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TikTok Shop东南亚双11大促这么热闹

东南亚双11的烟火气:TikTok Shop这场狂欢背后藏着什么门道

最近刷TikTok, 总刷到东南亚那边双11的氛围,搞得人心痒痒的。马来西亚主播用喊“双11不买亏大了”, 菲律宾达人展示开箱视频里堆成小山的包裹,泰国评论区有人问“现在下单11号能到吗”……这场由TikTok Shop搅动的消费浪潮,比想象中热闹得多。有人说这是跨境电商的下一个金矿, 也有人觉得不过是“换个平台搞促销”,但当你真正拆解这场大促的玩法,会发现没那么简单。

为什么东南亚消费者对双11如此买账?

东南亚市场的消费习惯一直带着点“固执”。他们更相信“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COD模式,觉得这样才有平安感。TikTok Shop在泰国、 越南、马来西亚、菲律宾四个国家上线COD功能后跨境商家的订单量像坐了火箭。记得去年10月, 深圳做家居用品的李姐告诉我,她家在菲律宾的店铺开通COD后退货率从15%降到5%,GMV直接翻了三倍——这不是个例,是平台数据里“跨境整体GMV大幅提升”的真实写照。

抓紧上车!TikTok Shop东南亚双11大促火爆开启中
抓紧上车!TikTok Shop东南亚双11大促火爆开启中

这种信任感怎么来的?不是靠平台喊口号,而是靠履约服务一点点磨出来的。TikTok Shop现在支持跨境商家开通COD履约, 物流时效从原来的10天压缩到7天内,甚至有些地方能做到48小时达。消费者收到货满意,下次复购就自然来了这比任何广告都有用。

组货策略:不是所有商品都能在双11爆单

你以为双11就是随便打折卖货?大错特错。科学的组货策略才是制胜关键, TikTok Shop官方的黄金组货法,把商品分成5种类型,每种都有它的“任务”。

引流款:直播间里的“诱饵”得够硬

引流款商品的作用就是“勾人”,得让人一看就忍不住点进直播间。比如某时尚品牌在马来西亚用的策略:卖9.9元的帆布包, 成本8块,看似亏本,但直播间流量直接拉满,连带卖的正价裙子转化率提升20%。这种商品必须是“硬通货”——要么是品牌明星款,要么是极具性价比的刚需品。越南一个数码商家告诉我, 他去年用19.9元的手机壳引流,单场直播涨粉5万,后续卖蓝牙耳机时这批粉丝直接贡献了30%的GMV。

热销款:大促的“定海神针”

热销商品不用多费劲, 历史数据验证过、推流回报率高的,直接拉来冲GMV就好。快消美妆类尤其吃这套,某泰国本土美妆品牌在10月10大促靠一款防晒霜爆单,双11直接备货10万支。这类商品的核心是“提前规划”,得符合当季用户需求。比如东南亚现在进入雨季,防水化妆品、除湿袋就成刚需,9月就开始布局的商家,现在笑得合不拢嘴。

利润款:大促不能只图热闹, 得赚钱

引流款和热销款冲量,利润款才是真赚钱的。这类商品客单价高、复购率也不错,比如数码3C中的智能手表、户外运动里的登山鞋。新加坡一个跨境卖家说 他双11的策略是“利润款不打折,但送赠品”,买手表送价值200元的表带,既保了利润,又提升了客单价。关键是选品要精准, 得知道当地消费者愿意为什么付费——菲律宾人喜欢“多功能”,越南人看重“耐用”,这些细节比单纯低价更有用。

清仓款:库存变现的“急救药”

清仓商品别指望赚大钱,目的是“甩库存”。比如家居百货过季的收纳盒、 时尚行业去年的流行款,搭配“买一送一”或“第二件半价”的玩法,能快速回笼资金。有个做服装的商家朋友告诉我, 他去年双11用清仓款清掉了80%的库存,赚的钱刚好够备今年的新款,现金流一下就活了。

噱头款:制造话题的“气氛组”

噱头商品就是来“搞事情”的, 比如限量款、联名款,甚至是一些猎奇产品。马来西亚有家卖零食的, 上架一款“榴莲味薯片”,价格定得不高,但包装搞得很夸张,后来啊短视频播放量破千万,直播间挤满了“看热闹的”,顺便把其他零食也带火了。这类商品不求直接爆单,求的是“话题度”,让更多人知道你在搞双11。

行业爆品趋势:2023年东南亚消费者到底买什么?

快消美妆:“小而美”比大牌更吃香

东南亚消费者对美妆的偏好越来越“本地化”。他们不像欧美人追求大牌,更看重“适合自己肤质”和“高性价比”。比如泰国人喜欢含珍珠粉的美白产品,越南人热衷草药成分的护肤品,菲律宾人则爱防水彩妆。有数据说 2023年东南亚美妆市场中小品牌增速比大牌快15%,TikTok Shop上那些主打“天然成分”“本地配方”的商家,转化率普遍比传统品牌高20%。

时尚行业:“快时尚”遇上“慢需求”

时尚行业在东南亚有点矛盾——消费者喜欢“上新快”,但又怕“质量差”。所以那些主打“基础款+高性价比”的商家反而更受欢迎。比如印尼一个卖T恤的店铺,用纯棉面料、简约设计,价格比Zara便宜一半,单场直播能卖2万件。关键是要抓住“痛点”:东南亚气候湿热,透气性、吸汗性是刚需;版型不能太紧身,当地人更喜欢宽松款。

数码3C:“实用主义”当道

数码3C在东南亚市场,性能比品牌更重要。菲律宾消费者买耳机,最关心“能不能降噪”,越南人买充电宝,认准“能快充”。2023年双11预热期, TikTok Shop上主打“长续航”“多接口”的数码配件销量涨了40%,而一些国际大牌的手机壳反而卖不动——主要原因是当地人更愿意花低价买功能实用的配件,而不是为logo买单。

户外运动:“宅经济”退潮, “户外热”兴起

疫情后东南亚人开始爱上户外活动。马来西亚的周末爬山团、越南的骑行俱乐部、泰国的露营社群,带火了相关装备。数据显示, 2023年第三季度TikTok Shop上户外运动品类GMV同比增长65%,特别是折叠椅、登山包、运动水壶这些“轻户外”商品,卖得特别火。有个做户外用品的商家告诉我, 他9月在泰国上线一款折叠椅,达人拍了个“河边野餐”的视频,直接带火1万单。

家居百货:“懒人经济”催生新需求

东南亚年轻人越来越“懒”,催生了各种家居好物。比如免洗拖把、折叠收纳盒、自动喂食器,这些东西单价不高,但解决了“打扫麻烦”“空间小”的痛点。菲律宾一个卖家居用品的店铺, 靠“10元3件收纳盒”的短视频,涨粉10万,双11前备货20万件,现在还在紧急补货。关键是抓住“场景感”——拍视频时别光展示商品,要拍“用了之后家里多整洁”的效果,消费者更有代入感。

平台玩法不止直播:挑战赛、短视频、达人矩阵怎么用?

直播:黄金时段和“重点直播间”的流量密码

直播肯定是双11的重头戏,但不是什么时间播都行。TikTok Shop官方推荐的“黄金开播时间”是北京时间12:00-15:00和19:00-22:00, 这时候东南亚用户下班放学,刷手机的时间最长。更重要的是“重点直播间”,平台会根据商家过往数据,给优质直播间推流。比如马来西亚某美妆商家, 连续3个月保持每周5场直播,平台给了他“双11重点直播间”标签,单场流量曝光比平时高3倍。

短视频挑战赛:让用户“玩起来”才能火

马来西亚和菲律宾的短视频挑战赛玩法很值得借鉴。比如“#双11开箱挑战”,用户拍自己收到的包裹,带话题就能赢优惠券。这样既增加了UGC内容,又帮商家做了传播。有数据显示,参与挑战赛的商家,短视频平均播放量比普通视频高50%,店铺粉丝转化率提升25%。关键是挑战赛规则要简单,比如“拍视频@好友,双方都能领券”,用户才愿意参与。

达人矩阵:本地达人比“国际网红”更管用

东南亚市场,“本地化”比“国际化”重要得多。菲律宾消费者更信本地达人的推荐,而不是只会说英文的国际网红。TikTok Shop现在有“本地达人资源库”,商家可以直接对接。比如越南一个卖零食的, 找了10万粉的本地美食达人拍试吃视频,点赞量破50万,店铺当天订单量翻了10倍。达人合作要“精准”,美妆找美妆达人,数码找数码博主,粉丝画像匹配了转化率才高。

运营实战:这些坑千万别踩, 这些技巧赶紧学

提前备货和物流:别让“货到不了”毁了双11

去年双11,有商家主要原因是备货不足,眼睁睁看着订单爆了却发不了货,差评铺天盖地。提前备货是必须的,还要检查物流渠道。TikTok Shop现在支持跨境物流直发,时效比转运快30%。更重要的是“库存预警”,系统提示某商品库存低于100时就该补货了别等卖光了才着急。

价格和资质:大促期间“别乱来”

平台规定, 大促期间不能随意改动商品价格,不然会被判“虚假促销”。还有资质审核, 化妆品要有备案证,数码产品要有3C认证,这些提前一个月就得准备好,别等大促开始了才补材料,到时候错过报名就亏大了。

转化率提升:直播间里的“临门一脚”怎么踢?

直播间光有人气不行,得转化。技巧其实很简单:主播要“会说话”, 别光念产品参数,要讲“用了之后生活变多美好”;商品要“组合卖”,比如买手机送耳机,客单价高了利润也多了;互动要“接地气”,用当地语言打招呼,回答评论区问题,让消费者觉得“这个主播懂我”。

热闹背后的挑战:不是所有商家都能在双11分到蛋糕

当然这场大促也不是“躺赢”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同一个品类可能有上万家商家在抢流量,利润被越压越低。COD履约虽然提升了订单量, 但坏账风险也在增加,有商家说“去年双11COD坏账率有8%”,得提前做好风险控制。还有内容同质化问题, 大家都拍“开箱”“试用”,用户看多了就审美疲劳了得想点新花样,比如拍“产品生产过程”“工厂实拍”,反而更有信任感。

但话说回来东南亚市场的潜力真的没话说。年轻人口占比高,互联网普及率增长快,消费习惯正在从“线下”转向“线上”。TikTok Shop这场双11, 与其说是“促销”,不如说是“教育市场”——让更多东南亚人习惯“刷视频买东西”。对商家现在入场,可能就像10年前的淘宝,早占坑早受益。

所以 别光看着别人热闹,想清楚自己的优势是什么选对品,用对人,玩对玩法,双11的蛋糕,你也能分到一块。毕竟跨境电商这条路,从来都不缺机会,缺的是抓住机会的胆子和脑子。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533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