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椰树不孤单,TIKTOK营销界泥石流现象你怎么看

土味辣眼却爆单?泥石流营销的流量密码藏不住了

说到椰树牌椰汁, 脑子里是不是立刻蹦出“从小喝到大”的魔性口号,还有那包装上辣眼睛的模特大长腿?2022年10月11日椰树直播带货首秀, 直接把“营销界泥石流”这个称号焊死在脑门上——满屏晃动的胸、扭腰摆臀的舞蹈,主持人用嘶吼式语气喊“买它”,弹幕直接炸锅:“这是直播间还是夜店?”“椰树你清醒一点!”

但奇怪的是争议越大,流量越大。椰树直播间在线人数冲到10万+,相关话题在抖音播放量破亿,连带着“椰树泥石流营销”成了年度热词。更绝的是 这股“土味泥石流”在TIKTOK居然找到了同频共振者——印尼头部3C零售商PLANET GADGET,账号250万粉丝,视频里全是热辣美女跳着劲舞,背景音乐永远是东南亚最洗脑的电子乐,评论区全是“老板是懂流量的”“这店我得去逛逛”。

椰树不孤单,看看TIKTOK上的营销界泥石流
椰树不孤单,看看TIKTOK上的营销界泥石流

问题来了:这种被骂“土俗low”的泥石流营销, 到底是真的“流量密码”,还是品牌自嗨的无效折腾?尤其对于跨境电商 当别人都在卷“精准人群”“高转化”时跟着椰树和PLANET GADGET学“黑红土欲”,到底值不值?

从椰树直播间到PLANET GADGET:黑红流量的底层逻辑

先说说椰树。你可能不知道,椰树这波“泥石流”不是突然发疯,而是延续了30年的“土味基因”。从1996年那个被广电总局点名“低俗”的“模特穿比基尼举椰汁”广告, 到2022年直播间的辣舞,椰树始终没放弃“土到极致就是潮”的执念。有人说这是“审美降级”, 但数据不会说谎:椰树椰汁年销售额稳居中国植物饮料前三,海南本地市场份额超60%,靠的就是“土味符号”刻进消费者DNA里的记忆锚点。

再看PLANET GADGET。这家印尼3C连锁,卖的是手机、电脑、平板这些高单价产品。按理说 这类产品应该像国内一样,用专业评测、参数对比吸引精准用户,后来啊PLANET GADGET反其道而行:TIKTOK账号里全是美女跳热舞,主播边扭边喊“买手机送美女合影”,评论区直接变成“选妃现场”。

后来啊呢?线上GMV确实不高——上线至今才17万人民币,连国内普通卖家的零头都不到。但两个主标签#planetgadget和#gadgetstore的观看量分别冲到4亿和2.6亿, TK官方账号点赞230万,老板个人账号更狠,直接圈粉100万。这波操作, 用PLANET GADGET老板的话说就是:“我不在乎今天卖多少手机,我要让全印尼都知道,买手机就得来我这儿!”

线上卖不动?泥石流营销的“转化”

这里有个关键矛盾:为什么泥石流营销总是“买的不如看的多”?椰树直播间首秀, 在线10万人,但实际成交额没公布,业内估计不到50万;PLANET GADGET线上GMV17万,对比4亿观看量,转化率低到可以忽略不计。难道这些流量都白费了?

还真不是。你得先搞清楚一个事儿:在东南亚,3C产品的购物链路和中国完全不同。印尼COD占比超60%, 消费者习惯“线下看货、线上比价”,甚至直接去实体店摸机器——毕竟手机电脑这种高单价产品,没人敢闭眼下单。所以PLANET GADGET的线上内容,根本不是卖货,而是给线下导流的“流量磁铁”。

同样道理, 椰树椰汁在便利店随手能买,线上直播卖货意义不大,但“土味辣舞”能让你在超市货架前拿起椰树时突然想起“哦,这牌子还直播过辣舞”,这就是所谓的“心智锚定”。就像你看到黄色包装就想到M&M豆, 看到红色可乐瓶就想到可口可乐,椰树用泥石流内容把“土味=椰树”的公式刻进消费者脑子里转化自然就来了——2023年椰树椰汁线上销量同比涨37%,虽然大部分还是线下但直播带来的品牌搜索量暴涨200%,这才是关键。

东南亚电商的“土味刚需”:为什么黑红比精准更管用

为什么泥石流营销在东南亚特别吃香?主要原因是这里的流量逻辑和中国不一样。东南亚TIKTOK用户平均每天刷2.5小时短视频, 但对“专业内容”的耐心极低——3C评测视频前3秒跳走率超70%,反而美女热舞、搞笑剧情的视频完播率能到60%以上。算法一看:“这内容用户爱看,推!”于是PLANET GADGET的热舞视频被推到更多人首页, 就算你今天不想买手机,刷到“美女跳机械舞举手机”,是不是会点进去看?看完是不是会记住“PLANET GADGET卖手机”?下次路过线下店,是不是会多看两眼?

更重要的是东南亚消费者对“土味”的包容度远超想象。印尼、 越南、菲律宾这些国家,街头广告牌上经常出现辣模代言,电视节目里全是夸张的搞笑短剧,消费者早就习惯了“简单粗暴”的表达方式。椰树的“土欲风”拿到国内会被骂低俗,但在东南亚,反而觉得“接地气”“亲切”。2023年椰树椰汁进入越南市场, 用越南语版的“土味广告”,3个月销量破百万瓶,比预期提前两个月完成目标。

还有个被忽略的点:泥石流营销的人设IP感。椰树老板王光兴被称为“椰树战神”, 常年穿老头衫打广告,直播间亲自上阵喊麦;PLANET GADGET老板更绝,TIKTOK账号全是“宠妻日常”——给老婆买最新款手机、和老婆一起跳热舞,评论区直接变成“老板娘好美”“求链接”。这种“老板人设”比品牌广告更有记忆点, 消费者记住的不是“PLANET GADGET”,而是“那个给老婆买手机的老板”,下次买手机自然会想起他。

争议背后:泥石流营销的“高端操作”到底高级在哪

你可能会说:“这不就是靠美女博眼球?哪有什么高端操作?”还真别小看这招,泥石流营销背后藏着三个顶级流量逻辑。

1. 记忆锚点:用“土味”在用户大脑盖个章

心理学上有个“峰终定律”:人对一段体验的记忆,主要由峰值和终值决定。椰树直播间的“峰值”是辣模扭腰, “终值”是“买它”的嘶吼,这两个画面足够冲击,让你忘不掉;PLANET GADGET的视频,“峰值”是美女胸前的手机特写,“终值”是“来店里找我”的眨眼,简单粗暴,但记忆点极强。比一比的话,那些“参数对比”“专业评测”的内容,看完就忘,根本没机会进入“终值”环节。

2. 算法投喂:用行为数据骗过推荐机制

TIKTOK的推荐算法不看“内容好不好”,只看“用户行为完播率高不高”。PLANET GADGET的热舞视频, 用户平均看完45秒,完播率75%,远超行业平均的30%;点赞率8%,评论率5%,转发率3%,这些数据一高,算法就觉得“这内容优质”,直接推到更大的流量池。你以为自己在“欣赏美女”, 其实是在给算法“投喂数据”,帮它把视频推给更多人——包括那些真正想买手机的人。

3. 线下联动:线上曝光, 线下收割

PLANET GADGET在印尼有120家线下门店,覆盖雅加达、泗水等主要城市。线上视频里的“美女店员”“热舞促销”, 吸引年轻人到店打卡,2023年双11期间,线下门店客流同比涨80%,手机销量涨65%。线上没卖出去的流量, 在线下找补回来了——这才是泥石流营销的终极奥义:线上负责“种草”,线下负责“拔草”,中间用“土味内容”当桥梁。

别再盲目跟风泥石流:这3类卖家才真的适合

说了这么多泥石流营销的好,但不是谁都能学。椰树和PLANET GADGET的成功,背后是特定的产品属性、市场阶段和品牌积淀。如果你也想试试“黑红土欲”, 先看看自己是不是这3类卖家:

1. 高覆盖需求:需要让“不知道你”的人知道你

比如快消品、3C产品、家居用品这类全民刚需品类。这类产品不需要精准人群,需要的是“让所有人都知道你存在”。椰树椰汁、 PLANET GADGET的手机,都是“人人可能买,但未必第一时间想到”的产品,泥石流营销能强行把品牌塞进用户大脑,比“精准投放”效率更高。

2. 低客单价冲动消费:3秒决策, 30秒下单

比如零食、饮料、手机壳这类单价低、决策快的产品。消费者不需要太多思考,“看到就想买”,泥石流内容的“感官刺激”正好戳中这个需求。但如果是单价过万的奢侈品、 工业设备,还是老老实实做专业内容吧,没人会花10万块买台机器,主要原因是主播跳了支舞。

3. 有线下实体的品牌:线上种草, 线下转化

比如PLANET GADGET的线下门店、椰树的便利店铺。线上泥石流内容把用户吸引到店,再通过线下体验促成转化,这种“线上+线下”的组合拳,效果翻倍。但如果是纯跨境电商,没有线下支撑,泥石流营销可能只会带来“流量狂欢”,转化寥寥。

再说说想说营销这事儿,从来没有“万能公式”。椰树的泥石流不是low, 而是精准抓住了“土味经济”的流量密码;PLANET GADGET的黑红不是瞎搞,而是摸透了东南亚用户的“算法偏好”。与其盲目跟风,不如先搞清楚自己的产品是谁、卖给谁、在哪卖,再用合适的内容去触达。毕竟流量是手段,转化才是目的,别为了“泥石流”而“泥石流”,再说说把自己淹没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532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