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Temu的第一刀,对SHEIN的打击究竟有多深
Temu闪电战:从北美到全球的低价狂飙
欧美电商市场的土壤和国内截然不同, 亚马逊、eBay这些老牌平台虽然强势,但市场份额远未形成垄断。无数品牌独立站和白牌独立站像野草一样在缝隙中生长,给新玩家留足了空间。Temu就是瞅准了这个机会,带着拼多多在国内练就的“砍一刀”绝技,一头扎进这片蓝海。
2022年9月,Temu在美国上线,直接把“闪电战”三个字刻在脑门上。上线没多久, Google Play和App Store购物类下载榜就被它霸占,速度比SHEIN当年崛起还快。美国用户打开App, 首页弹出的不是精致穿搭,而是0.99美元的太阳镜、1.99美元的连衣裙——这种价格直接击穿了行业认知,要知道商场里类似设计的太阳镜标价能超过500美元。

0.99美元太阳镜与“砍一刀”的致命诱惑
Temu的低价不是偶然是拼了命的补贴。国内拼多多靠“砍一刀”把社交裂变玩到极致, 到了Temu这里这招被本地化成“Referral Bonus”:用户拉5个好友注册,能直接领20美元现金奖励。这在美国市场炸开了锅,平时出入高档写字楼的中产,蹲在厕所里帮亲友点链接的场面并不少见。
黑五网一期间, Temu直接打出“70%-90% OFF”的标语,折扣力度大得让人怀疑人生。有卖家后台数据显示, Temu平台上家居类目的转化率比亚马逊高出30%,用户停留时长平均达到4分12秒——这些数字背后是消费者对“不可抗拒低价”的疯狂追逐。
SHEIN的隐忧:低价王座被撼动的信号
SHEIN在欧美市场摸爬滚打十几年,靠柔性供应链和极致低价建立起“快时尚之王”的地位。2022年上半年,SHEIN的GMV突破160亿美元,全年冲击300亿美元的目标看似稳操胜券。但Temu的出现,让这个巨头第一次感到了“寒意”。
用户开始对比:“同款卫衣, SHEIN卖19.99美元,Temu只要12.99美元”“SHEIN的连衣裙均价25美元,Temu的同系列只要9.9美元”。这种价格差不是5%、10%,而是直接拦腰砍,打得SHEIN措手不及。
供应商阵营的分裂:几十万罚单下的两难选择
供应链是SHEIN的命脉,也是Temu精准打击的靶心。2023年初,Temu团队杀到广州十三行、杭州四季青,拿着比价工具挨个厂家“砍价”。一位深圳服装厂老板透露:“Temu的小二直接说比1688再低15%才能合作,不然就换下一家。”为了拿到订单,有的厂子把利润压到每件衣服几毛钱,相当于给平台“打工”。
SHEIN急了2023年3月下发“禁令”:禁止供应商向Temu供货,违者罚款。有江苏的布料厂主要原因是偷偷给Temu供了一批货,被SHEIN罚了48万元。但禁令挡不住诱惑, 有的老板干脆注册新公司,用亲戚名义接Temu的订单——毕竟Temu的结款周期比SHEIN短15天现金流压力小太多。
据DoNews2023年2月的数据, Temu上线仅5个月,日均GMV就突破150万美元,按这增速,一年30亿美元的目标不是画饼。更让SHEIN睡不着的是 Temu开始复制它的“全球扩张剧本”:2023年1月进军加拿大,2月上线非洲站,3月筹备西班牙市场。
供应链绞杀战:Temu的比价工具与地板价逻辑
Temu的供应链打法比SHEIN更狠。SHEIN当年靠“小单快反”起家,但多少还留了点利润空间给工厂;Temu直接把“地板价”玩到极致。有3C数码供应商晒出报价单:一款手机壳, 成本价8.5元,给SHEIN供货12元,给Temu报价11元,后来啊Temu还价9.8元,不答应就直接换厂。
更绝的是“动态压价”机制。一位广东电子厂老板说:“我们按10元单价供了1万件耳机, Temu突然说竞品报了9.2元,要么降价要么停单。这批货已经生产了只能硬着头皮接。”这种做法让供应商苦不堪言, 但订单量实在诱人——Temu单量比SHEIN大20%,工厂宁可少赚也要保住生产线。
从服装到全品类:Temu对SHEIN的精准打击
SHEIN的根基在服装,品类占比超过70%。Temu聪明地避开主战场,从家居、3C、美妆这些“软柿子”切入。2023年一季度, Temu家居类目GMV占比达35%,3C数码增长220%,反超SHEIN成为北美细分市场第一。
西班牙成了Temu进入欧洲的跳板。百度数据显示,西班牙网购用户达3316万,电商渗透率70%,但本土供应链薄弱。2023年4月, Temu联合极兔国际在马德里建仓,把配送时效从15天压缩到7天直接对标ZARA的本地化速度。有西班牙卖家反馈:“Temu上线后我的独立站流量掉了40%,用户都跑去薅羊毛了。”
市场扩张的棋局:加拿大、 非洲、西班牙的野心
加拿大市场对Temu来说几乎是“送分题”。北美自由贸易协定让美加墨之间零关税,Temu在美备货,直接发往加拿大,省去建仓成本。2023年1月Temu加拿大站上线, 首月下载量突破200万,当地Google Play购物榜冲到第5位。
非洲市场的表现更让人意外。2023年2月,Temu在喀麦隆Google Play购物排第22名,比美国还受欢迎。不过基建仍是硬伤——津巴布韦用户反馈:“想下载Temu,得先翻墙,而且到货要等一个月。”但Temu团队没放弃,正和当地物流公司谈合作,计划在尼日利亚拉各斯建海外仓。
北美自由贸易协定:Temu的“避税”跳板
墨西哥成了Temu的“隐形仓库”。不少卖家发现,在墨西哥保税区囤货,再卖到美国能省23%关税。2023年3月,Temu在墨西哥城租赁了2万平仓库,通过美墨陆运,3天就能到洛杉矶。这种操作让SHEIN坐不住了 2023年4月,SHEIN也在美国落地首个DC仓,但配送时效仍比Temu慢2天。
欧美电商生态和国内完全是两个世界。法国一个国家就有300多万独立电商网站,长尾效应明显。SHEIN和Temu再强,也吃不下所有市场。有法国卖家靠卖手工陶瓷月销5万欧元,根本不碰低价平台——这说明,消费升级和下沉从来不是对立的。
跨境电商的变局:烧钱补贴下的行业反思
Temu的“烧钱游戏”能玩多久?2023年一季度,Temu市场费用高达8亿美元,主要投在广告和补贴上。美国媒体测算,Temu每笔订单平均亏损12美元,按现在日单量50万计算,每天烧掉600万美元。这种模式很像当年的拼多多,但跨境电商的物流、合规成本更高,一旦融资跟不上,很容易崩盘。
独立站的生存空间:被Temu吸走的流量与机会
普通卖家正在经历“双重挤压”。想进Temu供应链得接受“地板价”,利润薄得像纸。有深圳卖家苦笑:“以前做亚马逊赚30%,现在给Temu代工赚5%,还随时被换掉。”
但危中有机。安克创新、添可这些品牌证明,只要深耕产品,照样能卖溢价。安克充电宝在欧美卖39美元,比Temu同款贵3倍,但复购率高达40%。这说明,消费者不是只看低价,品质和体验才是王道。
SHEIN也在转型。2023年5月,SHEIN在巴西上线平台模式,开放第三方卖家入驻,想从“卖货”变成“卖场”。这招和Temu正面刚上了——一个做服装起家的巨头,突然要和综合类目平台抢蛋糕,这场仗不好打。
Temu的第一刀,砍出了跨境电商的新格局。它让SHEIN睡不着,让供应商纠结,让独立站警惕。但低价不是万能药,供应链根基、用户体验、合规运营,这些才是长跑的关键。Temu会成为一个“大黑洞”还是昙花一现的搅局者?这场跨境电商的生死时速,答案或许藏在下一个黑五的战报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