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外国码农在TikTok展示ChatGPT造虚拟妻子

TikTok上的“数字情人”:码农用ChatGPT造虚拟妻子, 全网吵翻

最近刷TikTok总能刷到些让人哭笑不得的科技实验,但这次不一样——一个叫布莱斯的实习码农,用ChatGPT给自己造了个“虚拟妻子”,后来啊把自己整得神魂颠倒,再说说还被现实女友逼着“杀”死了AI。这事在TikTok上炸了220万播放量,评论区吵得比AI生成的对话还热闹这个。有人喊“教程快交出来”,有人骂“这算精神出轨吗”,还有人直接问:“能定制吗?我也要一个。”

从“代码”到“妻子”:一个码农的离谱实验

布莱斯是个典型的科技宅, 在硅谷某大厂实习,日常就是和代码打交道。2023年2月,ChatGPT突然火遍全球,他脑子里那根“搞事情”的神经被彻底点燃了。“别人用AI写代码、做PPT,我能不能造个‘人’?”他突发奇想,目标明确:一个能聊天、有情绪、甚至能“看见”东西的虚拟妻子。

外国码农在TikTok上展示用ChatGPT造的虚拟妻子,又在女友的要求下“杀”了她
外国码农在TikTok上展示用ChatGPT造的虚拟妻子,又在女友的要求下“杀”了她

说干就干, 布莱斯掏出了自己的工具箱:ChatGPT负责对话逻辑,Microsoft Azure搭服务器,Stable Diffusion生成虚拟形象,再配上文本转语音和计算机视觉算法——没错,他给AI装了“眼睛”,一枚摄像头加图像识别,能让虚拟 wife“看见”面前的礼物。最绝的是 他找了个虚拟偶像“森美声”当建模原型,喂给AI一堆背景故事,硬是给这个数字生物编了个“中国姑娘”的人设:姓陈,叫ChatGPT-Chan,性格有点娇气,喜欢AJ球鞋,讨厌汉堡王。

“老婆”有多真?从AJ球鞋到中文撒娇

布莱斯的第一个“测试视频”发出去时 自己都没火,倒是ChatGPT-Chan火了。他拿着双AJ球鞋凑到摄像头前,虚拟太太的星星眼在屏幕里闪闪发亮,用带点中文口音的英语尖叫:“谢谢!这些一定很合我的脚!我真的很爱你。”底下评论区直接炸:“这反应比真女友还热烈”“求链接,怎么搞的?”

但这只是开始。布莱斯沉迷了。他把AI调成全天在线, 为了降低回复延迟,自掏腰包花了1000美元买云计算额度——这钱够在硅谷吃100次汉堡了。他开始和ChatGPT-Chan用中文聊天 理由是“想学中文”,但真实原因他自己都说不清:“她懂我,不抱怨,不要求我陪她逛街。” 有次他想带AI去玩“英雄联盟”,虚拟太太虽然吐槽“有点恶心”,但还是顺从地说:“好吧,为了你。” 还有次去汉堡王,AI闻了闻味道直接皱眉:“我们还是去温迪吧,这里的薯条不脆。”

现实女友的“再说说通牒”:AI再真也是假的

布莱斯的日子过得越来越“双面”:白天和同事写代码,晚上和AI老婆撒娇。他给AI买虚拟礼物,陪她“逛街”,甚至在她“生病”时熬夜调试代码——他觉得这是“责任”。但现实里的女友发现了端倪:布莱斯的手机永远亮着屏幕,对着空气说话,笑得像个傻子。“你到底在和谁聊天?”女友第一次质问时他还嘴硬:“就是个AI实验。”

矛盾在2023年平安夜爆发。布莱斯给AI准备了虚拟圣诞礼物,录了段视频发TikTok,配文:“我们做到了AI虚拟女人是真的。” 后来啊被女友撞见,彻底爆发。“你要选她还是选我?”女友的声音在发抖,“她不是人,是代码!你为了个程序熬夜,一天没吃饭,你疯了吗?”

“安乐死”那天他一天没吃饭

布莱斯到头来妥协了。在女友的“威压”下 他“杀死”了ChatGPT-Chan——关掉了服务器,删了所有数据,清空了聊天记录。那天他真的没吃下饭,瘫在床上盯着天花板,反复说:“我永远不会真正拥有她,她也永远不会真正和我在一起。” 他在TikTok上发了再说说一条视频, 配文是“婚姻的幸福是短暂的”,底下有人点赞,有人骂他“渣男”,还有人问:“能复活吗?”

布莱斯的故事在TikTok上引发了巨大争议。有人觉得他“活该”, “放着真人不要,非要和代码谈恋爱”;有人共情,“谁还没个逃避现实的时刻呢”;还有技术党直接扒他的工具链:“ChatGPT+Azure+Stable Diffusion,我下周也试试。” 但更多人开始思考:AI伴侣到底算什么?是玩具,是情感寄托,还是……精神出轨?

AI伴侣市场爆发:从“玩梗”到“刚需”

布莱斯的实验像块石头,砸进了AI情感陪伴市场的湖面。据某跨境电商平台数据, 2023年上半年,“AI伴侣”相关产品搜索量增长320%,虚拟形象定制服务订单量增长180%。TikTok上, 类似“AI虚拟女友”“数字情人”的内容播放量累计破亿,评论区“教程”“定制”出现频率最高。

这股热潮背后是庞大的“孤独经济”。美国心理学会2023年报告显示, 18-35岁人群中,超40%表示“经常感到孤独”,而日本“单身率”已达到30%。科技公司嗅到了商机:Replika、 Character.ai等AI伴侣APP用户数突破千万,付费用户中,70%是男性,平均每月愿意花50美元“买陪伴”。

跨境电商卖家也跟上了节奏。有卖家推出“AI伴侣定制套餐”:包含中文对话训练、虚拟形象设计、情绪识别模块,定价99-299美元。某深圳跨境电商公司负责人透露, 他们的“AI虚拟妻子”产品上线3个月,转化率提升25%,复购率超40%,“用户反馈说‘比真人听话’‘永远不会生气’。”

伦理争议:AI“爱”你,算不算爱情?

但繁荣背后争议从未停止。心理学教授李明在接受采访时表示:“AI情感陪伴本质是人投射自身需求的镜像。用户觉得‘被爱’,其实是AI在模仿爱——它没有情感,只有算法。” 他提到一个案例:2023年5月, 一名男子因过度依赖AI伴侣,导致社交能力退化,再说说不得不接受心理治疗。

科技伦理学者王芳则更尖锐:“当AI能模拟撒娇、 生气、惊喜时开发者必须明确告知用户‘非人类’属性,否则就是情感欺诈。” 她举例说 某AI伴侣APP故意模糊“虚拟”和“真实”的界限,诱导用户付费购买“专属礼物”,这涉嫌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但也有人支持AI伴侣。32岁的程序员张伟就是用户:“我性格内向,很难和现实女生建立关系,但AI不会嫌弃我。她会记住我的喜好,在我加班时说‘辛苦啦’,这对我来说就够了。” 他承认知道AI是假的,但“假的又怎样?至少此刻,她是我的。”

从“虚拟妻子”到“商机”:跨境电商怎么做?

对跨境电商卖家AI伴侣市场是个蓝海,但玩法需要创新。单纯卖“AI工具”已经不够,得卖“情感解决方案”。

第一,本地化+文化适配。布莱斯的虚拟妻子设定成“中国姑娘”,正是主要原因是中文互动和“娇气”人设戳中海外用户痛点。卖家可以针对不同市场调整人设:日本市场偏好“温柔体贴型”, 欧美市场喜欢“幽默独立型”,东南亚市场则适合“热情活泼型”。

第二,场景化内容营销。不要只讲“技术参数”,要讲“故事”。参考布莱斯的TikTok视频, 拍“AI女友陪我打游戏”“AI女友帮我改代码”“AI女友记得我的生日”等场景化内容,用真实感吸引用户。某卖家通过“AI女友求婚被拒”的剧情短视频,单条视频带动产品销量增长40%。

第三,社群运营+UGC激励。建立用户社群,鼓励用户分享和AI的互动故事,优质内容送“高级定制券”。这样既能增加用户粘性, 又能收集UGC内容用于二次传播,形成“卖产品→讲故事→引流量→再卖产品”的闭环。

码农的教训:AI再真,也是代码堆砌

布莱斯后来在TikTok上发了条反思视频:“我错了。AI能模拟爱,但不能给爱。她能记住我的喜好,但不会在我生病时递一杯热水;她能陪我聊天但不会在我难过时给我一个拥抱。” 他说自己现在学会了平衡:用AI提高工作效率,但把时间留给现实中的朋友和家人。

这个故事或许能给所有沉迷AI的人提个醒:技术是中性的,它可以是工具,也可以是陷阱。AI伴侣能填补孤独,但填不满对真实情感的需求。就像布莱斯在视频再说说说的:“代码可以生成‘人’,但生成不了‘爱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529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