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瑜伽服品牌如何估值超40亿美元?他经济改写有何秘诀

男性瑜伽服市场:40亿美元估值背后是风口还是泡沫?

提到瑜伽服, 多数人脑海里蹦出的可能是Lululemon那些贴身剪裁、价格不菲的女性legging。但最近一个叫Vuori的美国品牌, 硬是把男性瑜伽服做成了估值40亿美元的生意,连软银都忍不住砸下4亿美元。这背后到底是“他经济”的真正觉醒,还是又一次资本编织的狂欢?翻翻行业数据,你会发现事情没那么简单。

从400万到1000万:男性瑜伽人数暴增150%,但需求真有那么大?

2012年到2016年, 全球定期练习瑜伽的男性人数从400万猛增到1000万,增长率150%。这个数字看起来很唬人,但放到3亿瑜伽总人口里男性占比还不到三分之一。更扎心的是很多男性练瑜伽,穿的居然是篮球裤或健身裤,专门买瑜伽服的比例低得可怜。这说明什么?男性对“专业瑜伽服”的需求,可能被高估了。

一个独立站估值超40亿美元!瑜伽服里的“他经济”
一个独立站估值超40亿美元!瑜伽服里的“他经济”

Vuori的创始人Joe Kudla说 他发现市面上的瑜伽裤要么太“中老年”,要么太“女性化”,男性根本没得选。这话没错,但问题来了:男性真的需要“专为瑜伽设计”的裤子吗?瑜伽动作的核心是拉伸和柔韧,普通运动裤只要弹性够好、透气,难道不行?Lululemon2015年推出的ABC男士长裤, 靠的是面料弹性,而不是“专为瑜伽”这个标签,后来啊帮品牌全年增长了15%的业绩。这说明,男性消费者更在意的是功能性,而不是“瑜伽”这个噱头。

Vuori的估值密码:线上瑜伽课+多渠道扩张,真能复制吗?

Vuori能在六年里从0做到40亿美元估值, 靠的不是“男性瑜伽服”这个细分赛道,而是它把“运动+生活方式”玩出了新花样。疫情期间, 它每天上午8点在Instagram开直播瑜伽课,请来的老师要么是明星,要么是健身网红,30-60分钟的课程免费看,但看完想买同款瑜伽裤的用户不少。2019年销售额所以呢增长2倍,2020年直接翻倍140%。这套打法, 其实和Lululemon早年的“社群营销”如出一辙,靠的不是产品多牛,而是把用户变成了“品牌信徒”。

线下扩张更狠。Vuori在美国开了几十家门店, 每家店都配了“全方位助理”,不光卖衣服,还帮用户搭配运动装备,甚至指导拉伸动作。这种“服务即销售”的策略,让用户粘性高到离谱——复购率比普通运动品牌高30%。但问题是这套打法烧钱烧得厉害,中国品牌想学?先问问有没有足够的资金撑得起“免费课程+线下服务”的双重投入。

中国品牌的“性价比陷阱”:Baleaf的30美元瑜伽裤,能赢过Lululemon吗?

说到中国男性瑜伽服品牌,绕不开Baleaf。这个被称为“平替Lululemon”的品牌, 瑜伽裤价格只要30-45美元,比Lululemon便宜一半,在亚马逊上积累了数万条好评。它的核心竞争力是供应链:采用OBM模式自主研发,成本控制到极致,把性价比打到了极致。

但Baleaf的软肋也很明显。营销上,它还是老一套“亚马逊+社交媒体KOL”,打法中规中矩,品牌调性模糊。官网月均访客才6.45万, 其中60%是直接搜索,说明品牌认知度低,用户冲着“便宜”来而不是“品牌”。更致命的是产品同质化严重。瑜伽裤颜色无非黑灰白,设计上和普通运动裤没区别,根本体现不出“专为男性瑜伽”的差异化。用户今天买Baleaf,明天可能就会主要原因是便宜5美元转投其他品牌,忠诚度极低。

“他经济”的真相:男性买瑜伽服,真的是为了练瑜伽吗?

很多人把男性瑜伽服的增长归功于“健康意识觉醒”,但现实可能更复杂。数据显示, 男性购买瑜伽服的场景里真正去瑜伽馆的不到20%,大部分是在家跟着视频练,或者干脆当日常休闲裤穿。这说明, 男性要的不是“专业瑜伽装备”,而是“看起来像瑜伽服的运动裤”——既能满足运动需求,又能穿出门显时尚。

Lululemon早就看透了这点。它的男装业务连续两年增速超过女装,靠的不是“瑜伽”功能,而是“运动休闲”定位。那些ABC长裤,弹性好、显瘦,穿去健身房、咖啡馆都合适,男性自然愿意买单。反观Vuori,虽然主打男性瑜伽,但产品设计早就跳出了“瑜伽圈”,变成了“全能运动休闲装”。这提醒中国品牌:别总盯着“男性瑜伽”这个小众市场,想想怎么把瑜伽服变成男性日常衣橱的“百搭单品”。

本土化还是

不少中国品牌想靠“本土化”突围, 比如在瑜伽裤上印中国风图案,或者用传统面料。但Vuori和Lululemon的成功证明, 运动品牌的全球化,靠的不是

Baleaf的尝试就很有代表性。它试图用“性价比+中国供应链”打国际市场,但忽略了品牌调性的建立。比一比的话, 中国品牌可以学Vuori的“社群运营”,但不用照搬直播课,而是针对男性用户的兴趣点——比如结合电竞、户外运动等场景,做“跨界瑜伽服”。比如针对程序员设计久坐不勒腰的瑜伽裤, 针对登山爱好者做防风透气的瑜伽外套,这种场景化细分,比单纯喊“中国元素”更有吸引力。

40亿美元估值之后:男性瑜伽服市场,还有多少空间?

2020年全球瑜伽服产值336.8亿美元, 预计2030年能到702.9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7.8%。但这里面男性市场的增速真的能撑起新品牌吗?数据显示, 男性瑜伽服的复合年增长率是8.3%,看似比整体高,但基数太小——2020年女性瑜伽服占了五分之三以上的市场,男性那点增量,可能还不够大品牌塞牙缝。

更现实的问题是男性运动品牌的竞争早就红海了。Adidas、Nike随便出一条运动裤,都能抢走瑜伽服的市场份额。Vuori能杀出来靠的是“小众赛道+精准营销”,但中国品牌想复制,难度极大。与其all in“男性瑜伽服”, 不如把瑜伽服的功能性 到更多场景——比如产后修复裤、久坐办公裤、孕妇瑜伽裤,这些细分领域反而可能藏着真正的蓝海。

说白了男性瑜伽服的40亿美元估值,更像是一场资本押注的“概念游戏”。普通消费者要的从来不是“专为瑜伽设计的裤子”,而是“舒服、好看、能穿出门”的运动装备。中国品牌想在这场游戏里赢,得先放下“他经济”的幻想,踏踏实实做好产品,再谈品牌。毕竟运动服的终极战场,永远在用户的穿着体验里不在资本的故事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52910.html