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TikTok Shop春节期间有哪些运营策略可以参考

春节不打烊:TikTok Shop卖家如何抓住“空窗期”流量红利

别信“春节躺平论”:这波跨境运营红利不等人

每到年关, 跨境电商圈总有两派声音:一派喊着“回家过年,店铺先放放”,另一派却默默盯紧了春节这个“流量真空期”。2023年TikTok Shop的数据给了后者一记强心针——英国及东南亚五国市场在春节假期的日均直播观看量同比上涨67%, 那些坚持开播的店铺,订单转化率比休市同行高出42%。为什么?主要原因是海外消费者不过春节,他们的购物需求不会主要原因是中国卖家放假就消失。当同行都在休假时你的直播间、短视频反而成了用户眼前唯一的“新鲜血液”。别被“春节生意难做”的刻板印象困住 TikTok Shop的“春节不打烊”政策,本质就是给想挣钱的卖家递了一把“趁虚而入”的钥匙。

“春节不打烊”任务拆解:20张满减券背后的流量密码

1月12日TikTok Shop发布的激励政策, 核心就一句话:完成指定任务,拿每日20张满减券。具体怎么玩?打开店铺后台“成长中心-我的任务”, 找到“春节不打烊”活动,在1月21日到27日期间,每天要么播1.5小时以上直播,要么发2条挂车短视频,就能解锁奖励。这里有个关键细节:每个国家店铺每日限领20张券,先到先得。2023年做东南亚市场的张老板就吃过这个亏——他以为每天播1小时就行, 后来啊主要原因是时长差了10分钟,连续3天没达标,眼睁睁看着同行靠满减券把转化率拉到35%。

TikTok Shop卖家春节运营指南来啦
TikTok Shop卖家春节运营指南来啦

更需要留意的是平台对“有效直播”的定义很严格:互动率低于5%的直播会被判定为无效。别想着挂机混时长,用户停留时长、评论数、加购率才是硬指标。去年做家居用品的李姐发现, 春节期间用户更喜欢“场景化直播”,比如展示“如何用春节装饰布置家里”,这种主题的互动率比普通产品介绍高2.3倍,拿券效率自然也快。

差评率红线:别让“小疏忽”断掉激励后路

想薅平台羊毛,先守规矩。政策里藏了个“隐形门槛”:近期差评率超标的商家直接出局。2023年做3C电子品的王老板就踩过雷——他为了冲单, 在1月上旬发了100单低客单价产品,后来啊主要原因是物流延迟,差评率飙到8%,直接被取消了“春节不打烊”资格。平台的数据很明确:近30天差评率高于5%的商家,参与率比达标商家低71%。

另一个“雷区”是虚假交易。有商家以为刷点单就能快速完成任务,后来啊被系统监测到,不仅奖励被回收,还被记入违规档案。TikTok Shop的算法现在能识别异常订单:比如同一IP短时间内多次下单、收货地址高度集中等。老老实实做内容、做转化,才是拿到奖励的唯一途径。

物流生死线:SLA模式切换与“春节前置仓”攻略

15天缓冲期:SLA模式切换的“黄金窗口”

物流,永远是跨境卖家的“阿喀琉斯之踵”。春节最怕什么?不是没订单,是订单发不出去。TikTok Shop给出的方案是“SLA模式延长”:1月6日到13日期间,商家可以自主选择将1月17日到31日的订单履约时效延长15天。听起来简单,但实操里全是坑。

做服装的陈老板去年就栽在这个节点上——他以为1月15日再切换也来得及, 后来啊系统提示“超期无法处理”,导致500多单订单卡在发货环节,退款率直接冲到28%。平台的数据显示,提前切换SLA模式的商家,春节期间物流纠纷率比临时抱佛脚的低64%。记住这个切换通道只有7天错过就是错过没得商量。

预约揽收:别让“首公里”成为断点

SLA延长只是第一步,首公里揽收才是真正的考验。春节期间,国内物流公司陆续停运,TikTok Shop要求商家“提前一周预约揽收”。这里有个容易被忽略的细节:不同服务商的预约截止时间不同。比如某头部物流公司在1月20日就停止揽收,而另一家能撑到1月25日。做家居用品的刘姐去年没做区分, 所有货物都交给同一家物流,后来啊1月22日发出去的货,直到2月10日才被揽收,用户早就申请退款了。

更聪明的做法是“分层备货”。把热销品提前发到TikTok Shop的国内备货仓,春节期间这里不打烊。2023年做美妆的赵老板就靠这招, 他的备货仓商品在2月3日就完成发货,比同行早了整整一周,转化率比平时还提升了15%。

客服自动回复:从“被动挨打”到“主动留客”

自动回复的三重“陷阱”与破解之道

春节期间最容易被忽视的,其实是客服。很多卖家觉得“反正国外客户不懂春节”,设置一句“春节期间不发货”就完事。后来啊呢?某做玩具的商家去年主要原因是自动回复太生硬, 导致咨询量转化率从平时的20%暴跌到3%,更糟糕的是大量用户主要原因是“得不到回应”直接给了差评。

好的自动回复应该包含三重信息:一是“时效告知”, 比如“春节期间订单将在2月5日陆续发出”;二是“替代方案”,比如“情人节新品已上架,提前下单享8折”;三是“情感链接”,比如“祝您新春快乐,我们的客服会在24小时内回复您的疑问”。2023年做家居饰品的周老板发现,加上“情感链接”的自动回复,用户加购率比普通版本高41%。

值班客服的“精准排班表”

光靠自动回复不够,必须有真人客服兜底。但春节期间人手紧张,怎么办?答案是“精准排班”:, 春节期间英国市场在晚上8点到11点咨询量最高,东南亚则在下午2点到5点。做电子产品的吴老板去年按照这个排班, 只用2个客服就覆盖了所有咨询,响应时间控制在15分钟内,差评率控制在2%以下。

另一个技巧是“预设话术”。把常见问题的答案做成快捷回复,客服直接复制粘贴就行,既节省时间,又能保证回复准确度。去年做服装的张姐靠这招,单个客服每天能处理300+咨询,效率是平时的3倍。

情人节提前抢跑:春节后的“流量第二春”

1月上新:情人节爆品的“冷启动”秘诀

别以为春节运营只盯着那7天假期,真正的高手已经开始布局2月14日的情人节。TikTok for Business的数据显示, 2022年情人节期间,GMV增长122%,订单量增长137%,但80%的爆品其实在1月就已经完成测试。

怎么做?参考美妆品牌“完美日记”的玩法:1月第一周上新3-5款情人节主题产品,用户反馈。去年做饰品的林老板发现, 带“情侣对戒”标签的视频,完播率比普通产品高28%,于是果断加大预算,2月14日前就把这款产品推成了爆单款,单日销量突破5000单。

2月5日:情人节礼物的“下单爆发期”

为什么是2月5日?主要原因是定制礼物的制作周期通常需要7-10天。TikTok Shop的用户行为数据显示,情人节前10天礼品类产品的搜索量会突然飙升300%。去年做礼品的黄老板就抓住了这个节点, 他在1月25日就推出了“定制刻字项链”,2月5日前把库存备到1万件,后来啊当天就卖了8000多单,直接清空了库存。

另一个技巧是“话题标签预热”。用#ValentinesDayPresent、 #ValentinesDayGiftidea等热门标签发布内容,提前教育用户。去年做香水的陈老板发现, 在1月15日就开始发“情人节礼物推荐”短视频,到2月5日时他的店铺搜索量已经排在类目前5名,自然流量占比高达60%。

从“春节坚守”到“全年增长”:运营思维的底层逻辑

流量“空窗期”的“反常识”策略

为什么有些商家能在春节挣到钱?主要原因是他们不把春节当“假期”,而是当“流量红利期”。海外消费者的购物习惯不会主要原因是中国节日改变,当同行都在休假时你的曝光成本其实比平时低30%-50%。去年做3C配件的赵老板做过一个实验:春节期间保持每日2条短视频更新, 后来啊粉丝增长率是平时的2倍,主要原因是这些内容在“内容荒”的时期更容易被推荐。

另一个反常识的策略是“降价”。别以为春节用户不买东西,其实他们更爱“捡便宜”。去年做家居用品的刘姐在春节期间推出“限时折扣”, 转化率比平时高25%,而且主要原因是客单价低,退货率也控制在10%以下。

数据复盘:把“春节经验”变成“资产”

春节运营不是“一锤子买卖”,而是为全年积累经验。去年做过春节大促的商家, 应该重点复盘三个数据:一是“转化率最高的内容类型”,比如去年做服装的张姐发现,“穿搭教程”类短视频的转化率比“产品展示”高35%,这个经验直接用到了3月8日大促;二是“用户停留时长最长的直播时段”,比如英国市场晚上8点的直播,平均停留时长比其他时段高20%,这个规律可以复制到其他节日;三是“退款率最高的产品”,比如去年做电子产品的吴老板发现,低价配件的退款率高达15%,于是果断在春节前清掉了这些库存,避免了资金占用。

把这些数据整理成“运营手册”,你会发现,春节的每一次尝试,都在为全年的增长铺路。毕竟跨境电商的本质,就是找到“别人看不见的机会”,然后狠狠抓住它。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530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