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TikTok电商双十一收官,跨境GMV增长137%

137%增长背后:TikTok电商双十一的“爆发密码”

11月1日到12日 TikTok电商跨境交出GMV涨137%、订单量141%、新商家订单158%的成绩单,这数据放谁手里都得掂量掂量。要知道跨境电商这几年卷得厉害, 亚马逊、SHEIN这些老玩家把市场挤得满满当当,TikTok电商凭啥能在双十一杀出一条血路?这可不是简单的“流量红利”三个字能解释的,里面藏着不少门道,也有不少值得琢磨的地方。

新商家的“春天”来了?数据背后的冷思考

新商家订单增长158%, 这个数字乍一看让人热血沸腾,好像TikTok电商给所有跨境创业者打开了一扇新大门。但你仔细想想,这些新商家里有多少能活过双十一?多少冲完销量就销声匿迹了?就像那个化纤假发商家Amyyy.girl, 运营才两个月,靠着双十一勤奋开播,GMV直接拉到日常的10倍以上,听着很励志,但问题来了等双十一过去,她还能不能保持这个势头?TikTok电商的新商家扶持政策确实给力, 流量倾斜、培训资源都跟上,但平台给的是“拐杖”,不是“永动机”,能不能自己站起来还得看真本事。

TikTok电商双十一收官!跨境GMV增长137%
TikTok电商双十一收官!跨境GMV增长137%

从0到1的“野蛮生长”:Amyyy.girl的10倍奇迹

Amyyy.girl的案例挺有意思, 化纤假发这个品类,在传统电商平台可能连首页都上不去,但在TikTok上,靠着短视频展示佩戴效果,直播间实时试用,硬是打出一片天。她的团队很聪明, 没学大商家搞复杂运营,就抓住“短视频+直播”最朴素的逻辑:短视频讲痛点,直播给解决方案,再配合大促的满减券,转化率直接拉到行业平均水平的2倍以上。这说明啥?TikTok电商的新机会,往往藏在那些“小而美”的细分品类里大商家看不上,新商家反而能钻空子。

达人带货的“内卷”:头部吃肉,中小达人喝汤?

双十一跨境带货达人Top3, iou_bag、李腾、Len,这三个名字估计很多跨境商家都眼熟。特别是iou_bag, 马来西亚市场的箱包头部达人,单场GMV涨幅高达1214%,这数字简直是恐怖级别。她的直播间配置很典型:“主播+中控+助播”铁三角, 节奏把控得死死的,促销话术反复强调,核心卖点一遍遍讲,用户刷到直播间,想不买都难。但问题是 这样的头部达人,坑位费和佣金高得吓人,中小商家根本请不起,只能眼巴巴看着他们吃肉,自己啃点“流量残羹”。

中小达人的“破局点”:别学iou_bag, 找自己的“舒适区”

中小达人真没必要跟头部卷资源,与其花大价钱请达人,不如自己下场做“自播达人”。有个做家居生活的小商家, 老板娘亲自当主播,每天固定3小时直播,不搞花里胡哨的玩法,就讲自家产品的使用场景,比如“这款收纳箱能放多少孩子的玩具”“厨房置物板怎么装最省空间”,直播间在线人数虽然只有几百人,但转化率高达8%,比很多大达人直播间还高。这说明啥?TikTok电商的达人生态, 不是“唯头部论”,中小达人只要找到自己的“人设标签”和“垂直领域”,照样能活得滋润。

全球年末大促季:TikTok电商的“阳谋”

TikTok电商今年首次搞“全球年末大促季”, 联动英国、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泰国、越南6个国家站点,从双十一一路贯穿到黑五、双十二,还结合“暖冬计划”“世界杯”“服饰鞋包超级品类日”这些热点,这打法很聪明啊。表面上是在帮商家做大促, 其实吧是在把用户购物习惯往TikTok上引——平时可能只在TikTok刷视频,现在双十一、黑五直接在TikTok下单,等用户养成这个习惯,平台的话语权不就稳了?不过话说回来 这种“多国联动”对商家的供应链能力是巨大考验,英国、马来西亚的物流时效、清关政策都不一样,稍有不慎就可能翻车。

黑五“玩法升级”:打榜赛+短视频挑战赛,谁在玩命?

黑五期间, TikTok Shop搞了“重点直播间、直播间打榜赛、短视频挑战赛”三管齐下还搭上了包邮券、单品直降、满件折这些实打实的优惠。有个做3C数码的商家Inialife, 靠短视频挑战赛火了拍了个“手机壳摔不坏”的测试视频,播放量破千万,直接带动直播间订单量暴涨300%。但你也得看到, 参与打榜赛的直播间,为了冲排名,疯狂砸钱投流,很多商家再说说发现,冲上榜一,利润反而薄得像纸,这种“赔本赚吆喝”的玩法,到底值不值得?得打个问号。

品类“隐形冠军”:3C数码、家居生活、个护,谁最香?

双十一摘得跨境商家桂冠的GMEELAN、 Inialife、yoboo,这三个品类很有代表性。个护产品复购率高, 客单价适中,适合TikTok的“种草-拔草”逻辑;3C数码虽然单价高,但通过短视频展示功能细节,比如“这款耳机的降噪效果有多牛”,能精准触达科技爱好者;家居生活就更不用说了场景化内容太容易出圈了比如“改过出租屋的10个神器”,刷到的人谁不想买?不过话说回来 这些品类竞争也激烈,GMEELAN能在个护领域夺冠,靠的不是价格战,而是“成分党”内容——详细解析产品成分,用专业度打动用户。

选品“生死线”:别跟风, 找“差异化”

很多跨境商家看到什么火就做什么后来啊卷死在红海里。其实TikTok电商的选品逻辑很简单:要么“人无我有”,要么“人有我优”。有个做家居生活的小商家, 没跟风卖网红收纳盒,而是卖“带轮子的脏衣篮”,解决了用户“不想弯腰收衣服”的痛点,短视频一推,订单量直接翻倍。这说明啥?选品不是看市场热不热,而是看用户“痛不痛”,找到那个“痒点”,比什么都重要。

增长背后的“隐忧”:留存率、 同质化、流量焦虑

TikTok电商双十一增长137%,确实亮眼,但你得往深了看。新商家订单增长158%,但留存率呢?有多少能熬过“新手期”?达人带货越来越卷,中小达人是不是没活路了?短视频内容同质化严重,用户看多了会不会审美疲劳?还有流量焦虑, 现在TikTok电商的流量成本越来越高,很多商家反映,双十一期间,同样的投流金额,带来的流量比平时少了30%,这可不是个好兆头。增长是好事,但别被数字冲昏头脑,背后的坑一个都不能踩。

商家“自救指南”:别等平台给流量, 自己“造血”

面对流量焦虑,商家不能只靠平台“喂饭”,得自己找饭吃。比如建立私域流量, 把直播间粉丝引导到WhatsApp群,定期发新品信息、优惠活动,复购率能提升20%;再比如做“内容矩阵”,短视频、直播、短视频挑战赛都搞起来形成“短视频引流-直播转化-短视频复投”的闭环,这样才不会被平台算法“拿捏”。有个做服饰鞋包的商家yoboo, 就是这么干的,双十一期间GMV增长89%,靠的就是“内容+私域”双轮驱动。

年末大促季:黑五、双十二,还有哪些“机会窗口”?

双十一只是开始,黑五、双十二还在后头。TikTok电商这次“全球年末大促季”覆盖全品类,机会肯定不少,但商家得提前布局。比如黑五, 英语国家用户购物意愿最强,可以重点推3C数码、服饰鞋包;双十二东南亚用户更活跃,家居生活、美妆个护可能更吃香。还有, 别只盯着大促节点,平时也要积累内容,比如世界杯期间,可以推“看球神器”,情人节推“情侣礼物”,这样大促一来才能“蓄水成河”。

中小商家“避坑指南”:别贪多, 先“做精”

中小商家资源有限,别想着“一口吃成胖子”,先把一个品类做精做透。比如做美妆的, 别一边推口红、粉底、眼影,就专注“唇部护理”,短视频讲“口红持久度”,直播试色,这样用户认知度上来了再 品类也不迟。还有, 别盲目跟风“大促玩法”,比如打榜赛,中小商家烧不起那个钱,不如老老实实做好短视频内容,用自然流量撬动销量,反而更稳妥。

TikTok电商的“内容基因”:不只是卖货, 更是“种草”

TikTok电商和亚马逊、eBay这些传统电商平台最大的区别,就是“内容基因”。用户不是带着购物目的来的,是刷着刷着视频被“种草”了然后下单。所以商家不能只想着“卖货”,得先学会“种草”。比如个护商家GMEELAN, 不直接推产品,而是拍“敏感肌护肤避坑指南”,用户觉得有用,自然会关注你,等你推产品,转化率就高了。这种“内容+电商”的模式,短期看可能慢,但长期看,用户粘性才是王道。

从“流量思维”到“用户思维”:TikTok电商的“底层逻辑”

很多商家做TikTok电商, 还带着“流量思维”,想着怎么搞更多流量,怎么冲销量,后来啊往往是“流量来了一波,用户走了一波”。其实TikTok电商的“底层逻辑”是“用户思维”——先给用户提供价值,再考虑卖货。比如家居商家yoboo, 拍“出租屋改过教程”,教用户怎么用最少的钱把房子变漂亮,用户觉得“有用”,就会关注你,信任你,以后你推什么产品,他都愿意买。这种“先交朋友,再做生意”的逻辑,才是TikTok电商的长生之道。

137%增长之后TikTok电商往哪走?

TikTok电商双十一137%的增长, 确实让人看到了跨境电商的新可能,但“增长”不是终点,而是起点。新商家能不能活下来达人能不能持续创造价值,平台能不能平衡好“增长”和“体验”,这些都是未知数。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TikTok电商的“内容电商”模式,已经让传统跨境电商刮目相看了。接下来黑五、双十二,TikTok电商还能不能打出“王炸”?商家能不能抓住这波“年末红利”?我们拭目以待。但不管怎么说跨境电商的“玩法”变了再抱着老一套,肯定行不通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532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