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TEMU月销超3万件,下一个爆点究竟藏在哪里
月销3万件的TEMU卖家,到底做对了什么?
谁说TEMU只能靠低价卷到死?最近看到一个数据:有个叫“BUGUBUGU”的童装卖家,在TEMU上月销量直接干到3万件以上。这数字乍一看好像不算惊天动地, 但仔细琢磨——现在TEMU上能稳定月销破万的卖家,真不算多,更别提3万件了。你可能会说“肯定是低价冲量”, 但这家店的产品价格基本在10美金左右,不少甚至不到10美金,利润能有多少?关键是人家不光销量稳,粉丝还攒了1.1万,这说明什么?说明不是一次性的清库存,是真的有复购,有用户粘性。
很多人做TEMU,总盯着“流量大,款热销”,听买手一说就急着往仓库里囤货,后来啊呢?货到了卖不动, 退回来一堆滞销款,包装袋揉搓得跟抹布似的,重新包装上架又得搭人工和包装费,这笔账算下来利润直接打骨折。有卖家的经验是:发货前做好质检,比啥都重要。上货数量可以少一点,先测试市场反应,真火了再补货——这话说起来简单,多少人栽在“贪多”上?

BUGUBUGU的童装密码:性价比不是低价, 是“值”
BUGUBUGU这家店,181款产品在售,价格集中在10美金上下你说它低价吧,但看消费者评价:“有点瘦,但穿起来很不错”“这件衣服又漂亮又保暖。中国新年的完美传统服饰!”“这是一份圣诞礼物,我知道她会喜欢。”你看, 消费者不是只看价格,更看重“值不值”——设计好看、质量过关、还能满足节日需求,这样的产品,哪怕不是最低价,也有人愿意买单。
更关键的是这家店的产品标注了“原创设计”。TEMU的入驻要求里早就说了:具有开发设计、生产拍摄能力的卖家,是重点合作对象。说白了平台不欢迎纯“搬运工”,那些只会找工厂拿货、同质化严重的卖家,迟早会被淘汰。BUGUBUGU能月销3万件, 原创设计可能就是它的“护城河”——同样的童装,别人家是“随便找的工厂款”,他家是“专门设计的原创款”,在TEMU的流量推荐里自然更容易被青睐。
汉服出海:从亚文化到海外“破圈”的潜质
说回汉服。国内这几年“国潮”热得烫手,但很多人可能没注意:汉服在海外早就悄悄“破圈”了。《中国汉服产业发展报告》显示, 2015年到2020年,中国汉服市场销售规模从1.09亿元飙升到63.6亿元。更猛的是在TikTok上,汉服话题视频播放量已经突破10亿次——这说明什么?说明汉服不光是中国年轻人穿,海外对这种“东方美学”的认同感越来越强。
雨果跨境在TEMU上搜索“hanfu”,后来啊只有100多个。对比国内3000多家以“汉服”为名的企业,这数量少得可怜。而且,据一位TEMU招商经理透露,明年平台可能会针对汉服推出系列扶持资源。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现在入局, 可能就是“吃螃蟹”的阶段——就像当年国内汉服刚兴起时那些早期布局的卖家,现在都赚翻了。
更有意思的是美国有超550万华人,逢年过节对中国传统服饰的消费需求一直存在。有TEMU童装卖家反馈,今年不少美国华人家长找他买唐装、汉服,给小孩过年穿。这个细分市场, 以前可能被很多人忽略,但现在看,简直是块“未开垦的荒地”——你做汉服,不光能吸引国内出海的华人,说不定还能打动那些喜欢东方文化的老外。
物流政策变脸:成本控制才是生死线
做TEMU, 最让人头疼的除了选品,可能就是物流了。最近平台发布了个新通知:《关于平台推荐服务商调整非JIT订单的收费优惠的通知》。简单说就是 非JIT订单的物流费用,以后由“平台推荐服务商”说了算,优惠多少、怎么优惠,全看服务商的心情。
这政策一出来 很多卖家就懵了:以前物流费用相对透明,现在全看服务商“脸色”,成本怎么控制?更麻烦的是 如果你选了“平台推荐服务商”,物流出了问题,TEMU平台概不负责——等于你把物流的“锅”全背在了自己身上。但话说回来政策改了抱怨没用,卖家能做的,是在细节里抠成本。
比如发货前的质检。退回来的滞销款,往往包装袋揉搓得显旧,重新包装上架又得搭人工和包装费,这笔账算下来够你哭三天。再比如别盲目囤货。买手说“流量大,款热销”时你得自己判断:是真的热,还是平台在“画饼”?先少发一点,测试市场反应,真火了再补货,总比压一堆货在仓库里强。
国潮文化输出:下一个爆点藏在文化差异里
很多人做TEMU, 总盯着“欧美市场”,觉得那里消费能力强。但你想过没有:文化差异,有时候比价格差异更有说服力。比如汉服、 唐装、旗袍这些中国传统服饰,在国内可能是“小众文化”,但在海外特别是华人群体里是“文化认同”的象征。一位TEMU卖家说有美国华人家长专门找他买汉服,说“让孩子穿这个,比穿迪士尼的衣服更有意义”。
除了服饰,还有动漫、幼教市场。广州玩具展上, 《疯狂动物城》官方授权毛绒一亮相就火了;金鹰卡通的麦咭改版形象,吸引了不少家长;咏声动漫的猪猪侠、逗逗迪迪,不光做授权,还结合AR游戏,人气很旺。这说明什么?说明“文化IP+产品”, 在海外市场有天然优势——特别是针对有孩子的家庭,愿意为“有故事、有文化”的产品买单。
2023年第四季度,拼多多的财报显示,营收889亿元,同比增长123%。这么猛的增长,背后是TEMU在海外市场的发力。但你要注意:现在TEMU的流量红利还在但竞争也在加剧。下一个爆点,肯定不是“谁便宜谁赢”,而是“谁更懂文化、更懂用户、更懂控制成本”。
原创设计:TEMU卖家的“护城河”
再说回BUGUBUGU这家店。它的产品标注了“原创设计”,这不是随便贴的标签。TEMU的招商逻辑很明确:鼓励卖家开新款,有原创能力的,能及时上新,就有明显的资源优势。一位TEMU卖家说:“不开新款走不起来。”这话听着绝对,但细想有道理——现在TEMU上同质化太严重,你不创新,别人就抢在你前面。
原创设计的好处是什么?一是避免价格战, 你的设计别人抄不来定价权就在你手里;二是更容易获得平台推荐,TEMU现在缺的就是“差异化”产品;三是用户粘性更高,买过你家一次原创款,觉得不错,下次还可能找你买新品。你看那些月销过万的TEMU卖家,有几个是纯靠“低价”撑起来的?不多,多数都有自己的“独门秘籍”。
谁说TEMU只能靠低价?差异化才是王道
很多人对TEMU的印象还停留在“低价倾销”, 但你看看现在的TEMU,早不是当年的玩法了。平台在推“优质优价”,鼓励卖家做高质量、有设计的产品。比如汉服, 你做得粗糙,卖9.9美金,可能还不如做得精致、卖19.9美金有市场——消费者不是傻子,花同样的钱,谁不想买更好的?
还有供应链管理。BUGUBUGU能月销3万件,背后肯定有高效的供应链支撑——能快速响应订单,控制成本,保证质量。现在TEMU的物流政策虽然变严了但如果你能把供应链做精,减少退件,优化包装,物流成本就能压下来。说白了TEMU的“卷”,已经从“价格战”卷到“供应链战”“设计战”了。
2024年爆点预判:这三个赛道值得all in
说了这么多,那TEMU的下一个爆点到底藏在哪里?结合现在的趋势和数据,我觉得有三个方向值得重点关注:
一是汉服等中国传统服饰出海。国内有3000多家汉服企业,但TEMU上卖家不多,平台明年还可能扶持,现在入局,正好卡在“红利期”。关键是做原创设计,结合海外华人的文化需求,别搞那些“影楼风”,要做日常能穿的改良款。
二是动漫IP授权产品。像《疯狂动物城》这种大IP, 授权毛绒玩具在海外很受欢迎;还有国产动漫IP,比如猪猪侠、麦咭,如果能结合AR技术,做出“玩中学”的产品,吸引力会更强。广州玩具展上这些产品的热度,已经说明了问题。
三是幼教用品。二孩政策放开后婴童消费市场潜力巨大,TEMU上幼教用品的卖家还不多。比如木制积木、益智玩具,这些产品家长愿意花钱,而且复购率高。关键是质量要过关,别搞那些“一次性”玩具。
再说说想说的是:TEMU的玩法,早不是“铺货就能赚钱”的时代了。月销3万件的卖家,不是靠运气,是靠“选品+设计+供应链+文化洞察”的综合能力。下一个爆点, 可能就藏在你平时忽略的细节里——比如一次质检没做好的退件,一个没抓住的华人节日需求,一个没敢尝试的原创设计。记住在TEMU,谁能比别人多想一步,谁就能多赚一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