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亚马逊FBA配送费1月17日再次上涨

凌晨后台弹出通知, 跨境卖家的血压跟着配送费一起飙高

1月18日早上七点,深圳坂田的跨境卖家老张盯着手机屏幕,亚马逊后台的红色通知刺得眼睛发痛——物流配送费又涨了1月17日生效。他放下刚冲好的咖啡, 手指划过屏幕里的费用明细表,配送费平均涨5.2%,大号标准尺寸商品要按重量和体积重的较大值算费用,这意味着他那批占了大头的收纳箱,单件配送成本直接多掏0.35美元。“刚涨完旺季配送费没三个月,这是把卖家当提款机吗?”老张把手机往桌上一摔,烟灰缸里多了个烟头。

这次涨价不是“惊喜”, 是“连环暴击”的续集

熟悉亚马逊的卖家都知道,2022年物流费用就没消停过。1月18日美国站上调配送费率和弃置费, 4月28日加收5%燃油附加费,8月17日又塞来个“旺季配送费”,现在1月17日的新政不过是把前几次的“零头”打包收齐。亚马逊公告里说“为提高仓储利用效率”, 但在老张看来这不过是“把仓库的空置成本转嫁到卖家账单上”的另一种说法。更扎心的是燃油附加费没了但配送费涨了5.2%,这算盘打得比我的库存周转率还精。

亚马逊FBA配送费叒涨了1月17日生效
亚马逊FBA配送费叒涨了1月17日生效

配送费:大号商品的“重量刺客”来了

新政里最让卖家肉疼的是大号标准尺寸商品的计费规则。以前服装类按重量算, 现在全改成“重量或体积重取大值”,老张的收纳箱体积大、重量轻,以前按1.2磅收费,现在得按3.5磅的体积重算,单件配送费从1.8美元跳到2.5美元。他算了下这批3万件的库存,光是配送成本就多掏2.1万美元。“这哪是配送费,这是体积税啊!”他在卖家群里吐槽, 底下有人接话:“做家具的更惨,我那批实木椅子,体积重比实际重两倍,单件配送费快赶上商品利润了。”

仓储费:从“365天警告”到“180天催命”

仓储费的调整像把钝刀子,慢慢割卖家的肉。2022年还只有库龄超过365天的才收长期仓储费, 现在新政说2023年4月15日起,271-365天的要加收附加费,180-270天的也得交“超龄库存费”。杭州做家居用品的卖家林姐上周刚清了一批积压6个月的货, 亏了8万,现在看到新规直拍大腿:“早知道再等等,说不定还能多撑俩月。”她后台显示, 有12%的库存卡在180-270天区间,按新政每立方英尺每月加收6美元,这又是一笔不小的支出。更让她焦虑的是 亚马逊2023年4月1日起还要对“库存体积明显大于售出体积”的卖家收仓储利用附加费,这意味着备货多了不行,备少了更不行,简直让人无所适从。

移除弃置费:清仓成本又双叒叕涨了

想弃置库存?得先交一笔“赎金”。新政说移除和弃置费用要提高, 老张上个月弃置了一批滞销的收纳盒,单件弃置费0.45美元,现在涨到0.65美元,他算了下这批5000件的弃置费要多掏1000美元。“亚马逊是不是觉得卖家钱多烧的?”他在群里发了个截图, 底下有人回:“你还算好的,我做3C的,移除费从0.3美元涨到0.52美元,退个货比发货还贵。”更绝的是 清货费用倒是不变,这操作让不少卖家看不懂:“弃置费涨了清货费不动,这是逼我们留着库存等涨价?”

卖家在“降价潮”里挣扎, 亚马逊却在“薅羊毛”大赛里夺冠

2022年对跨境卖家简直是“地狱难度”。通货膨胀让采购成本涨了15%,消费降级让客单价降了8%,物流费用涨了三轮,现在连仓储费都不放过。据AMZ123卖家交流群调研, 2022年上半年有64.08%的卖家认为亚马逊涨价政策“影响较大”,其中31%的卖家利润被压缩了30%以上。深圳某3C卖家小李说 他8月旺季配送费上涨后一款蓝牙耳机的单件利润从2.3美元降到1.1美元,为了维持销量,他只能把价格从29.99美元降到27.99美元,后来啊转化率反而下滑了12%。“卖得越多亏得越多,这生意还怎么做?”

亚马逊倒是一点不慌。公告里说“变更后的费用仍低于其他物流服务提供商”, 但卖家们不买账:“其他物流商是公开透明,亚马逊是偷偷摸摸涨,还美其名曰‘提高效率’。”更让卖家恼火的是 亚马逊一边涨费用,一边推出“新品入仓优惠计划”、“轻小商品计划”,仿佛在说“你看,我给你们福利了别计较涨价了”。老张翻着公告冷笑:“新品入仓?我做了三年的老产品,哪来的新品?轻小商品?12美元以下的基本不赚钱,提门槛就是变相取消福利。”

悲观者只看到涨价, 乐观者在找“破局口”

当然不是所有卖家都在哀嚎。深圳做家居收纳的卖家王琳, 在配送费新政出来后立刻调整了选品策略——把大号收纳箱换成小号折叠款,体积重从3.5磅降到1.2磅,配送成本每件省了1美元。她还把30%的库存转移到第三方海外仓, 虽然头程运贵了点,但避开了亚马逊的长期仓储费和附加费,综合成本反而下降了15%。“亚马逊涨它的,我躲我的,总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她说这话时刚签完一个独立站的订单,利润比亚马逊高20%。

服装类卖家也有好消息。新政说服装类退货处理费平均降低0.2美元,服装大号标准尺寸商品仍按重量算配送费。杭州做女装的陈姐立刻优化了退货流程, 把退货地址改成第三方退货处理中心,每单省0.3美元,加上退货费降低,一个月下来省了8000美元。“亚马逊这次总算干了件人事,虽然可能是无心的。”她笑着说语气里带着点苦涩的调侃。

未来会怎样?没人知道,但“躺平”肯定没戏

亚马逊还会不会继续涨价?老张猜会:“长期仓储费从365天到180天我怀疑后面会不会降到90天只要超过90天就收超龄费。”林姐更悲观:“通胀还没结束,亚马逊的仓储成本只会越来越高,卖家就是他们的‘提款机’。”但不管怎样,卖家的应对策略已经很清晰:优化库存周转,调整选品,多渠道布局,精细化运营。

老张最近在研究亚马逊的“仓储容量限制”政策, 他说:“亚马逊说要给‘有效使用仓储空间’的卖家更多容量,那我就得把库存周转率提到20次以上,让他们觉得我‘值得’给更多空间。”他后台的库存周转率现在是15次他计划下个月提到18次“虽然累点,但总比被亚马逊割肉强。”

跨境生意从来都不是轻松的活儿, 亚马逊的涨价像块试金石,把扛不住的筛出去,让扛得住的更强大。老张现在每天件事是找新选品。“能怎么办?干就完了。”他弹了弹烟灰,屏幕上又弹出一条亚马逊通知——这次是关于“账户状况保障计划”的,他说:“免死金牌?别逗了先把配送费这把刀挪开再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532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