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拼多多Temu的“砍一刀”功能终于要上线了

从“Give40%”到“砍一刀”:Temu的海外裂变游戏升级

听说Temu要上“砍一刀”了这消息像颗炸弹在跨境圈炸开。要知道,9月初刚杀入北美那会儿,拼多多还放话说“海外不玩这套”,转头不到俩月,真香定律就应验了。国内那套“拼团砍价”的老底子, 终究还是被搬到了大洋彼岸——用户通过WhatsApp、Messenger、Facebook分享链接,朋友点一下就能帮你“砍一刀”,直白得让人想忽略都难。之前试水的“Give40%,Get40%”活动, 靠分享折扣码拿六折券,不过是开胃小菜,这次才是真刀真枪的社交裂变硬仗。

北美用户买不买账?两极分化的口碑早有预兆

翻翻Temu在美区iOS商店的评价,3.48星的平均分像一盆冷水。57%的人五星好评, 喊着“便宜到不敢信”,33%的一星差评却扎眼得很——“等了半个月才到”“9.9美元的T洗三次就变形”“邀请好友?我的WhatsApp被好友拉黑了”。这些声音早就暗示了:“砍一刀”在北美可能踩雷。国内用户为了免费商品能求爷爷告奶奶,但欧美用户更吃“直接给折扣”那一套——他们宁愿付钱也不想当“乞讨者”。有跨境从业者吐槽:“Temu以为把‘砍一刀’翻译成‘Referral Bonus’就能本土化?本质还是‘求你帮我转发’,换谁不烦?”

终于来了?!拼多多Temu拟上线“砍一刀”功能
终于来了?!拼多多Temu拟上线“砍一刀”功能

10亿砸出来的黑马:Temu的GMV神话能持续多久?

36氪的数据够唬人:上线一个多月, 日均GMV破150万美元,商家近3万,SKU堆到30-40万,24个一级类目全覆盖。但这成绩背后是拼多多真金白银烧出来的。9月单月投放预算就10亿,未来一年计划砸70亿,全砸在公域流量和KOL合作上。对比拼多多上半年220亿的营销费,Temu这点钱不过是“毛毛雨”。问题是烧钱能买来GMV,能买来用户忠诚度吗?有数据显示, Temu新用户次日留存率不足20%,比SHEIN低了15个百分点——薅完羊毛就跑,成了常态。

物流和低价是双刃剑:Temu的“救命稻草”还是“催命符”?

为了解决用户吐槽的物流慢, Temu在10月悄悄推了“7日达”快递,满99美元还能包邮。这速度比之前的7-15天快了不少,但对比亚马逊Prime的次日达,还是慢了半拍。更关键的是低价策略:满40-20的优惠力度, 比天猫双11的满300-50狠得多,但用户不领情——“9.9美元的蓝牙耳机,连品牌都没有,能用吗?”有跨境电商分析师指出, Temu的低价是把双刃剑:吸引了对价格敏感的用户,但也拉低了品牌调性,想往上走难如登天。

“砍一刀”在欧美:是社交裂变还是“骚扰营销”?

行业人士早就预警过:欧美市场对“诱导营销”零容忍。2021年, 某快时尚平台就因“分享得折扣”活动被美国FTC罚款500万,理由是“误导消费者分享个人信息”。Temu这次用WhatsApp、 Messenger分享,本质上和国内让用户转发微信群没区别,但欧美用户更注重隐私——你让我分享?先问问我的好友同不同意。有在硅谷工作的华人吐槽:“我妈现在看到Temu的链接就拉黑,说比推销

从“拼着买”到“砍着送”:Temu的本土化到底走了多远?

Temu的名字取自“Team Up,Price Down”, 翻译过来就是“拼着买,才便宜”,和拼多多在国内的套路如出一辙。但“砍一刀”这套,本质是“求人帮忙”,和欧美用户“自主消费”的习惯背道而驰。反观SHEIN,靠的是“上新快+算法推荐”,用户不用求人,自己就能挑到喜欢的。有跨境卖家指出:“Temu以为把APP界面翻译成英文就叫本土化?其实连欧美用户喜欢什么风格的商品都没搞懂——他们要的不是‘便宜货’,是‘有设计感的便宜货’。”

邀请奖励的“军备竞赛”:Temu在透支未来还是提前布局?

看看Temu的邀请奖励有多“卷”:邀请1个新用户, 两人都得六折券;邀请2个,直接送按摩仪、洗衣机;邀请5个,白给20美元。这奖励成本高得吓人——20美元相当于140人民币, 国内拼多多砍个免费手机也就邀请几百人,Temu这20美元要邀请多少人?有运营算过账:按一个新用户获取成本20美元算,Temu的邀请奖励直接把成本拉到40美元。更麻烦的是吸引来的大多是“羊毛党”,真实复购率低得可怜。

假日季的生死时速:Temu用“砍一刀”能抢下多少份额?

黑五、圣诞季是跨境电商的“生死场”,Temu自然不会放过。这次推“砍一刀”,明显是想借着假日流量冲一波GMV。机构数据显示, 2022年北美黑五电商市场规模达320亿美元,Temu的目标是分1%的羹——3.2亿美元。但亚马逊、SHEIN、沃尔玛都在抢这块蛋糕,Temu凭什么?靠“砍一刀”拉新,靠70%折扣吸引用户,但别忘了假日季物流会爆仓,用户体验一旦下滑,差评只会更多。

跨境老炮儿怎么说:他们眼中的“Temu式裂变”可行吗?

和几位跨境圈的老炮儿聊起这事,看法两极分化。做独立站的阿Ken说:“Temu那套在国内行得通, 主要原因是用户吃‘社交面子’,但欧美用户更注重‘效率’——我直接买,不想求人。”而做Temu代运营的Lisa却觉得:“短期有效,能快速起量。你看SHEIN早期也靠裂变,现在不一样做起来了?”不过她也承认,“砍一刀”得改改,“别让用户觉得被绑架,改成‘分享得积分’可能更好。”

除了“砍一刀”,Temu还有多少底牌没打?

其实Temu早就留了后手。之前有报道说团队在考虑做内容社区,类似,让用户晒单、分享穿搭,用内容带动转化。还有物流方面传已经在谈海外仓,要是能实现3日达,竞争力直接翻倍。但问题是拼多多能不能放下“国内经验主义”,真正做本土化?就像一位跨境从业者说的:“别总想着复制国内的成功故事,海外市场的游戏规则,得重新学。”

一场豪赌,拼多多能复制国内神话到海外吗?

Temu上“砍一刀”, 像极了拼多多在国内的翻版——烧钱、裂变、低价,一套组合拳打下来。但海外市场的水,比国内深得多。用户习惯不同、法规更严、竞争更激烈,每一步都是坑。拼多多的野心很大,想复制“农村包围城市”的神话,但海外没有“农村”,只有成熟的“城市市场”。后来啊或许不重要, 重要的是这场跨境“砍价大战”,已经开始了——而Temu,到底是赢家还是炮灰,时间会给出答案。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532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