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对旺季信心满满,这个变更退货政策
亚马逊突然宣布:旺季退货周期拉长至4个月, 卖家炸锅了
最近跨境电商圈子里炸开了锅,亚马逊悄悄给卖家们扔了个“重磅炸弹”——节假日退货政策变了。比如 从2022年10月7日到12月31日期间买的大部分商品,退货截止日直接拖到2023年1月31日相当于把退货周期从平时的30天硬生生拉长到了将近4个月。这波操作, 让不少卖家连夜打开后台盯着订单数据,心里直打鼓:这是要逼着卖家把“退货运费补贴”当成节日福利吗?
政策细节藏着三个“坑”,卖家看完血压飙升
先说说这次政策到底变了啥。亚马逊这次主要针对的是FBA的商品,MFN/FBM的退货规则没变,还是30天。但FBA这条线,变化可不小。,国际站政策“分化”严重。印度、阿联酋、沙特这些站点的退货期限压根没延长,还是老规矩,搞得做全球卖家的直呼“一碗水没端平”。
有位做了5年亚马逊家居品类的卖家老林给我算了一笔账:他家旺季30%的订单来自FBA, 往年退货率大概8%,按这个新政策,退货周期拉长到4个月,退货率可能飙升到12%。“算上运费、 商品损耗、人工检查成本,一单退货可能倒贴50块,旺季订单量翻倍,退货成本也得跟着翻倍,这不是明摆着‘薅卖家羊毛’吗?”老林在行业群里吐槽的话,引来一片“同病相怜”的附和。
亚马逊的“迷之操作”:一边关仓库一边招人,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更让卖家看不懂的是亚马逊的“反差操作”。今年第二季度,亚马逊不是刚关了一批仓库,还延迟了新仓库启用吗?理由是“疫情导致需求萎缩,仓库空间浪费”。这才过了几个月, 旺季还没到呢,亚马逊又突然宣布要招15万名员工,全职、季节工、兼职全都要,专门负责仓库分拣、包装、运送。一边收缩战线,一边大举扩张,这波操作确实让人摸不着头脑。
其实仔细琢磨,亚马逊这步棋走得挺“精明”。今年10月他们搞了个“早享会员日”,定在10月11日和12日比往年Prime Day提前了不少。说白了就是想抢在黑五网一之前,把消费者的钱包提前“掏空”。退货周期从10月7日开始算, 正好卡在这个促销节点之后——买家在早享会员日买的货,哪怕拖到明年1月底退货,亚马逊也不怕,反正货款早就落袋为安了。至于卖家?亚马逊大概觉得,“旺季能多赚一点是一点,退货成本让卖家扛着吧”。
对比之下沃尔玛今年的操作就“实在”多了。他们只说要加4000名季节工和全职员工,比去年15万人的规模缩水了一大截。看来连沃尔玛都对今年旺季的订单量有点保守, 亚马逊却信心爆棚,非要搞“逆周期扩张”,这胆子,也是没谁了。
Prime Day数据给亚马逊“打鸡血”,卖家却凉了半截
亚马逊为什么敢这么“赌”?答案藏在刚过去的Prime Day里。2022年7月的Prime Day,亚马逊两天卖了超过3亿件商品,比往年还高。这个数据就像一针强心剂,让亚马逊觉得“消费者购物欲没衰退,旺季肯定能爆单”。于是他们一咬牙, 把退货周期拉长,还提前促销,说白了就是“用宽松的退货政策刺激消费者下单”——毕竟买的东西能退到明年春天谁不乐意多买点?
但对卖家这波“刺激”可未必是好事。有个做3C电子产品的卖家小王分享了个真实案例:他去年Prime Day上架的一款蓝牙耳机, 主要原因是退货期延长,有买家买了之后用了一个多月,觉得“音质不够好”,直接申请退货,货到的时候包装都拆烂了亚马逊判定“影响二次销售”,直接拒赔。小王算了下那款耳机成本价80块,卖120块,退货一来一回,亏了40块不说库存还积压了一堆。“亚马逊说这是‘提升消费者体验’,我看就是让卖家当‘冤大头’。”小王的话,道出了不少卖家的心声。
西班牙试点“退货网点”,卖家是“福音”还是“坑”?
更绝的是 亚马逊还在西班牙搞了个新花样:和当地公司Celeritas Point合作,全国2000多个网点,买家可以直接去网点处理退货。听起来挺方便?卖家可不这么想。有专门做西班牙站的卖家算了一笔账:退货网点确实省了买家自己寄快递的麻烦, 但亚马逊会从卖家账户里扣一笔“退货处理费”,每单大概2-3欧元。关键是这些网点收了货之后要统一送到亚马逊退货中心,流程比原来慢了至少3天。“等货到了仓库, 可能都过去半个月了要是买家说‘商品少了个配件’,亚马逊直接判定卖家责任,货款照样扣。”这位卖家说这政策表面是“便民”,实际是“增加卖家维权成本”。
亚马逊还明确说了西班牙只是试点,其他站点“暂时不受影响,但不排除后续 ”。这话一出,做欧洲站的卖家都慌了——要是法国、德国也搞这一套,退货成本得增加多少?有行业分析师预测, 如果亚马逊把西班牙的模式推广到全欧洲,卖家旺季退货成本可能上涨20%-30%,这对利润本就被压缩的中小卖家简直是“雪上加霜”。
卖家该怎么办?这三招或许能“止损”
面对亚马逊的“组合拳”,卖家也不是完全没招。做了7年亚马逊大件家具的张哥,去年旺季退货率控制在5%以下他的经验是:,打包“加固”。针对易损品, 他会用泡沫柱+珍珠棉+加固纸箱三重保护,虽然成本增加了5%,但“运输破损导致的退货”几乎为零。
还有卖家打起了“情感牌”。做母婴用品的李姐, 会在包裹里放一张手写卡片,写着“宝宝用品无小事,有任何问题随时找我,我们帮您解决”,再附上她的微信号。后来啊旺季期间,很多买家有问题先找她沟通,再说说选择“退货”的反而少了。“有时候消费者要的不是退款,是‘被重视’的感觉。”李姐说她的店铺复购率比行业平均高了15%,退货率低了8%,这笔账,算得过来。
旺季退货潮将至,卖家要“未雨绸缪”还是“躺平认命”?
离2022年旺季只剩不到一个月了亚马逊的退货政策已经板上钉钉。卖家们现在纠结的是:该不该提前备货?备少了怕爆单,备多了怕退货压垮仓库。有行业老手建议, 可以参考去年同期的“退货率曲线”——比如10月退货率占旺季总退货的20%,11月占50%,12月占30%,然后根据这个比例调整库存。“宁可少赚点,也别让退货把现金流拖垮。”这位老手的话,道出了卖家的无奈。
说到底,亚马逊这次退货政策变更,本质是“把风险转嫁给卖家”。他们用宽松的退货政策刺激消费, 用提前促销抢夺订单,自己赚得盆满钵满,却让卖家承担了退货成本、库存压力、维权成本三重压力。但话说回来跨境电商本就是个“逆水行舟”的行业,卖家抱怨归抱怨,日子还得过下去。与其坐等亚马逊“良心发现”, 不如主动出击——优化选品、提升服务、控制成本,用实实在在的产品力,让消费者“舍不得退”,这才是王道。
旺季的硝烟已经升起,退货的“大考”即将来临。那些能在亚马逊的“规则游戏”里活下来的卖家,要么是运气好,要么是真正懂消费者、懂市场的“狠角色”。至于那些只会抱怨、不思变通的,恐怕真的要被这场“退货风暴”卷走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