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即将世界杯来临,TikTok

足球狂欢倒计时 TikTok上的流量密码不止世界杯

卡塔尔的沙漠快要被足球点燃的时候,TikTok上的短视频已经开始提前预热。有人穿着球衣在卧室里模仿梅西的盘带, 有人把运动水壶摆成阵型配上世界杯主题曲,还有商家偷偷把仓库里的足球鞋库存量翻了好几倍。这场四年一度的全球盛事,在短视频平台上早已经不是球迷的专属狂欢,而是跨境商家眼里的流量金矿。但问题来了当所有人都盯着#sportscarnivali标签的时候,真的能分到一杯热汤吗?

TikTok的“体育嘉年华”:是真红利还是新内卷

距离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开幕只剩一个多月的时候, TikTok Shop突然甩出了一张王炸——面向英国和东南亚的跨境商家和达人,直接给流量扶持、货品补贴,还有C端优惠券。#sportscarnivali话题的播放量蹭蹭涨到1000万,#足联WorldCup和#Football的标签下更是数亿播放量。平台官方还搞了个“What's trending in Sports”行业活动,摆明了要推波助澜。但仔细想想,这种流量大放送,到底是雪中送炭,还是把已经滚烫的油锅里又倒了一瓢油?

“世界杯”将至,TikTok Shop上的这些流量密码千万别错过!
“世界杯”将至,TikTok Shop上的这些流量密码千万别错过!

英国和东南亚的市场早就被疫情磨出了“运动瘾”。2022年冬奥会刚过 户外装备的搜索量就涨了60%,加上世界杯的催化,运动户外的市场规模直接冲到5000亿美元。按理说这是个好时机,但TikTok的算法从来不会主要原因是你是新手就手下留情。平台上随便一搜“足球训练”,视频多到能从首页刷到地老天荒。中小商家挤破头想挤进话题流量池, 后来啊发现大卖早就占好了坑位——比如Halara,人家的官方账号45万粉丝,英国站6万粉,发条健身视频能带火一批运动上衣。

Halara的“运动时尚经”:不是靠流量, 是靠“人设”

说到运动品类在TikTok上的成功案例,Halara绝对是绕不开的。这个主打欧美风格运动品牌, 价格就30美元左右,卖的是运动上衣、网球裙这类基础款,愣是把销量做到了百万级。他们的账号运营思路很反套路:不请天价网红, 不搞极限挑战,就拍普通人穿着他们衣服健身、跳舞、日常出街的视频。@halara_official的视频里 你看不到专业运动员的飒爽,反而是一个女孩在客厅跟着帕梅拉跳操,汗湿的后背贴着品牌的logo,弹幕里全是“同款瑜伽裤求链接”。

Halara的团队早就摸透了TikTok用户的心理——他们想看的不是完美的运动场景,而是“我也可以”的代入感。2022年9月, 他们趁着世界杯预热期,在@halara_uk账号上发了一组“观赛穿搭”视频,把运动卫衣和休闲裤混搭,配上“酒吧看球也能穿”的文案,直接引爆英国市场。数据显示,那段时间英国站的GMV环比增长了180%,远超平台流量扶持的平均增幅。这说明什么?流量扶持是外力,真正能留住用户的,还是内容里藏着的“情绪价值”。

中小商家的“世界杯焦虑”:流量来了 接得住吗

看到Halara的成功,不少中小商家坐不住了赶紧把仓库里的足球周边、运动装备翻出来配上#sportscarnivali标签就往上发。后来啊呢?播放量卡在500,点赞两位数,评论区还飘过一句“这质量还不如楼下超市的”。问题出在哪?他们只看到了世界杯带来的流量,没看到流量背后的“筛选机制”。

TikTok的算法早就不是“谁发得多谁就有流量”的时代了。2022年10月, TK出海日志做过一个测试:同一条足球教学视频,用“专业教练演示”和“新手第一天学球”两种标题,后者流量是前者的3倍。这说明用户更吃“真实感”。比如东南亚某卖运动水壶的商家, 没搞什么世界杯联名,就拍了个“印尼小哥踢球90分钟,喝光3壶水”的vlog,视频里水壶被踩脏、被甩来甩去,反而卖爆了单月销量翻了5倍。这告诉我们,与其硬蹭热点,不如把产品塞进用户的真实生活场景里。

被忽略的“长尾机会”:足球之外的体育消费

一提到世界杯营销, 所有人都在想足球、足球鞋、运动衣。但你有没有发现,全球体育消费里足球相关的品类只占30%?剩下的70%,是羽毛球拍、瑜伽垫、甚至电竞椅。2022年11月初, TikTok上突然火起了一个标签#HomeGymSetup,英国用户晒自己改过阳台健身房,东南亚博主分享“50块搞定居家健身”,带动瑜伽垫搜索量增长了200%。这说明,世界杯的流量池里不止有足球,还有“泛体育消费”的机会。

Micro Ingredients就是个聪明的例子。这个卖运动补剂的商家, 没碰足球话题,反而搞了个“熬夜看球怎么不伤身”系列,教用户用他们的蛋白粉做熬夜后恢复饮品。视频里不直接推产品,而是先科普“熬夜后补充蛋白质的重要性”,后来啊评论区全是“求链接”。2022年黑五期间,他们的销量环比增长了220%,转化率高达3.5%,远超行业平均水平。这说明,在世界杯的流量狂欢里找到细分场景,比硬挤热门赛道更有效。

流量扶持背后的“算法真相”:平台想要什么内容

TikTok这次放出的流量扶持, 看起来很诱人,但细读规则就会发现,平台真正想推的,是“能停留、能互动、能转化”的内容。#sportscarnivali话题下播放量最高的视频, 平均停留时长都在45秒以上,点赞评论转发比超过1:10。这说明,算法不是看你用了多少标签,而是看用户愿不愿意为你的内容“停留”。

2022年10月, TikTok官方透露过一个数据:带“用户提问”的视频,互动率比普通视频高40%。比如有个卖护膝的商家, 视频里拍了个“老球迷的膝盖为什么经得起踢球”的问题,评论区里全是“我爷爷踢了半辈子球,膝盖咋保养”的讨论,商家顺势在置顶回复里科普护膝的作用,转化率直接拉到5%。这告诉我们,与其死磕流量扶持,不如研究怎么让用户“聊起来”——毕竟算法喜欢会“聊天”的内容。

世界杯之后的“流量留存”:狂欢之后 用户去哪了

问题又来了世界杯只有一个月,狂欢过后这些流量怎么办?靠世界杯火起来的运动品牌,有不少在赛事结束后销量断崖式下跌。2022年12月, 卡塔尔世界杯刚结束,某卖足球周边的商家就反馈,日销量从2000单掉到200单,仓库里堆满了印着淘汰球队logo的围巾。这说明,只蹭世界杯热点的商家,根本没想过“后世界杯时代”的流量承接。

真正的聪明商家,早就开始布局“复购场景”。比如Halara, 在世界杯期间推的“观赛穿搭”系列,赛事结束后马上转型成“日常运动”系列,把卫衣改成更轻薄的春季款,视频内容也换成“春天去公园跑步”的场景。2023年1月的数据显示,他们60%的销量都来自老复购,这才是长久的生意经。毕竟用户的运动需求不会因为世界杯结束而消失,真正的好商家,是把“热点流量”变成“私域用户”。

给中小商家的“反常识建议”:别追热点, 追“用户习惯”

看到这里你可能已经明白了:世界杯的流量密码,从来不是“蹭热点”这么简单。中小商家与其盯着#sportscarnivali标签,不如先搞清楚自己的目标用户“在TikTok上喜欢看什么”。英国用户可能更爱“酒吧观赛文化”, 东南亚用户可能更吃“社区足球赛”的真实场景,这些才是能打动他们的“情绪锚点”。

2022年11月黑五期间, 有个卖便携折叠椅的商家,没做任何世界杯营销,就拍了条“英国球迷在家看球,用折叠椅摆出影院效果”的视频,后来啊主要原因是戳中“居家观赛”的痛点,单条视频卖出了3000把椅子。这说明, 与其追着全球热点跑,不如扎进用户的日常习惯里——毕竟能让他们下单的,从来不是世界杯的喧嚣,而是“这东西能解决我的问题”。

卡塔尔的沙漠会慢慢冷却,但TikTok上的体育消费才刚刚开始。真正的流量密码,从来不是平台的扶持,而是你能不能把产品变成用户生活里的一部分。毕竟四年一次的世界杯会过去,但用户对“更好的运动体验”的追求,永远都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532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