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Temu为何能悄悄攻入非洲
非洲电商的“隐形玩家”:Temu的闪电扩张背后藏着什么
2023年9月, 尼日利亚拉各斯的一个普通周末,27岁的学生Aisha打开手机,GooglePlay商店里一个叫Temu的购物应用突然弹出了推荐。她随手点进去,发现一款9.9美元的太阳能充电宝,价格比本地电商便宜近一半。“就试试看,”她下单后三天快递员把货送到了她家所在的社区——这在以前,网购至少要等一周。Aisha不知道的是这个让她“捡到便宜”的平台,正在非洲十几个国家复制类似的增长故事。从9月到11月, Temu在肯尼亚、南非、加纳等国的GooglePlay购物类应用排名中,悄悄从200名开外冲进了前50,甚至挤进了部分国家的Top20。
为什么是非洲?避开红海的“曲线救国”
提到拼多多出海, 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美国市场——毕竟Temu上线两个月就冲上苹果商店榜首,光鲜亮丽。但很少有人注意到,2023年10月,Temu悄然在非洲上线了本地化版本。为什么偏偏是非洲?这背后藏着对市场格局的精准判断。

东南亚确实是低价电商的红海。Shopee、 Lazada早就深耕多年,本地玩家Tokopedia、Bukalapak也盘踞多年,价格战打得白热化。一个在广州做3C的卖家老王告诉我, 去年想进东南亚,“平台佣金比国内高3个点,还要给本土流量保护费,根本拼不过本地卖家”。Temu如果硬闯东南亚,等于在别人的主场打巷战,成本太高。
非洲不一样。非洲有631个实体商品B2C在线市场,但大部分小而散,头部平台占比不到15%。肯尼亚的Jumia、 南非的Takealot虽然有点名气,但覆盖范围有限,物流时效慢得像蜗牛——Jumia在首都内罗毕配送要5天偏远地区直接送到不了。更关键的是非洲消费者的“低价阈值”比欧美低得多。DataSparkle的数据显示,非洲购物类应用里价格低于20美元的商品转化率是高价商品的3倍。这简直是Temu的“舒适区”——它在国内练就的“极致低价+供应链压缩”本事,在非洲居然能用得上。
还有一个被忽略的细节:中国玩家在非洲的“先发优势”。DataSparkle的报告提到,非洲购物类活跃应用里中国背景的平台占比达60%。SHEIN早在2022年就通过独立站打入非洲,2023年5月还在摩洛哥建了海外仓。Temu跟着SHEIN的脚步进场, 相当于提前“踩点”——物流、支付、清关这些坑,SHEIN已经帮他们试过一遍了。
低价不是万能药:Temu在非洲的“本地化变形记”
但直接把国内的“砍一刀”搬到非洲,肯定行不通。非洲有54个国家,语言上百种,消费习惯千差万别。尼日利亚人喜欢色彩鲜艳的服饰, 肯尼亚人更关注太阳能产品,南非人对电子产品的质量要求比其他国家高30%。Temu很懂这一点,它的“低价”不是简单的“便宜”,而是“按需定价”的本地化策略。
2023年10月,Temu在肯尼亚上线了一个“太阳能专区”。里面卖的充电宝、台灯、路灯,价格比本地超市便宜40%,还支持本地常用的M-Pesa支付。一个叫“BrightLife”的本地小卖家告诉我, 他以前做太阳能产品,只能在线下市场摆摊,“一天卖不出10个,Temu上线后我每周能发300单过去”。BrightLife的案例不是个例——Temu官方数据显示, 2023年Q3,肯尼亚太阳能品类销量环比增长220%,其中80%的买家来自农村地区。
选品只是第一步,物流更是关键。非洲的“再说说一公里”配送堪称“地狱难度”。很多地方没有固定地址,连门牌号都没有,快递员只能靠 landmarks找地方。Temu没自己建物流,而是和本地玩家“抱团”。在尼日利亚,它和GIG Logistics合作;在南非,跟Fastway Delivery绑定。这些本地公司知道怎么绕过坑洼的土路,怎么跟社区门口的小店合作做自提点。2023年11月, Temu在南非的配送时效从平均12天压缩到了5天退货率从15%降到了8%——数据一出来很多南非卖家主动申请入驻。
当然也有水土不服的地方。2023年9月,Temu在加纳上线后有用户投诉“衣服洗一次就褪色”。后来才发现,加纳的洗衣粉碱性比中国强,国内常用的染料扛不住。Temu赶紧调整供应链,让广东的供应商改用活性染料,虽然成本涨了5%,但差评率下降了60%。这种“快速试错、快速迭代”的打法,倒是把拼多多在国内的“互联网思维”用活了。
卖家们的“爱恨情仇”:低价背后的生死博弈
Temu在非洲扩张快,但卖家们的日子并不好过。低价是把双刃剑,砍价砍得太狠,卖家的利润薄得像纸。广州番禺做家居用品的李姐, 2023年10月通过Temu把一批塑料收纳盒卖到南非,“成本12块,平台定价19.9美元,运费、佣金扣完,一单赚8块人民币,还比国内批发价低”。更让她头疼的是退货——Temu规定,商品到仓库后15天没卖掉,必须退回。11月有一批货主要原因是南非清关延误,滞留仓库18天被强制退回,光运费就亏了5000多。“感觉平台只顾自己冲量,根本不管死活。”李姐的吐槽在卖家群里很常见。
但另一群卖家却把Temu当成了“救命稻草”。东莞做电子烟的小陈, 2023年国内市场萎缩,”精准,只要价格够低,根本不用做推广。这种“薄利多销”的模式, 让很多国内中小工厂找到了新的活路——浙商证券的报告显示,2023年Q3,有超过1.2万家中国制造企业通过Temu进入非洲市场,其中60%是首次出海的小卖家。
平台和卖家之间,始终在博弈。Temu也在调整规则。2023年11月, 它上线了“非洲卖家专属通道”,允许本地小卖家用货到付款,还降低了佣金——在南非,佣金从8%降到了5%。这些动作,既是为了吸引更多本地卖家,也是为了平衡供应链。毕竟纯靠中国供货,物流成本太高,清关风险太大。让本地卖家参与,既能丰富品类,又能降低履约成本。
对手的“围剿”:Temu在非洲能走多远?
Temu在非洲的“高歌猛进”,自然引来了老玩家的警惕。SHEIN早在2022年就布局非洲, 2023年10月,它在南非开了一家线下快闪店,主打“30分钟极速达”,直接对标Temu的低价。Jumia也没闲着, 2023年11月,它在尼日利亚推出了“Jumia Flex”会员服务,免费配送、无理由退货,试图用服务留住用户。更麻烦的是 非洲本土平台也在崛起——肯尼亚的Kilimall,2023年Q3的融资额达到了5000万美元,专门做“非洲特色商品”,比如手工艺品、本地零食,这些恰恰是Temu的短板。
价格战是最直接的战场。2023年“黑五”期间, Temu在南非推出“1美元秒杀”活动,SHEIN立刻跟进“0.99美元包邮”;Temu卖9.9美元的T恤,Kilimall卖8.9美元还送本地定制图案。这种“贴身肉搏”让消费者得了利,但卖家的利润空间被进一步压缩。有卖家爆料, 2023年11月,Temu在非洲的客单价比9月份下降了15%,但销量只增长了20%,算下来总利润反而少了。
更深层的挑战是信任。非洲消费者对跨境电商的信任度还比较低。2023年10月, 南非消费者保护委员会收到投诉,称“Temu卖的手机电池爆炸”,虽然再说说查明是用户使用不当,但负面新闻还是让Temu的口碑受损。比一比的话,Jumia在非洲运营多年,有自己的仓储和配送团队,本地信任度更高。Temu要想在非洲站稳脚跟, 除了低价,还得在“信任”上多下功夫——比如完善售后、加强品控,甚至和本地机构合作搞“质量认证”。
未来的“棋局”:低价之后还有什么杀手锏?
短期来看,Temu在非洲的“低价优势”还能维持。中国的供应链太强大了同样的商品,国内工厂的成本比非洲本地低30%以上。但长期呢?当更多玩家涌入,价格战打到极限,Temu靠什么吸引用户?答案或许是“本地化生态”。
2023年12月, Temu在肯尼亚内罗毕启动了“本地商家孵化计划”,邀请当地手工艺人、小农场主入驻,教他们怎么开店、怎么选品、怎么做直播。一个叫“Craft Kenya”的手工饰品合作社, 通过Temu把产品卖到了埃及、摩洛哥,“以前我们的东西只能在本地市场卖,现在整个非洲都能看到”。这种“让本地人赚本地钱”的模式, 既能丰富平台商品,又能提升用户粘性——毕竟谁不喜欢买“自家门口的好东西”呢?
另一个可能的突破口是“社交电商”。非洲的社交媒体渗透率很高,WhatsApp、Instagram的用户量超过5亿。2023年11月, Temu在尼日利亚测试“社交裂变”功能,用户分享商品链接给好友,双方都能获得优惠券。有个叫“Funmi”的大学生, 分享了一个10美元的厨房收纳盒给WhatsApp群组,后来啊有30个人通过她的链接下单,她赚了200美元佣金。这种“熟人推荐”的模式,比硬广有效得多,也符合非洲人“喜欢分享”的消费习惯。
当然风险也不容忽视。非洲的政治环境复杂,汇率波动大,政策变化快。2023年12月, 埃及突然提高了跨境电商的进口关税,Temu的部分商品价格被迫上涨10%,销量应声下滑。这些“不可控因素”,都是悬在Temu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说到底,Temu在非洲的故事,才刚刚开始。它带着拼多多的“低价基因”闯进来却不得不为了适应这片土地,不断“变形”。它能从“隐形玩家”变成“巨头”,还是会被本土玩家“围剿”,到头来沦为“过气网红”?答案,藏在每一个非洲消费者的手机里藏在每一个卖家的账本里也藏在每一次物流的配送时效里。这场关于低价、信任和生态的博弈,比我们想象的,要精彩得多。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