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又一通知是否将激怒卖家,引发集体涨价风潮

亚马逊费用上调, 卖家利润再遭挤压

临近年底,亚马逊的一纸通知让跨境圈炸开了锅。销售佣金没变,但FBA配送费和仓储费用却迎来新一轮上调,这已经是今年亚马逊第三次调整费用了。卖家们看着手机里的通知,心里咯噔一下——又要多掏钱了。

费用调整细则, 卖家直呼“算不过来账”

这次调整涉及十几个项目,最扎眼的是FBA出站费率平均提高0.22美元,低于其他物流供应商的涨幅,但卖家们并不买账。一位做家居用品的卖家算了笔账:他的产品平均重量1.5磅, 以前出站费2.5美元,现在涨到2.72美元,一个订单利润直接减少0.22美元。旺季销量大的时候,这笔钱积少成多,够请两个运营助理了。

又一通知惹怒卖家,集体涨价一触即发?
又一通知惹怒卖家,集体涨价一触即发?

仓储费的调整更让头程备货多的卖家头疼。标准尺寸商品非旺季月度仓储费每立方英尺提高0.04美元,大件商品提高0.03美元。更狠的是仓储利用附加费, 从2023年4月1日起,库存体积明显大于每周销量的卖家要额外掏钱,预计影响7.5%的卖家。有卖家晒出数据:他仓库里有2000件库存, 每周只卖300件,每月仓储费要多支出300多美元,相当于白卖10个订单。

不过也有好消息:服装和鞋靴类的退货处理费平均降低了0.2美元,轻小商品计划的价格门槛从10美元提到12美元。但卖家们吐槽:“这点甜头抵不上仓储费的苦头,亚马逊真会做买卖。”

卖家集体吐槽, 从“无奈接受”到“硬气涨价”

“亚马逊算盘打得精,羊毛出在羊身上”

消息一出,卖家群里的消息就没停过。做3C电子的阿杰凌晨三点爬起来发消息:“刚数完亚马逊的通知, 有8个increase,3个reduced,reduced的都是不常用的,increase的都是大头。”他举了个例子:他的蓝牙耳机以前FBA配送费1.8美元, 现在涨到2.1美元,运费成本涨了16.7%,但产品售价只能涨10%,不然就没人买了。

更让卖家气愤的是亚马逊的理由。CEO Andy Jassy说“通胀压力、 油价上涨”,卖家反问:“亚马逊股价跌了、裁员了凭什么把成本转嫁给我们?”有卖家算了一笔账:亚马逊2022年物流投入800亿美元, 2023年削减了20亿美元成本,现在却要卖家承担通胀压力,这账怎么算都说不通。

从“内卷”到“硬气”,卖家开始集体提价

忍无可忍的卖家们开始抱团涨价。做卫浴的李老板在行业群里说:“以前我们卖10美元的淋浴花洒, 亚马逊拿走3美元佣金,2美元FBA费,成本3美元,利润2美元。现在FBA费涨到2.3美元,利润只剩1.7美元,不涨价只能喝西北风。”他所在的工厂, 2018年9月就发过第一波涨价函,原材料价格涨了30%,环保成本增加了20%,不涨价只能倒闭。

卫浴、木门、橱柜、吊顶……上百家企业加入了涨价大军。有卖家晒出了涨价函:“迫于原材料成本、环保等压力,无奈提升产品渠道价格。”但消费者并不买账, 社交媒体上出现了“商家涨价毁约”的吐槽,有民宿店家被要求退掉预订订单,理由是“成本上调,无法按原价提供服务”。

不过也有卖家清醒:“不升到12美元, 那是主要原因是10美元以下的商品大部分钱都被亚马逊拿去了本身留给卖家的机会就不多了。”做轻小商品的王姐说:“亚马逊把轻小商品门槛提到12美元是给我们活路, 现在卖11美元的商品还能卷,再高就没人买了。”

行业洗牌加速, 环保与成本双重压力

环保风暴下卫浴行业“大浪淘沙”

涨价的背后是整个制造业的生存危机。2018年开始,环保力度空前,卫浴行业首当其冲。不锈钢关停、抛光关停、磨砂关停、五金制造关停、洁具关停……手续不健全的企业全被叫停。广东佛山一家做了15年的卫浴厂老板说:“以前靠低价抢订单, 现在环保设备一上,成本增加20%,不涨价就只能等死。”

环保倒逼企业转型,低价竞争的路子走不通了。企业开始往高端化走,涨价成了必然选择。但跨境电商卖家更难,既要面对国内工厂的涨价,又要应对亚马逊的费用上调,两头挤压,利润薄得像纸。

快递底价上调, 卖家“再说说一公里”成本再增

不止亚马逊,国内快递也涨价了。2023年8月, 广东省邮管局下令各快递底价不得低于1.4元,通达系火速响应,还设置了15天锁盘期,杜绝恶性抢单。做家居用品的陈姐说:“以前发10公斤货到FBA仓库, 快递费25元,现在涨到32元,一个订单的物流成本增加了7元,比亚马逊FBA费涨得还狠。”

快递涨价只是开始, 头程运费、仓储费、平台费、推广费……卖家的成本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有卖家算了笔账:2022年, 一个10美元的订单,总成本占售价的60%,2023年涨到了70%,利润空间被压缩了一半。

卖家求生之路:精细化运营与多渠道尝试

成本控制, “抠”出每一分利润

面对多重压力,卖家只能从成本里“抠”利润。做户外用品的林哥把仓库从第三方转到了自建仓,虽然前期投入大,但每月能省下2万美元仓储费。他说:“精细化运营不是一句空话, 备货周期从60天压缩到45天库存周转率提高了30%,超龄库存从15%降到5%,一年下来能省十几万美元。”

还有卖家通过优化产品包装降低FBA费。把产品尺寸从“大件”改成“标准件”, 一个箱子省0.5美元配送费;换成更轻的包装材料,重量减少0.2磅,又能省0.1美元。这些小改动看似不起眼,但累计起来一年能省几万美元。

多渠道布局, 但亚马逊仍是“避不开的坎”

很多卖家开始尝试多渠道,独立站、TikTok小店、沃尔玛商城……但效果并不理想。做电子卖家的张老板试过独立站, 流量上不去,广告费比亚马逊还贵;做TikTok小店,退货率高达20%,比亚马逊的5%高了不少。他说:“亚马逊虽然抽成高,但流量大、物流快,客户信任度高,其他平台短期内还替代不了。”

彭博财经曾分析:“与沃尔玛相比,亚马逊的客户群收入更高,抗通胀能力更强。”这意味着在经济下行时亚马逊的消费者更有钱买东西,卖家离不开这个平台。但多渠道尝试还是有必要的, 有卖家通过独立站把复购率做到了30%,比亚马逊的15%翻了一倍,虽然量小,但利润更高。

行业未来:涨价潮下的生存法则

从“价格战”到“价值战”, 卖家需要硬气起来

涨价不是目的,活下去才是。有卖家号召:“不要再卷价格了要学美国卖家,直接涨价,硬气一点。”做家居装饰的刘姐去年把产品价格从15美元提到18美元, 销量没降反升,主要原因是她优化了产品设计,增加了实用功能,客户觉得值这个价。

价值战的核心是产品力。有卖家通过改进材质, 把淋浴花洒的寿命从1年延长到3年,虽然成本增加了2美元,但售价可以涨5美元,利润反而增加了。还有卖家通过捆绑销售,把花洒和升降架一起卖,客单价提高了30%,推广费分摊下来反而更省钱。

亚马逊的“阳谋”,卖家如何破局?

亚马逊的调整其实早有预兆。2023年4月, 它就提高了超龄库存附加费,鼓励卖家卖得更快;降低新品入仓优化计划费用,鼓励卖家推新品。这些政策背后是亚马逊想要“更健康的库存结构”。

卖家要做的,是跟上亚马逊的节奏。比如用亚马逊的“库存管理工具”, 实时监控库存周转率,及时清掉滞销品;参加“新品入仓优化计划”,拿回10%的销售额返还;把轻小商品价格提到12美元,享受更低配送费。这些看似是给亚马逊“打工”,实则是降低自己的运营成本。

涨价潮下卖家没有退路。要么被淘汰,要么在压力中进化。那些能控制成本、优化产品、多渠道布局的卖家,才能在这场“持久战”中活下来。毕竟跨境电商从来不是轻松的生意,每一次危机,都是一次洗牌,也是一次机会。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532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