌标签的万圣节视频,平均互动率比纯节日标签高43%,转化率提升了27%。这告诉我们什么?标签不是孤立的,得和品牌“绑定”,才能让流量记得住你。

标签堆砌就能躺赢?别天真,90%的账号都栽在这里

但反过来想,是不是带越多万圣节标签越好?去年十月有个做美妆的小品牌, 一条视频里塞了#Halloween+#HalloweenMakeup+#SpookyEyes+#CostumeInspiration+#TrickorTreat五个标签,后来啊呢?播放量不到5千,评论区还被人吐槽“卖货的能不能别蹭热点”。你说怪谁?标签多不代表覆盖广,反而可能被系统判定为“营销过度”,限流了。

更坑的是 有些品牌觉得“越大牌的标签越好”,非要带#Halloween2022——拜托,都2023年了用户搜这个标签的都是想看去年的内容,你新视频放上去,根本不是目标受众。就像你在冬天卖冰淇淋,非要说“适合夏天吃”,谁会买?标签和内容的匹配度,比标签本身的热度重要100倍。

从#Spooky到#Pumpkin, 这些隐藏标签才是流量密码

那除了#Halloween,还有哪些万圣节标签值得挖?数据不会骗人。根据TikTok官方2022年9月的行业报告, #Spooky这个标签的搜索量比#Halloween低,但用户停留时长长了2倍——为什么?主要原因是搜#Spooky的用户, 是真心想看“恐怖向”内容,比如鬼屋DIY、恐怖妆教程,这类内容转化率更高。有个卖恐怖道具的店铺, 去年九月专门做了一条“用3D打印机制作迈克尔·迈尔斯面具”的视频,带#Spooky+#HorrorMovie,后来啊卖掉了300多个面具,转化率高达18%,比平时翻了5倍。

还有#Pumpkin,你以为这只是个南瓜标签?错了。2022年10月,带#Pumpkin的视频里有63%都和“烘焙”“手作”相关。有个做南瓜曲奇的小众甜品店, 没跟风#Halloween,而是用#PumpkinSpice+#AutumnBaking+#HalloweenTreats三个标签组合,一条教程视频带火了一款“南瓜幽灵曲奇”,单月销量涨了220%。你看,标签越细分,用户越精准,买的人越干脆。

31天万圣节狂欢:#31nightsofhalloween如何让品牌曝光暴涨2000%?

说到“细分”,不得不提#31nightsofhalloween这个标签。它起源于美国一档叫《万圣节31夜》的节目, 2020年还小众,2021年突然爆火,总销量增长177%,潜在曝光量涨了2099%。为啥?主要原因是这个标签代表“31天万圣节挑战”,用户每天刷到一个新视频,就像追剧一样,黏性特别高。

2022年九月, 有个卖万圣节主题香薰的品牌,抓住这个机会,发起“31天万圣节香气挑战”,每天用#31nightsofhalloween+品牌专属标签发一条香薰测评,比如“南瓜派味香薰适合放在客厅”“黑森林味助眠神器”。后来啊呢?品牌曝光量在31天内暴涨2800%,粉丝从5千涨到5万,转化率稳定在15%以上。更绝的是挑战结束后很多用户主动在评论区喊“明年什么时候再来”,直接把一次性流量变成了忠实粉丝。

爆红之后呢?标签带来的流量如何转化成真金白银

但话说回来流量来了接不接得住是另一回事。去年有个做万圣节服装的店铺, 一条带#HalloweenCostume的视频爆了200万播放,后来啊购物车里的衣服一件没卖——为什么?视频里只展示衣服好看,没说怎么买,评论区有人问链接,客服半小时才回,早被别的品牌抢走了客户。你说亏不亏?标签引来的流量,就像洪水,你得提前挖好“渠”,才能让它流进你的“田”。

那怎么挖“渠”?参考那个卖香薰的品牌, 它在每条视频都放“点击购物车看同款”,还设置了“#31nightsofhalloween专属优惠券”,用户刷视频时顺手就能领,下单意愿直接拉高。数据说话:带直接转化指令的万圣节视频,转化率比普通视频高38%,有专属优惠的又再提升22%。所以啊,标签是“钩子”,转化路径才是“鱼篓”,别光顾着钓鱼,忘了带篓子。

小品牌没预算?这些“零成本”万圣节标签玩法, 照样能起飞

可能有人会说大品牌有钱有团队,我们小卖家怎么办?别急,标签这东西,钱多有钱多的玩法,钱少有钱少的门道。2022年十月, 有个卖手工万圣节发卡的小姐姐,预算为零,就发起了一个#MyHalloweenHair挑战,鼓励用户用她的发卡拍视频,带话题就能抽奖。后来啊怎么样?一周内收到2000多个投稿, 话题播放量破500万,她的店铺销量翻了10倍,还攒了3000多个私域用户。

你看,这种“用户生成内容+品牌标签”的组合,几乎零成本,却能撬动海量流量。关键是让用户觉得“参与感强”——比如选几个有趣的投稿视频当“每日最佳”, 再给获奖者送点小礼品,用户就愿意主动帮你宣传。记住小品牌玩标签,别想着“一鸣惊人”,先想着“让用户帮你喊”,比你自己喊100遍都有用。

别让标签成为你的“流量陷阱”, 这些坑千万别踩

但就算玩法再花哨,也得躲开“坑”。去年有个卖家居装饰的商家, 九月用了#HalloweenEarly,想提前抢占流量,后来啊被用户骂“万圣节还没到你就催我花钱?”评论区直接吵起来视频数据一路下滑。数据不会骗人:提前30天以上用万圣节标签的视频, 完播率比正常时间发布低35%,主要原因是用户还没进入“节日状态”,看什么都觉得“太早了”。

还有个坑是“标签与内容不符”。有个卖宠物零食的品牌, 非要带#HalloweenCostumes,视频里是猫主子啃零食,标签却指向“宠物服装”,后来啊引来一堆骂“标题党”,账号还被限流了三天。标签和内容就像鞋和脚,码数不对,穿着硌脚还容易摔跤。

2023年万圣节标签新趋势:从恐怖到治愈, 这些标签正在崛起

更需要留意的是万圣节标签的“风向”在变。以前大家觉得万圣节就得“恐怖”, 但现在#CozyHalloween、#HalloweenForKids的搜索量在2022年9月到10月涨了120%。为啥?疫情后更多人喜欢“低刺激”的节日比如在家烤饼干、给孩子讲南瓜故事,而不是去鬼屋尖叫。

有个卖亲子装的品牌, 2022年十月没跟风#Spooky,而是用#CozyHalloween+#FamilyMatchingPjs,拍了一家人穿着睡衣在家看万圣节动画的视频,播放量破150万,亲子装销量涨了180%。这说明,万圣节标签不是只有“恐怖”一条路,抓住“治愈”“温馨”的新趋势,一样能杀出重围。

所以啊,万圣节标签这东西,说难也难,说简单也简单。别光盯着#Halloween的热度, 看看那些藏在角落里的“细分标签”“趋势标签”,像挖宝藏一样把它们找出来再和你的品牌、内容绑在一起,流量自然就来了。记住标签是“引路人”,内容才是“留客店”,把店开得舒服,客人才会下次再来。明年万圣节,你准备好挖哪个“标签宝藏”了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533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