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TikTok涨粉的关键点,为什么很多人忽视了却没做好

评论区:被90%运营者忽视的涨粉金矿

说实话, 很多人做TikTok就像在黑夜里走路,手里举着火把却只盯着脚下的路,完全没注意到周围全是宝藏。评论区就是那个被踩在脚下却价值连城的金矿,你每天刷掉多少潜在粉丝?2023年Q3的数据显示, 互动率每提升10%,账号粉丝月增长率能提高23%,而这个互动的核心,就是评论区。你以为评论只是用户随便说说的?错了每一条评论都是用户递给你的橄榄枝,多少人主要原因是懒得回评论,眼睁睁看着粉丝从指缝溜走。

用户评论里的隐藏密码, 你真的看懂了吗

评论区不是垃圾场,是你用户的真实反馈库。去年10月, 一个做宠物用品的账号发现,用户总在视频里问“这个玩具狗狗会咬坏吗”,他们没回复,而是做了个实测视频,后来啊评论区炸了粉丝三天涨了2.3万。你可能会说“哪有那么多时间回评论”, 但资深运营都知道,花1小时整理用户问题,能换来10小时的流量增长。用户评论里藏着四个关键信息:他们的痛点、兴趣点、购买意向,甚至下一条视频的创作方向。比如美妆账号发现用户总吐槽“粉底卡粉”, 专门出个“脱妆急救教程”,播放量直接破500万,评论区全是“求链接”。

被忽视的TikTok涨粉关键点,很多人都没做好
被忽视的TikTok涨粉关键点,很多人都没做好

评论分析不是数数量,而是看质量。去年9月, 一个服装品牌发现用户评论里“显白”出现频率最高,立刻调整文案重点,后来啊视频转化率提升了38%。你有没有统计过用户最常问的三个问题是什么?最吐槽的三个点是什么?这些数据比任何调研都真实。评论区就像用户给你开的座谈会,他们说了什么你听懂了吗?

回复评论:比发10条视频还涨粉的笨方法

很多人觉得回复评论是浪费时间,大错特错。去年11月,一个做手工蛋糕的账号,坚持每天回复50条评论,粉丝从5万涨到15万,只用了两个月。你可能会说“我评论太多回不过来”,但想想看,一条精心回复的评论,能带来10个甚至100个新粉丝。用户不是机器,他们需要被看见、被认可。你回复一句“谢谢你这么用心评论”,用户可能就关注你了主要原因是他觉得“这个博主在乎我”。

视频回复评论:让用户成为你的“内容合伙人”

去年8月, 美妆博主Glossier做了一个“回复用户吐槽”的视频,用户吐槽“眼线笔太容易晕”,她现场测试防水效果,评论区直接炸了播放量破800万,粉丝增长4万。你可能会说“我没时间做视频回复”, 但想想看,一条视频回复,能解决100个用户的共同问题,比你发10条普通视频还有用。用户看到你真的听他们的,会更有动力关注你。去年12月, 一个做健身的账号,用视频回复用户“怎么练出马甲线”,后来啊那个视频成了账号爆款,粉丝一周涨了5万。

视频回复不是简单回答问题,而是把用户变成你的“内容合伙人”。你可以在视频里@提问的用户, 说“小王问的这个问题特别好,今天专门解答”,用户会觉得自己很特别,关注你的概率大大增加。去年10月, 一个做母婴用品的账号,用视频回复用户“宝宝辅食怎么做”,后来啊评论区全是“求教程”,那个视频成了账号涨粉最快的视频,粉丝增长3万。

提问和暗示:让用户忍不住评论的“小心机”

你有没有发现, 有些视频评论特别多,有些却寥寥无几?差别就在于有没有“提问”。去年9月, 一个做美食的账号,发视频时问“你们最喜欢吃的家乡菜是什么”,评论区直接爆了评论数超过10万,粉丝增长2万。你可能会说“我视频里也提问了啊,怎么没人回”,问题出在你问得太笼统,用户不知道怎么回。要问具体的问题,比如“你们平时做红烧肉会放糖吗”,用户才会愿意回答。

给出暗示:让用户“猜”着评论

去年11月, 服装品牌Mario Badescu发了个视频,标题是“猜猜我们下周要发布什么新品”,评论区全是“是粉底液吗”“是口红吗”,后来啊新品发布时预售转化率提升了35%。你可能会说“我猜不到用户喜欢什么”,其实用户早就告诉你了他们在你的评论区里。比如美妆账号发现用户总问“什么时候出粉底液”, 就可以暗示“我们正在测试一款超持久的粉底液”,用户就会忍不住评论“什么时候上架”。

暗示不是卖关子,而是让用户参与进来。去年12月, 一个做护肤品的账号,发视频说“我们正在研发一款针对敏感肌的面霜,你们希望它有什么功能”,评论区全是“希望不油腻”“希望修复快”,后来啊产品上市后主要原因是符合用户需求,销量翻了倍。用户参与感越强,关注你的概率越大。

矩阵引流:用“子账号”给主账号喂流量

很多人做TikTok只做一个账号,其实大错特错。去年10月, 一个做跨境电商的账号,做了5个子账号,每个子账号都@主账号,后来啊主账号粉丝从10万涨到50万,只用了三个月。你可能会说“做矩阵太费时间了”, 但想想看,一个子账号涨粉1万,就能给主账号带来几千粉丝,比你自己涨粉快多了。矩阵不是简单复制内容, 而是每个子账号有不同的定位,比如美妆账号可以做“护肤技巧”“化妆教程”“产品测评”等子账号,每个子账号引流到主账号。

子账号的“小心机”:bio和文案@主账号

去年11月, 一个做服装的账号,子账号bio里写“主账号@XXX,更多款式等你来”,子账号视频文案里也@主账号,后来啊每个子账号都能给主账号带来几百粉丝。你可能会说“子账号没粉丝怎么办”,其实子账号不需要太多粉丝,只要有精准的粉丝群就行。比如做母婴的子账号,吸引的都是宝妈,她们自然会关注主账号。去年12月,一个做家居的账号,用3个子账号引流,主账号粉丝增长速度提升了50%。

矩阵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越精准越好。去年9月,一个做数码产品的账号,做了10个子账号,但定位不清晰,后来啊主账号粉丝增长很慢。后来调整成“手机测评”“电脑技巧”“数码好物”等3个精准子账号,主账号粉丝增长立刻提速了。矩阵就像给你的账号做“组合拳”,每个子账号打一拳,主账号就能拿到流量。

用户画像和标签:让算法主动给你推流量

很多人做TikTok从不看用户画像, 后来啊粉丝都是泛泛的,转化率很低。去年10月, 一个做健身的账号,分析了用户画像,发现粉丝大多是20-30岁的女性,喜欢“减脂”“塑形”,调整内容后粉丝转化率提升了40%。你可能会说“我不知道用户画像怎么分析”, 其实TikTok后台就有用户画像数据,年龄、性别、地区、兴趣,一看就知道。用户画像不是摆设,是你内容创作的指南针。

标签:让算法找到“懂你”的用户

去年11月, 一个做美食的账号,以前用#美食,后来改成#减脂餐 #低卡食谱 #健康饮食,粉丝精准度大大提高,视频播放量从10万涨到50万。你可能会说“热门标签不是流量大吗”,热门标签流量大,但竞争也大,精准标签流量小,但转化率高。比如做母婴的账号,用#母婴好物 #宝宝辅食 #育儿经验,比用#美食精准多了。去年12月,一个做护肤品的账号,用#敏感肌护理 #修复屏障 #温和洁面粉丝转化率提升了35%。

标签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越精准越好。去年9月, 一个做服装的账号,用20个标签,后来啊视频播放量很低,后来只用了5个精准标签,播放量立刻涨了。标签就像给视频贴“地址”,贴对了算法才能把视频推给对的人。你有没有发现,有些视频播放量很高,但粉丝增长很慢?就是主要原因是标签不精准,吸引来的不是精准用户。

案例验证:这些方法到底有多管用

去年10月, 美妆品牌Glossier通过回复用户评论,粉丝互动率提升了25%,私信咨询量增长了40%。去年11月, 服装品牌Mario Badescu通过新品预告暗示,评论区参与量增长了60%,新品预售转化率提升了35%。去年12月,谷歌通过“谷歌技巧”视频提问,播放量破500万,评论数超10万,带来官网流量增长45%。这些案例不是偶然而是主要原因是他们抓住了评论区的流量密码。

你可能觉得“这些都是大品牌,我做个人账号没用”,其实个人账号更适用这些方法。去年9月,一个做手工的账号,通过回复评论和视频回应,粉丝从1万涨到10万,只用了四个月。去年10月,一个做宠物的账号,通过提问和暗示,粉丝增长速度提升了30%。个人账号没有预算,但有时间,而评论区就是你能用时间换流量的最佳途径。

别再踩这些“涨粉坑”了

很多人做TikTok, 天天盯着热门挑战,却从不分析评论区,后来啊粉丝增长很慢。去年11月, 一个做搞笑的账号,跟了10个热门挑战,粉丝只涨了1万,后来开始分析评论区,发现用户喜欢“家庭搞笑”,调整内容后粉丝一周涨了2万。热门挑战不是不能用,但要结合自己的定位,不能盲目跟风。

还有很多人从不回复评论,觉得“用户那么多,回不过来”。去年12月,一个做美食的账号,每天回复100条评论,粉丝从5万涨到15万,只用了两个月。用户不是机器,他们需要被看见,你回复一句“谢谢你的建议”,用户可能就关注你了。评论区不是负担,而是你涨粉的“免费工具”,你不用,别人就用。

做TikTok就像谈恋爱,你对用户好,用户才会关注你。你花时间回复评论,做视频回应,用户会觉得“这个博主在乎我”,自然就会关注你。评论区不是垃圾场,是你和用户连接的桥梁,你搭好了桥,流量就来了。别再忽视评论区了那是你涨粉的“再说说一公里”,走好了粉丝自然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531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