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在TikTok上突然爆火的奇怪类目
那个让TikTok用户集体上头的水瓶类目到底有多邪门
你敢信吗?一个装水的塑料罐,居然能在TikTok上搅起千层浪。当西耶娜·基切纳在视频里叉着腰宣布“漂亮的女孩都必须有自己的情感支持水瓶”时屏幕前的我差点把手里保温杯摔了——这玩意儿什么时候成了身份象征?更离谱的是 随便翻翻TikTok,#EmotionalSupportWaterBottle的播放量已经冲到1.5亿,比某些明星的tag还热闹。你说奇怪不奇怪?明明就是个喝水工具,硬生生被玩出了“情感治愈”的味道。
从“水壶”到“精神寄托”:用户到底在买什么
老粉应该还记得, 几年前卡戴珊家族带火的“励志水壶”,那时候大家还只关心容量够不够、保温性能好不好。可现在TikTok上的水瓶视频,镜头怼得比美妆博主还近——你要看杯身的渐变色?行,给你特写;你要看吸管咬合处的防漏设计?慢动作给你安排;甚至有人举着杯子哭诉“每天抱着它才觉得被治愈”。这哪是在卖水杯,分明是在贩卖情绪价值。

Sarah Anderson的经历很有代表性。去年圣诞节她给自己买了支Stanley水杯,后来啊发现信息流里全是同款测评。“不是我没想过换杯子, 但每次刷到‘这个杯子陪我熬过了考研’‘喝完八杯水皮肤变好了’的视频,就忍不住下单。”她说自己前后买了三个不同颜色的,现在床头、办公室、车里各放一个,俨然成了“水瓶收藏家”。这种“被内容种草-购买-产出内容-再种草他人”的闭环,才是这个类目能持续爆火的核心。
品牌卷疯了:从“保温性能”到“情绪符号”的变形记
你以为头部品牌还拼参数?格局小了。Hydro Flask的标签播放量16亿, Stanley的标签1.8亿,Cirkul靠着“维生素仓”设计刷出12亿播放——这些数字背后是品牌把水杯打造成“生活方式符号”的野心。
拿Cirkul 它那个能加维生素小棒的设计,本来只是个噱头,后来啊在TikTok上被玩出了花。健身博主用它展示“运动后补充电解质”, 职场女孩拍“加班时喝果味水提神”,甚至有人用它调鸡尾酒,配文“周末小酌的快乐源泉”。用户买的不只是杯子,是“我能轻松喝出健康/快乐/精致生活”的心理暗示。Yeti更绝, 把冷藏箱做成“户外硬汉”标配,现在又推出马卡龙色系水杯,专门狙击女性用户——你看,连做户外装备的品牌都开始卖“颜值税”了。
中国卖家的机会:别只盯着“低价”, 学学怎么讲故事
很多人看到这个类目第一反应是“内卷”,毕竟1688上一搜,几十个厂家都在卖同款不锈钢水杯。但你去看TikTok小店,那些卖得好的中国店铺,根本不拼价格。有个叫“HydroBottleCN”的店铺, 去年9月上线,专门做“定制刻字服务”,用户可以把自己的座右铭、宠物照片印在杯子上,单价卖到39.99美元,转化率比普通款高3倍。
还有个更绝的, 叫“ColorFlowWaterBottle”,他们发现欧美用户喜欢“每日打卡”,就开发了“31天颜色标记杯”——每天对应一个颜色,喝满8杯水就对应8个色块。这种设计成本增加不到5%,但视频传播量直接冲到500万+。说白了中国卖家缺的不是供应链,是把“功能性产品”变成“社交货币”的思维。
冷门玩法:别只做测评, 试试“反套路”内容
现在TikTok上90%的水瓶内容都是测评,什么“摔100次不漏水”“装冰块24小时不化”,看得人审美疲劳。但有些账号另辟蹊径,反而爆了。比如有个叫“WaterBottleHacks”的账号, 专门拍“用旧水杯改过收纳盒”“把水瓶切半当花盆”的视频,粉丝量两个月从0涨到20万,还接到了家居品牌的广告。
更有意思的是“情感反差”路线。有个女生拍自己“失恋后把前男友送的水杯扔掉, 后来啊又哭着捡回来”,配文“它只是个杯子,却装了我最开心的时光”。这种内容虽然和产品功能无关,但戳中了用户的情感痛点,评论区全是“我懂”“我也有这样的杯子”。你看,卖货有时候不一定要讲产品,讲人的故事反而更有代入感。
数据不会说谎:这个类目的“复购率”有多恐怖
可能有人觉得, 水杯是低频消费品,哪有什么复购?但数据显示,TikTok上“情感支持水瓶”的复购率高达35%,远高于行业平均的15%。去年双11期间, 英国某TikTok小店卖的同款Stanley水杯,老客复购占比达到42%,很多用户直接买不同颜色组合装。
更夸张的是周边衍生品。主要原因是用户喜欢把水杯当“社交道具”,所以杯套、吸管刷、清洁刷这些小配件的销量跟着水杯水涨船高。有个做杯套的中国商家, 去年11月上线了“ins风字母款杯套”,单价9.9美元,靠着和水杯的搭配视频,月销量突破5万单。这说明什么?用户买的不是单个产品,是“整套生活仪式感”。
踩坑指南:这些“雷区”千万别碰
虽然这个类目看起来一片蓝海,但盲目入场很容易翻车。去年就有个中国卖家,看到Stanley卖得好,直接抄外观,后来啊被品牌方起诉赔了20万。还有的卖家为了省成本,用劣质不锈钢,后来啊用户发视频“杯子掉漆重金属超标”,店铺直接被封。
内容方面也有坑。很多人以为“露越多越火”,专门拍穿比基尼举水杯的视频,后来啊被平台判定为低俗限流。真正有效的内容是“场景化”, 比如“办公室白领用这个杯子喝水,一整天都不用接水”“考研党用这个装咖啡,学习效率翻倍”——把产品融入用户的生活场景,才是王道。
未来趋势:下一个“爆款功能”会是什么
看着Cirkul的“维生素仓”火了今年已经有品牌在卷“电解质水杯”“加热水杯”。但我觉得,真正的机会在“智能化”。比如有个叫“HydroTrack”的新品牌, 推出了带水量传感器的杯子,手机能实时显示喝了多少水,还能提醒“该喝水了”。这个功能在TikTok上测试时播放量800万,预售转化率28%。
还有“环保概念”的玩法。有个品牌推出“买杯子送种子,用废水浇花”的活动,用户拍杯子发芽的视频,能参与抽奖。这种“环保+互动”的设计,特别受Z世代喜欢。毕竟现在年轻人买东西,不只是为了实用,更是为了表达“我关心地球”的态度。
说到底, TikTok上的水瓶类目爆火,不是主要原因是产品本身多特别,而是主要原因是它精准切中了现代人“需要情感寄托”的心理。有人把水杯当成“治愈神器”,有人当成“社交货币”,有人当成“生活仪式感”。中国卖家要想分一杯羹, 别只盯着供应链,多想想怎么让产品“会说话”——毕竟能让人产生情感共鸣的东西,永远不会过时。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